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2005級、2006級和2007級三屆新生的UPI測評結果進行比較,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探討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并提出了具體建議。
關鍵詞:高職新生;UPI測評;心理健康
UPI測評簡介
大學生人格調(diào)查問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UPI)是為早期發(fā)現(xiàn)、治療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編制的大學生精神健康調(diào)查表。此表1966年由全日本大學保健管理協(xié)會的日本大學心理咨詢員和精神科醫(yī)生集體編制而成。此表是我國高校應用最為廣泛的心理普查量表之一。UPI主要以大學新生為調(diào)查對象,在學生入學時作為精神衛(wèi)生狀況實態(tài)調(diào)查而使用,能較科學地評估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該問卷包括60個項目,4個項目是測偽尺度,題號為5、20、35、50。其余56項反映學生的苦惱、焦慮、矛盾及與身體有關的癥狀。另有4道附加題,主要是了解被測者對自身身心健康狀態(tài)的總評價,如是否接受過心理咨詢或治療、有何咨詢要求等。一類篩選標準: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1)總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25題做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中至少有兩題做肯定選擇者;(4)明確提出咨詢要求者。二類篩選標準: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1)總分在20~25分(包括20分)之間者;(2)8、16、26題中有一題做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中有一題做肯定選擇者。三類篩選標準:不屬于一、二類者為第三類。一類可能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二類可能有某些心理問題;三類暫時沒有心理問題。本研究報告是對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最近三屆新生的UPI測試結果的分析評價。
測評對象與方法
測評對象是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最近三屆新生,2005級新生1387人(男生632人,女生755人);2006級新生1413人(男生611人,女生802人);2007級新生1682人(男生736人,女生946人);在新生開始上課后的第二周統(tǒng)一進行UPI問卷測試。
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調(diào)查結果進行X2檢驗。
結果與分析
(一)總體健康水平
測試結果(見表1)表明,每屆被測新生絕大部分心理都是健康與積極向上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符合正態(tài)分布規(guī)律,大多數(shù)學生都屬于第三類的范疇(暫時沒有心理問題)。但不可掉以輕心的是,屬于第三類范疇的學生比例逐年降低,而屬于第二類范疇的學生比例基本持平,變化不大。
(二)三屆新生心理類型檢出率
經(jīng)測評與統(tǒng)計后顯示(見表2),按一類檢出率,2005級新生可能有嚴重心理問題者占12.08%;2006級新生可能有嚴重心理問題者占12.78%;而2007級新生可能有嚴重心理問題者15.25%。由此可見,后一級新生的一類問題檢出率均高于前一級。經(jīng)χ2檢驗,其值分別為χ2=-0.16、-0.97,均P>0.01,但各年級新生之間一類問題檢出率的差異不明顯(χ2=-0.32,P>0.05)。
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每個年級的一類問題檢出率均高于前一級,呈現(xiàn)出逐年遞升的態(tài)勢,即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的學生所占比例越來越大。但與目前全國大學生的一類問題檢出率相比較,比例卻偏小。
(三)測評分值比較
UPI量表共計60題,滿分56分(其中有4個測偽題,不計分)。三次測試中最高分、最低分和各段分值比較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看出,三屆新生的測試分數(shù)主要集中在第三類范疇(暫時沒有心理問題);從得分的多少來看,最高分、最低分和分數(shù)主要集中段都有逐年升高的規(guī)律,這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四)性別差異比較
在男女生的差異方面,2005級新生一類問題檢出率男生為5.02%,女生占7.06%,兩者差異不顯著(χ2=-0.41,P>0.05);2006級新生一類問題檢出率男生占5.24%,女生占7.54%,兩者差異不顯著(χ2=-0.56,P>0.05);2007級新生一類問題檢出率男生占6.18%,女生占9.07%,兩者差異也不明顯(χ2=-0.83,P>0.05)。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排序比較
2005級學生,按嚴重程度排在前10位的問題依次為:(1)要注意周圍的人;(2)缺乏自信心;(3)在乎別人視線;(4)情緒易被破壞;(5)思想不集中;(6)缺乏耐力;(7)對臟很在乎;(8)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9)愛操心;(10)身體倦乏。
