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萍
近來,外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趨勢發生了轉變:在思想觀念上,從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向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并重的轉變; 在教學模式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模式的轉變,課堂的中心應是學生,并不忽略通過教師的指導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這些轉變,對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如何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成為眾多從事初中英語教學與研究的人員普遍關注的話題。
一、什么是情景教學(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情景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以學生體驗性的學習活動為主要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成就感和自信心,注重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把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者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視覺形象感受與聽覺感受相結合,通過情景連貫的內容學習英語,重點培養聽說能力。目前,不少學校抓住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紛紛借鑒成功外國語學校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思想理念。因此,外國語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城市中不斷興起。一些成功的外國語學校所采用的英語教材3Ls(Look,Listen & Learn,by Alexander),以及Look Ahead(By Hopkins & Jocelyn Potter),讓學生接觸豐富的文化、文學、自然科學各社會科學知識,接觸和了解科學的方法,學會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不僅基礎好,而且知識面廣,與學習義務教材的學生相比有明顯的優勢。
二、情景教學中教師的作用
1.示范作用。演示目標結構所使用的語境,并提供例句讓學生模仿。在初中開始階段,學生積累的英語知識不多,靠模仿習得語言是這個階段的主要學習途徑,包括模仿課文中每句話的語音語調。為了讓學生清楚、明了地理解課文內容,想方設法創設情景是教師常用的手段。尤其是一些新單詞,這時教師主要采用實物、簡筆畫或動作和語言加以描述,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同時也節省了時間。為了發揮這方面的作用,教師需要有很高的基本技能。
2.協調指揮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像一個樂隊的指揮,通過提問、命令或提示方式讓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因此,在情景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一切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決定教學的進度。學生在此過程中則是在教師的指揮棒下,圍繞教師創設的情景,根據教師的口令積極主動地完成教學活動。
3.監督作用。在學生的操練中,教師留意學生的語法和結構錯誤,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作為教學重點,盡量避免當眾指錯,以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多開口訓練,為更多的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抓住初中低年級學生表現欲望強,不怕犯錯誤,成就感和自豪感也相應較高年級學生強的特點,在低年級就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為培養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在課堂上,盡量少用甚至不用母語進行教學,要讓學生理解所教內容,就要采取一些辦法。對于講解一些新單詞,用英語解釋則顯得模糊難懂。如果用一些圖片或簡筆畫向學生解釋則顯得通俗易懂。比如,講解“kite”這個詞時用英語解釋反而難于理解,如果用實物或圖片則一目了然。再如“beautiful”這個形容詞要找實物是不可能的,如果通過對比兩個人或兩張畫(一美一丑),將其與“ugly”對比來講解則輕松易懂多了。這樣明顯的情景對比,學生很容易掌握。同時還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開始新課前,創設情景,巧妙引入,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扣人心弦,發展思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也是常見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軟件制作flash動畫,用多媒體聲、形、文并茂播放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興趣,更好地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
2.在課外,學校開展了一些課外活動。由各班輪流主辦的英語角,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同時有外籍教師的大力支持,為學生創造了學以致用的氛圍。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根據初中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強的心理特點,學校開展了初一年級的模仿比賽、初二年級的英語戲劇小品賽,為學生提供了挖掘自身潛能,展現自我的舞臺。鼓勵更多的學生開口說英語,努力說好英語,從而在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后階段的學習更加得心應手。除了這些活動,學校還在積極開展更多的課外活動。由學生自己選材編排播放的校園之聲英語廣播節目、由學校主辦的“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觀摩比較的場合和氛圍,鼓勵指導學生勇躍參與各項活動展現自我風采,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成長,激發學習興趣。同時還鼓勵學生在假期中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到國外親身社會實踐等。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師要在課堂內外都不斷為學生創設情景,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和舞臺,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拋棄用母語思維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學習意志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車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