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杰
一、對中職教育生源現狀的簡要分析
隨著高校擴招,進入中職學校學習逐漸成為課業成績較差學生的“無奈之舉”。同時,許多普通高中為追求升學率,將考取普通高校無望的學生另行編班,通過短期專業理論補習和突擊式的專業技能訓練進行教育投機。以上兩種因素逐漸導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弱化:從生源質量上看,對口考生的升學率幾近100%,選拔功能逐漸喪失,生源質量無從保障:從教育質量上看,學生在中職階段存在著職業道德觀念不牢固、知識更新緩慢、理論和實踐結合困難的問題,培育出的學生與社會用人需求脫節。
二、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
1引導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理念、模式的重要作用
接受職業教育首先要形成對職業教育理念、模式的正確認識,才能挖掘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等的學習能力。中職學校在引導學生接受從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型,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并培養其形成探索職業、獻身職業的精神等方面責任重大。
2引導學生發展方向的重要作用
中職學校一方面要在專業結構、教育層次、教育規模以及發展速度等方面受制于區域經濟,另一方面在引導安排學生步入正確發展軌道、順利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3引導學生就業的重要作用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是在一線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的工作人員。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最新的生產技術、經營理念,以便能直接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提高生產效率、經營能力和生活水平,所以實用性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
三、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幾點思路
1以人為本,樹立甄別人才與分層次培養的發展觀念
中等職業教育的首要責任是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知識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同時中等職業教育也是高職教育的人才儲備庫。因此,中等職業教育應樹立甄別人才與分層次培養的辦學理念。首先,應保證學生獲得基本的技術知識和正確的實踐方法,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基本教育目標。其次,在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加以甄別的基礎上實行分層次教學,即針對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結合學生自身的發展目標和條件,妥善處理文化課與專業課、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力求在使學生具備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有余力的學生報考高等職業院校,獲得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2建立包括校內實踐和開放性實踐的擴展結構的成熟教育機制
(1)搞好基礎教育。重視基礎教育已成為各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中職學校必須從傳統基礎教育的局限中解放出來。從注重培養綜合素質的角度去理解、認識、改造、創新基礎教育,通過加強學生基礎階段教育,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注重個性化教學。單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無法滿足社會和學生的多元需求,中等職業教育應根據社會的需求對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師聘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針對學生個體的不同特質,根據其知識基礎進行個性化教學,將“因材施教”和“人人是人才”的教育觀念落到實處。
(3)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過去對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的排序是:知識、技能、態度:現在人們對職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認為職業態度比專業知識更重要。鑒于高職教育人文精神缺失、功利化傾向明顯的現狀,中職學校在教學與實踐中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愛崗敬業,以積極的心態應對一切挑戰。
(4)強化校內實踐。中職學校必須很好地把握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的校內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盡快掌握一門或幾門生產技術與管理、服務方面的技能,提高他們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
(5)開發校外實踐。開放辦學、堅持走校企合作之路,既是現代社會對中職教育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中職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中職學校應在推廣原有的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模式的同時,考慮讓企業界參與學校的培養目標定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建設,甚至讓企業參與學校發展的宏觀決策。通過加強與社會尤其是企業界的合作,實現教育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真正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