曹俊玲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我們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但我們發現,盡管學生做了大量的閱讀練習,卻收效甚微,閱讀仍然是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薄弱環節。而且,在 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閱讀理解能力題占60%,這就進一步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以下從教學實踐對閱讀策略、選材、方法和答題技巧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進行閱讀訓練,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使精讀與泛讀緊密結合,強調獨立閱讀課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課文時,先讓學生用10~20分鐘進行快速閱讀,同時做課文的理解題,然后再按精讀要求,給學生指定段落,讓他們自己研究主要語言點,鼓勵他們提問和討論,以求弄懂。精讀也全是由學生自己去研讀,改變了那種課堂中從泛讀到精讀,全由教師包講到底的局面,使學生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2.每課時抽出10分鐘進行快速閱讀訓練。選用難度適中、體裁形式靈活多樣、篇幅長短適當、內容新穎的短文,再加5~10個理解檢測題,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迅速讀完全文,完成閱讀理解題。然后檢查閱讀速度和理解準確率,進行輔導講評。
3.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向學生提供較多而且題材較廣的短小成篇的閱讀材料,并要求學生相互交換各自的不同閱讀材料。這樣,既增加了閱讀量,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閱讀材料的合理選擇
1.認真選好讀物。讀物的選擇對閱讀的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如果讀物選擇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選擇讀物時盡量選一些內容健康、思想性強、趣味性強的文章,使學生在發展閱讀能力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所選讀物內容廣泛、新穎,體裁和題材多種多樣,語言質樸生動,引人入勝,寓學習于消遣之中,學生讀起來就會愛不釋手,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
2.所選材料適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難度與課文相當,內容盡可能與課文相聯系,生詞率控制在2%~3%,難易適當,使學生讀得輕松愉快,在快樂中獲得知識,增強他們搞好閱讀的信心。
三、閱讀方法的科學答題技巧
1.克服逐詞閱讀,養成成組視讀的習慣。常見有人閱讀時總是一個詞一個詞地讀,且常伴有一些習慣動作:用手指、擺頭等,這些都是速讀的障礙。成組視讀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讀的句子盡可能分成意義較完整的組群,目光要盡可能少地停頓。
2.讀的時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個詞上,而應停在第二詞上;用兩眼余光看這個詞兩側的詞。眼睛不要盯在字行上,要高一些,這些映入眼簾的便是詞組而不是單個的詞。
3.讀的時候要少眨眼、不擺頭,只要眼球來回轉動就可以了。保持坐姿端正,書本應放到眼睛正前方,眼睛與書本距離大約一尺為宜。這樣才能保證同一適當距離、同一視角范圍內盡可能多地攝入文字信息。
4.指點學生閱讀時抓住文中重點段,段中主題句和句中的關鍵詞。教給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句義的辦法。閱讀中難免碰上生詞,要教育學生碰到生詞不驚慌,因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過一定線索或可根據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等同關系、因果關系或上下暗示猜出詞義。
5.跳讀和略讀。熟練的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根據自己閱讀目的、讀物內容和文體調整閱讀速度,并利用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借助盡可能少的文字信息進行選擇、推測和推理,必要時還可跳出讀物客觀地判斷作者意圖。這便是跳讀和略讀。跳讀和略讀的關鍵是要抓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以及各段的關鍵詞和主題句。主題句可能在各段開頭也可能出現在結尾。
6.指點學生“依綱”閱讀。這個綱就是文章的理解題,每篇材料都配有相應的閱讀理解題,既可以作為理解檢查題,又可作為閱讀的提綱。一般的學生都是先閱讀短文,再看問題,回頭看短文,然后做選擇答案。指導學生的另一種做法是先看問題,后讀短文,再做選擇答案,這樣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大大地提高了。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