2006級學生,按嚴重程度排在前10位的問題依次為:(1)要注意周圍的人;(2)身體倦乏;(3)缺乏自信心;(4)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5)思想不集中;(6)缺乏耐力;(7)在乎別人視線;(8)情緒易被破壞;(9)愛操心;(10)對臟很在乎。
2007級學生,按嚴重程度排在前10位的問題依次為:(1)缺乏耐力;(2)對臟很在乎;(3)愛操心;(4)思想不集中;(5)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6)要注意周圍的人;(7)缺乏自信心;(8)情緒易被破壞;(9)在乎別人視線;(10)身體倦乏。
簡單歸納可以發(fā)現(xiàn),三屆新生按嚴重程度排在前10位的心理問題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排列順序不一樣而已。進一步分析可得出三屆新生心理問題的共同特征,其主要表現(xiàn),一是“過于敏感”,表現(xiàn)在非常在乎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其實這也是學生渴望得到外界認同、肯定的反映;二是“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現(xiàn)在做事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情緒易變化等;三是“缺乏自信心”,感覺沒有自信的人占總被測人數(shù)的四成左右。
(六)關鍵題的回答情況
在問卷中,8、16、25和26題是值得關注的內(nèi)容,因為這四個關鍵題目,即認為“自己的過去和家庭都是不幸的”、“經(jīng)常失眠”、“想輕生”和“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都是明顯的心理問題癥狀體現(xiàn),均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心理危機等重大事件,所以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如表4所示,在這四個關鍵題目中,每一屆新生肯定的回答比例比全國大學生的平均比例(15%)都要低;盡管每一屆新生對四個關鍵題目的肯定回答的比例變化不大,但后三個問題的比例都比上一屆有所增加;只是第8題恰好相反,每一屆新生的比例都比上一屆有所減少。
(七)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認識的比較
在附加題項中,三屆新生關于自己“覺得心理衛(wèi)生方面有問題”的回答,持肯定態(tài)度的比例分別為18.5%、23.3%和27.62%,這比實際測試得出的一類學生的總?cè)藬?shù)和百分比還要多。由此可說明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是比較關注的,認識到可能存在心理問題并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
討論
從以上結果可看出,我院連續(xù)三屆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基本良好,可能有嚴重心理問題者(一類檢出率)略低于同期全國大學生平均水平,男生的一類問題檢出率比女生要低,而每年全體新生、男生和女生各自的一類問題檢出率比往年要高,但均無差異;三屆新生的測試分數(shù)主要集中在第三類范疇,從得分的多少來看,最高分、最低分和分數(shù)主要集中段都有逐年升高的現(xiàn)象;三屆新生按嚴重程度排在前10位的心理問題是相同的,只是排列順序不一樣而已;在四個關鍵題目中,每一屆新生肯定的回答比例比全國大學生的平均比例都要低;盡管每一屆新生對四個關鍵題目的肯定回答的比例變化不大,但后三個問題的比例都比上一屆有所增加;只是第8題恰好相反。
通過深入調(diào)查與分析,筆者認為,造成三屆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狀況的原因可能有:
第一,三屆新生的入學成績差異不大,同屆學生基本處于同一學習水平上,他們內(nèi)在的自我期望值相近,自我壓力感差別很小。
第二,三屆新生以前的經(jīng)歷相對比較曲折,優(yōu)越感不強,他們學習不是特別認真,因而較多關注其他事物,通常是教師眼中的“差生”,遇到問題心理承受能力表現(xiàn)較好,抵御挫折的能力較強。
第三,經(jīng)濟在發(fā)展,社會在變化,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不良現(xiàn)象對新生的影響無處不在,時刻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新生的辨別能力、分析與批判能力、鑒別與欣賞能力等都比較缺乏,所以在受到各種不良影響或亞文化沖擊時,往往容易導致正邪不分、是非不明。
第四,家庭不幸、父母離異或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更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而我院的大部分學生來自農(nóng)村,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如意,有的是父母身體不好,家境貧寒;有的是父母離異,家庭關系緊張;有的是父母對孩子期望值太高,使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很大壓力。新生入學伊始,就面臨對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他們離開了家庭和中學時熟悉的老師與同學,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新的學校、新的學習秩序、新的老師和同學都使新生感到生疏而一時難以適應,尤其是新的人際關系使他們感到難以適應,因此造成心理問題。另外,新生缺乏信心,對未來沒有明確目標。測試表明,新生原有的自我觀念面臨新的挑戰(zhàn)。“缺乏自信”、“感到自卑”、“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思想不集中”、“擺脫不了毫無意義的想法”、“記憶力降低”等都有較高的選擇率。其原因可能是,進入大學后,許多學生發(fā)現(xiàn)為之奮斗多年的目標已變?yōu)楝F(xiàn)實,雖說有就業(yè)壓力,可那畢竟是三年以后的事情;加之學習方法的轉(zhuǎn)變和課外活動的增多,使學生對學習的關注程度和學習效率有所降低。
