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除池底淤泥。淤泥的主要成分是大量的殘餌、有機肥、死亡的生物機體和生物排泄物。過多的淤泥在夏秋季節易引發水質惡化,還會產生大量的有機酸、硫化氫和氨等,使池水pH值下降,抑制和危害河蟹的生長和生存,特別是有害的病菌、寄生蟲等致病微生物存在于淤泥中,一旦條件適宜,各種病原體即泛濫成災。因此,利用冬季蟹池空閑,抽干池水,用機械或人工將池底淤泥全部清除。
2.冰凍照曬池底。蟹池清淤后,理清水溝,用機械定期抽水,盡量使池底經嚴寒冰凍和陽光照射一段時間(最好能達到1個月左右),以改善池底的土質狀況,讓一些病原體在冰凍和日光的照射下被殺死,為日后蟹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3.建好進排水系。除了考慮水源充足,水的理化因子符合蟹的生長、不受污染和不帶病原體外,還要防止進排水用同一水渠,而導致相互傳染和重復感染。所以要求每個養蟹池都能獨立地將池水排出去。有條件的最好建蓄水池,進水經沉淀、過濾或消毒后再引入養蟹池,防止病原體從水源帶入。
4. 藥物消毒。蟹苗放養前2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或菜籽餅等嚴格消毒。生石灰消毒每667平方米(1畝)用生石灰75~100公斤,將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漂白粉消毒每667平方米用漂白粉15~20公斤。菜籽餅消毒應帶水進行,用量為每667平方米25~50公斤,將菜籽餅搗碎浸泡1~2天后,連渣帶汁均勻全池潑灑。
5. 做好蟹體消毒。蟹苗下池前用合適的藥物消毒。常用15~20毫克/升濃度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30分鐘,或用10毫克/升濃度漂白粉溶液浸泡10~15分鐘。
6.移栽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為河蟹提供棲息、蛻殼環境,還可為其提供新鮮可口的植物性飼料,并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增氧,改善水質。水草品種:沉水植物有伊樂藻、苦草、馬蘭眼子菜、小茨藻,浮游植物有水花生、浮萍等。這些植物要在冬春播種、移栽或移植,使得蟹池覆蓋率達到60%左右。(湖北 張德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