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梅
摘要:開放的經濟環境加劇了國內商業銀行的競爭,國內商業銀行紛紛將信用卡作為轉型發展中的戰略性產品,對信用卡市場開展了一場激烈的“跑馬圈地”運動。而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也波及到了信用卡市場,信用卡業務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信用卡面臨的具體風險何在,如何度量以及如何規避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信用卡風險;生命周期理論;風險管理體系
由于信用卡業務風險的發生涉及面廣,種類繁多,危害較大,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對發卡行具有重要作用。信用卡生命周期與其它成熟的信用卡市場的生命周期特征的不同,其風險管理的重點和各階段風險管理的內容也應有其特別之處,根據我國信用卡發展生命周期制定的風險管理措施是必要的。從現有的管理手段和方式看,某行管理體系較為零散,各部門之間缺少共享的信息平臺,動態跟蹤能力薄弱,不利于從整體上控制信用卡風險。另外由于信用卡這種產品本身,以及持卡人都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周期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信用風險,甚至成倍擴張信用風險,而一套完善的、貫穿整個生命周期過程的全過程風險管理體系在某行還未建立起來。
國內銀行大都忽視了信用卡生命周期風險管理,在信用卡市場競爭中銀行通過低門檻策略大量發放信用卡來得客戶,單純盲目追求數量,忽視配套的服務和風險控制,導致客戶實際用卡率低,睡眠卡率高、注銷卡率高,因此,我國信用卡生命周期過程中開發期和成長期很短,部分信用卡(尤其是大學生卡)成熟期缺失,直接進入客戶流失的衰退終止期,客戶的迅速“夭折”致使發卡行無法保留客戶價值,信用卡風險很大。
綜上所述,尋求與發展相配套的信用卡風險管理理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成為當前要任。
那么追求信用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首先了解信用卡的生命周期。關于信用卡生命周期的研究在現有文獻中很少見到,因此對信用卡生命周期的定義和劃分尚沒有統一的表述。在陳建的《信用卡風險管理》一書中將信用卡的生命周期分成拓展客戶期、審批客戶期、管理客戶期三大階段。其研究的重點是研究各階段上信用評分模型的應用,更側重于對客戶風險的管理,而對生命周期過程中的操作風險、特約商戶風險考慮較少。
本文暫以客戶生命周期理論為依據,與信用卡的使用過程相結合,將信用卡生命周期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考察期:開拓新客戶,擴大市場份額和發卡規模。此階段要瞄準和吸收誠實授信、大量用卡、循環信貸、對營銷活動反應積極的優良客戶,避免信譽差、不負責任的不良客戶,有針對性的制定產品/激勵政策,合理定價。考察期是信用卡生命周期的第一階段,篩選客戶質量直接影響到后期信用卡風險管理的難易。
形成期:指從申請人遞交申請表后,經過發卡行的資信調查,評估申請人的信用狀況,同意申請人的申請后,核定信用額度,建立客戶檔案,制作卡片發給申請人的過程。發卡環節結束后,持卡人與商業銀行之間建立關聯,形成了信用卡兩大主體。
穩定期:持卡人在信用卡激活后的持續用卡過程,成熟期的長短與信用卡贏利密切相關,而該過程涉及到發卡行、持卡人和特約商戶多個對象,隱含的風險最多。該時期主要工作是根據客戶持卡消費和欠款還款的具體行為,不斷獲得關于客戶消費偏好、守信程度、付款能力等各方面的新的信息,動態跟蹤客戶表現,靈活調整策略以控制風險、挖掘收益、鞏固客戶忠誠度、增強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對特約商戶行為進行監管,以期實現更好的賬戶管理效益。
衰退期:持卡人用卡次數大幅下降,出現長期違約拖欠賬款現象,最終客戶流失終止使用信用卡。此階段中,銀行應合理制定催收策略,極力挽救客戶,減少壞賬損失。
要對信用卡生命周期中的風險進行有效管理,首先必須明確四個階段中的主要的管理決策內容。考察期——營銷管理;形成期——審批管理、授信管理;穩定期——持卡人用卡管理、銀行操作管理、特約商戶管理;衰退期——違約催收管理、壞賬核銷管理。
營銷管理和審批授信管理處于風險管理的前期階段,是風險的源頭監控管理;持卡人用卡管理和違約催收管理則是在風險管理的中期階段,對使用信用卡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時發現和管理;違約催收和壞賬核銷管理則是將處于生命周期退化期的信用卡風險降到最低。通過每個階段采取不同的風險度量手段與控制措施,使對信用卡風險的管理貫穿信用卡使用的整個流程,風險管理更加系統和全面。