第五,通過測評而得出的這些結論,也可能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成長經(jīng)歷和社會壓力過大等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社會各方面折射給大學生的壓力實在太大,這在無形中把學生壓迫得喘不過氣來,而新生普遍存在抗彈壓能力差的弱點,這樣,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就會可能降低。至于三屆新生總體之間、男女生之間均無顯著差異性的原因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討論。
在此,必須強調(diào)的是,UPI調(diào)查中的“想輕生”只是一種自殺意念,即曾有尋死的愿望,并沒有采取行動。從我院這幾年新生的調(diào)查結果來看,有自殺意念者不少。每年新生中有過自殺意念的學生所占比例雖然很低,但因自殺是最嚴重的心理危機,無論是對高校師生還是對社會其他各界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對這少數(shù)人恰恰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及早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建立完備的心理檔案,為其化解一定的心理危機。
建議
學生個體的多樣性和其受環(huán)境與教育影響的不確定性,決定著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多樣的,并且方法也是多變的,這需要學校教學體系本身和教師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新途徑、新方法。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第一,測評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自身的人格健康狀況;同時對廣大學生開展測評反饋,給予心理上的疏導與幫助;對一類學生(指可能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者),要實施心理輔導和心理干預。
第二,開設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和調(diào)適心理健康狀態(tài)技巧方面的講座,向?qū)W生傳授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通常情況下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一顆快樂無比的心。
第三,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工作,幫助學生解除有關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工作在學生學習與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為許多學生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都要通過心理咨詢教師的幫助才能得到疏導解決,而其他人都只能作為一種外在的輔助而已。
第四,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各科教學的過程中以及輔導員的各項工作中去。因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不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詢室的教師所能完全承擔得了的,而是要依靠全體教職員工的密切合作、共同關注。
第五,學校開展的各種文體活動和社團活動,均應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倡導文明的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中,不斷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發(fā)展。目前,我院在這方面的建設工作做得比較出色,27個社團組織都呈現(xiàn)出團結合作、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今后應使其發(fā)揮更大的優(yōu)勢。
第六,加強引導大學新生自我修煉,個人的心理素質(zhì)不僅是環(huán)境和教育的產(chǎn)物,更是個人有意識自我修養(yǎng)的結果。大學新生面臨的心理問題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來解決,因此,大學新生應注重自我修養(yǎng)和鍛煉。一是要正確認識、評價自己,重新進行角色定位;二是要學會與人相處,調(diào)整好人際關系;三是要開放自我,積極尋求各種有益于自身成長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武有水,盛真.某高校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2,23(3).
[2]倪亞紅.某高校三類新生的UPI測評比較[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19(8).
作者簡介:
阮書云(1969—),男,廣西博白人,碩士,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