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波
自1991年以來,筆者一直擔任職業學院的班主任。在工作中,筆者注意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學習優秀班主任的先進經驗,不斷更新觀念,改進管理,以高度的責任感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幾年來,筆者所擔任的班級年年被評為先進班級。下面談談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科學評價學生,優化教育效果
美國教育學家泰勒教授指出:教育評價的結果對于實現教育目標起著巨大作用。班級管理要做好考評,要運用科學的評價標準去衡量學生,協調教育力量,優化教育效果。
考評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以干部、組長、課代表、臨時負責人、同學這五類崗位量化目標為依據,分別對這五種人員進行崗位目標考評。五種人員的崗位量化目標詳細地規定了其在各自崗位要履行的職責和量化標準,如,干部的崗位責任和量化標準是:完成班級的服務工作得基數分,各項比賽前三名加6分,五種人員的崗位量化目標在班級入學的第一次班會就由班主任倡導,并由全體同學通過。另一方面是開展常規管理比賽,由班級同學集體討論,以尊師、團結、紀律等德育內容為標準,制定出獎懲分數,加強常規考評。例如,遲到一次扣1分,得到老師表揚加1分等等。評議主要是在學期末,由全體同學給五種人員排隊,按順序形成成績序列,作為本學期個人考評成績。
科學考評標準的確立,使學生的表現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不僅有利于發揚成績,改正缺點,而且也有利于克服班主任鑒定學生的主觀性和片面性。
二、功夫下在細節上,多多深入學生生活
筆者經常深入到學生生活當中,及時發現學生在思想行為方面的問題苗頭,爭取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當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這些不良現象為學生提供了滋生壞習氣的土壤,特別是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年齡比較小,很多又是初次離開父母,很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比如沉溺于網絡,講哥們義氣等,在筆者所管理的班級就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學生。一天早晨,筆者到班上發現有位同學趴在桌子上,這時筆者叫醒他,并發現他很疲倦,一看就知道是晚上沒睡好,筆者感覺他可能網上去網吧通宵上網了。于是,在當天晚上,筆者就等在學生宿舍旁邊,大概半夜12點就發現這位同學從宿舍里溜出來。但他萬萬沒想到,班主任半夜在等他,第二天就主動找筆者承認錯誤,并且從此以后,再也沒有在深夜出去上網。
中學生這個年齡階段,被心理學家們稱作“心理斷乳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在心理上還不是十分健全,常常產生逆反心理,班主任應抓住時機,及時化解。
三、開展教育活動,引其思導其行
開展教育活動是班級管理的重要途徑,班主任要聯系實際,注重實效,精心組織,在活動中引其思,導其行。
1.寓教于理
中學生處于增長知識的關鍵時期,追求真理的愿望十分強烈。根據學生們的這一特點,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筆者十分注重寓教于理。一是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理想教育;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三是行政法規教育。同時,還大力提倡學習雷鋒精神,并告誡學生,雷鋒精神是塑造社會主義道德的支柱;雷鋒精神是建立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重要保證;雷鋒精神是改革時期社會穩定的制衡因素,讓學生結合平時所學,展開討論,消除自私自利觀念,深化課堂所學到的知識。
2.寓教于生活
每周筆者都會開展“班會”活動。通過“班會”活動教育學生要做“四有”新人。寓教于生活,善于和敢于抓住社會上的熱點、敏感點、青年學生心理的興奮點。同時,筆者還開展了環境美、儀表美、健康美的教育。利用生態平衡說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利用講解“骨骼”、“皮膚”之機,教育學生正確坐立走,勤洗澡、勤換衣,不留胡須,不留長發,不穿緊身褲等,進行健康美、儀表美教育。
3.寓教于系列活動
首先舉行以“路”為主題的演講賽。同學們積極準備,收集素材,撰寫講稿。比賽中積極發言,氣氛十分活躍。從大量事例中,同學們得出結論:人生的路有曲有直,曲折的路雖然漫長,但能使人堅強。其次,召開“價值與奉獻”主題班會。在熱烈的氣氛中,同學們認為:人的社會性決定其價值的社會性。一個人只有在為社會、為他人的奉獻中才能顯現其價值。第三是召開“集體——我心中的樂園”主題班會。班會最終形成一致性的認識:要互幫互助,駕駛友誼的航船,共同駛向成功的彼岸。
班主任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老師之一,班主任工作的細致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班級學風的好壞,良好的學風又會給學生的成才提供豐富的土壤,因此,我們每一位班主任都應該視學生為親人,視班級為大家庭,認真負責的做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