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光
所謂自控力,是一種內在的心理功能,它使人能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控,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為,使我們的活動經常處于良性運行的軌道上,從而積極、持久、穩定、有序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孩子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神經沖動的傳遞容易泛化,不夠準確,因而自制力比較弱。所以在3~8歲的幼兒階段,孩子不會控制自己欲望、不愿承擔責任、做事沒有耐心。比如有的孩子雖然懂得別人的東西不該搶的道理,可是看到小朋友的玩具特別好玩,還是忍不住搶了過來;有的孩子明明知道應該寫完作業再玩,可是沒有寫完作業就已經坐不住溜出去玩了……
孩子的自控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家長從小培養。總體而言,家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控制孩子的錯誤行為和不合理要求
許多家長對孩子嬌慣、溺愛、有求必應,孩子習慣了只要想要的就必須得到滿足,當要求不被滿足時便哭鬧不止,而家長一旦妥協,孩子就會變本加厲、得寸進尺。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就要從控制孩子的錯誤行為和不合理要求開始,家長不妨在平時多和孩子約定,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態度和底線,當再發生哭鬧時,提醒孩子事先的約定,用暗示和默契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
6歲以前的孩子興趣容易轉移,且耐心不足,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很容易放棄或發脾氣。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自控能力的時候,既要滿足孩子的要求、調動他們的興趣,也要在平時多給一些毅力上的鼓勵和贊揚。當他遇到挫折和困難,產生放棄念頭或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除了應該鼓勵孩子堅持下去以外,更重要的還要幫助孩子開拓思路,漸漸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
◆適當運用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
自控能力在學習方面的表現十分重要,即使孩子有聰明的頭腦,如果缺乏自控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成績。許多父母過于注重給孩子填塞各種知識,卻忽視了孩子自控能力和學習態度的培養。這會給孩子帶來一種誤導,認為學習成績優異的關鍵是天生聰明的頭腦,與長期良好的自覺性和摸索總結學習方法并沒有關系。這種錯誤的認識會帶給孩子不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觀念,從而導致他不重視自控能力的養成。
◆責任心的訓練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責任心也是自控能力培養的一個方面,如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義務,愿意主動自覺地承擔責任?這就需要對其進行自控能力的培養,從認識上明白權利和義務的聯系,承擔并享受完成任務帶來的成就感。家長平時應該多在家庭中進行分工協作,讓孩子習慣承擔一部分家庭工作;此外還要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表揚和鼓勵,強化他的責任意識,養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在生活細節中抓住機會培養自控能力
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并不是脫離生活實際的口頭說教,只有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才有助于孩子養成自覺自立的好習慣。下面介紹幾種在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自控力的方法,家長們可以參考一下:
在和孩子玩游戲的過程中,常玩一些需要多次重復的游戲,培養孩子的耐心和細心,比如撿豆豆游戲,在地上灑一些豆豆,和孩子比賽誰撿得又快又多。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會等待,比如到游樂場或商場排隊時,試著讓孩子親自去排隊,以培養孩子的耐心。
當孩子想吃什么東西時,有意讓孩子等幾分鐘再吃,培養其延遲滿足能力。當然,孩子做到后要多加表揚,孩子若一時做不到家長也不能粗暴壓制,應該多講理。
對于一些常犯的錯誤可以提前預防,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為。比如孩子上街愛亂買東西,家長出門之前就需要和孩子約定好,今天只許買什么,當孩子同意了再上街。對于那些蠻不講理的孩子可以限制其相應的權利,比如一星期不許上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