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勛
當眾多家具企業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苦苦生存之際,尚品宅配卻逆風飛揚,訂單不斷,創造出2008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00%的佳績,而2009銷售額會比前一年再翻一番。
為什么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宅配商品的銷售額能從幾百萬迅速過億?背后的秘密是,尚品宅配制定了從家具制造向家居服務的轉型,具體來說就是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家具定制服務,讓消費者全程主動參與家居的設計、制造,最大化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尚品宅配成立于2004年,是家具行業中的新兵。但是與傳統的家具制造企業不同,尚品宅配脫胎于圓方軟件公司。后者已經占據著家具家裝設計軟件的統治地位,并且擁有了華帝、歐派、震旦、曲美、皇朝、美時等知名企業客戶,但是行業軟件的市場空間畢竟有限。尚品宅配決定進軍家具制造行業,在全面考量之后,決定成為“全屋定制”家具服務的提供商。
個性化定制
尚品宅配的銷售終端多設置在家具家裝賣場,除了具備傳統的銷售功能,尚品宅配的門店還有兩個獨特的服務功能,一是為消費者免費提供從上門量尺到家居設計方案的服務,二是為消費者帶來便捷體驗和設計家居的自助系統。
在門店,消費者可與設計師共同參與整套家居的設計過程。按照實地測量的結果,消費者可以精確選擇櫥柜、衣柜等家具的造型、尺寸,保證家具與房間的匹配,從而避免購買傳統家具時因尺寸偏差造成的風險與遺憾;可以選擇每件家具的顏色、材料,甚至是位置的擺放,從而確保裝修和家具在風格上的統一。
尚品宅配建立了強大的戶型庫,目前已經覆蓋了全國一千多個樓盤的兩萬余種戶型。因此,各地的消費者和設計師只須選房型,并且根據消費者房屋具體的建筑構造和水暖電氣管路進行微調,不需要重新做方案。李連柱表示,“未來,我們不僅做到更全面的戶型圖,甚至要做全面的房型圖,給消費者更直觀的感受。”
對消費者而言,尚品宅配的個性化服務,不僅節省購買家具的時間,同時避免貨不對版的購買風險,更重要的是也節省了資金,80平米兩房兩廳的全套家具組合,不到2萬元。
信息化制造
尚品宅配的大規模設計定制,可以簡單概括為:消費者在零售終端店面購買“虛擬產品”,虛擬產品的訂單數據匯聚于工廠工廠把訂單按照零部件進行拆分,車間面對零部件進行加工制造,最后通過條形碼控制系統再將不同的零部件分別匯集成不同客戶的“真實產品”并發貨,期間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訂單進度。
尚品宅配如何做到從“虛擬產品”到“真實產品”之間的無縫融合?一方面是憑借軟件的技術優勢,如“CNC加工中心信息化改造工程”、“電子開料鋸信息化改造工程”等,實現了CAD軟件(計算機輔助設計)和CAM設備(計算機輔助制造)的無縫對接;以及圓方家具銷售預知系統等終端軟件,在管理技術和終端服務這兩端,獲得了定制的技術保障。另一方面應用了成組技術和模塊化設計等,來組織生產和進行產品的標準化設計,零部件標準化程度達到80%以上。
通過互聯網,尚品宅配可以把全國400多個銷售店面同一天定制的一千個訂單當成批量生產中的產品來處理。而拆分訂單的過程,也就是將定制化的家具拆分成無差異的板材的過程。通過工廠的條形碼管理系統,貼在板材上的條形碼已經注明了封邊標識、紋路方向、封邊薄厚、鉆孔大小位置等信息。由于每臺加工設備都與IT系統對接,機床掃描條形碼后即發出操作指令,工人只需要按照指令操作,而在生產的最后,工人再根據條形碼中的不同版面組合,按照裝箱單分別包裝發貨。
利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后,尚品宅配日生產能力較之前增長6~8倍,材料利用率從70%提升到90%,出錯率從30%下降到10%,交貨周期從30天縮短到10天左右,并且實現零庫存、以及年資金周轉率提高到10次以上。
超越宜家?
中國2008年家具業產值超過6000億,而在目前能夠訂做家具的企業,不是低端的手工作坊,就是歐派、博洛尼等高端但又小眾的品牌。
李連柱坦言,當初尚品宅配進軍家居行業,學習的對象就是宜家。宜家本身是一個家具賣場,并且在—定程度上實現了個性化的需求。但是尚品宅配發現,盡管消費者更愿意參與到自家裝修與家具采購的過程中,但是中國消費者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宜家的定制化也并非完全匹配消費者的需求,只是產品規格更加細分。
尚品宅配將市場群體定位為有一定經濟基礎,對家居生活品質有一定質量要求,追求設計感、個性化以及性價比。現在,尚品宅配正在憑借家具行業的優勢向“大家居”領域擴展,將構建覆蓋全國的“網絡平臺+社區店+體驗中心”的服務型制造終端。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將使消費者更快捷全面地了解市場信息,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并且做到“所見即所得”。
尚品宅配融合了家具和裝修兩大行業,整合是未來的方向。“按照現在的思路,未來3、5年后的規模大概是10個億。如果服務有所創新,信息化也能解決生產、競爭和大規模問題,30個億也是可能的。”李連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