信用卡作為一種產品,會經歷導入、成長、成熟和衰退過程,同時從客戶管理的角度,信用卡業務開展也將經歷客戶開發、客戶維護和退出,而信用卡風險貫穿于信用卡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前一階段的控制缺失可能帶來下一階段更大的風險隱患,導致信用卡生命周期的縮短,任何一個環節的風險失控都可能會給發卡行帶去直接或間接不利影響。完善的信用卡風險管理必須對各個環節可能產生的風險充分認知和控制,根據信用卡生命周期不同時期的特征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可能延長信用卡生命周期時間。
依據信用卡生命周期理論將信用卡風險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各個階段包含不同的風險,應有針對性的制定各階段的風險管理策略。
1、考察期的度量與管理
征信審核時有效控制信用卡風險的第一步,該階段的風險管理能從源頭上控制產生,提供信用卡業務質量,但這一階段的風險管理通常被忽視。通過申請評分模型計算客戶的信用分數,以預測申請人的風險以及其它信貸表現。這一階段所采用的評分模型主要有:風險評分,收益評分,破產評分,市場反應評分,轉賬傾向評分等。
申請評分模型是針對新申請賬戶,根據賬戶的客戶信息、資產負債信息、申請債項信息與歷史交易信息,以及客戶在信用局的評分預測信用卡賬戶未來一段時間內變為壞賬戶概率的模型。申請風險評分針對銀行特定的申請客戶群量身定做,能較確切地反映銀行客戶群體的特殊性,因此申請評分模型可以使用更多的信息對客戶未來的信貸表現進行預測。
2、形成期的度量與管理
目標客戶成為信用卡持卡人,發卡機構進入客戶關系維護與管理階段。成長期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確定是否接受客戶申請。根據申請者的信用評分及相關調查情況,決定是否發卡。二是合理確定授信額度。通過嚴格審批拒絕了風險過高的申請者,然而所批準的申請者仍然是有一定風險的,未來產生壞賬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壞賬額的大小直接取決于信用額度的高低,同時信用額度影響信用卡的競爭力,低信用額度風險越低,但相對信用卡競爭力降低,為此初始信用額度的合理確定對風險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發展極端重要。
行為評分模型根據客戶持卡消費、透支及還款等具體行為,發卡機構不斷獲取客戶消費偏好、守信程度、還款能力等各方面信息,對客戶行為進行評分,包括客戶逾期預測評分模型、風險與收益二維評分等。根據評分結果,對客戶動態跟蹤,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有效控制風險、挖掘收益。
(1)信用額度管理。根據客戶行為評分,對客戶信用額度實施動態管理。一方面滿足客戶用卡需要,鞏固客戶忠誠度;另一方面發卡機構也可以借此提高客戶消費額而獲取更多的消費回傭收入,提高循環信貸額而獲取更多的利息收入。對于還款記錄不好、壞賬風險較高的客戶,則應在其未造成重大損失之前,降低信用額度,控制風險。
(2)反欺詐措施。對于欺詐風險較高的刷卡行為,發卡機構可以拒絕授信或要求核對持卡人身份信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減少欺詐損失。
(3)重新定價。信用卡在開戶時,通過用戶契約規定了循環信貸利率、年費、遲付費、現金提取費、超額透支費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客戶的資信狀況和風險程度可能改變、或者其用卡行為揭示了新的風險特征,原定的利率在新的情況下可能過高了或過低了,需要根據新情況進行調整,對于風險高的客戶可適當提高利率,使回報和風險相匹配;反之可適當調低利率,以提高價格競爭力,鞏固客戶忠誠度。
(4)客戶激活或挽留。客戶開了信用卡賬戶并不一定就會自然而然地反復使用它,特別是資信好的客戶可能擁有多張信用卡,經常會有某家銀行發的信用卡長期處于睡眠狀態;或者在競爭對手推出更優惠的信用卡時,改而使用競爭對手的卡,從而出現優質客戶流失。制定適當的激勵用卡措施,來激活睡眠卡,提高使用率,避免或減少客戶流失,是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決策領域。
(5)續發信用卡。在信用卡有效期到期之前,銀行必須決定是否續發新的信用卡,讓該客戶能夠繼續享受持卡消費和循環信貸的服務。顯然,續發決策的目標是給絕大部分客戶予以續發,只有少數信用不良、風險較高的客戶予以終止。
按照客戶評分分值的排名對全體客戶劃分5個等級,客戶等級越高、人群位次越高,表示客戶未來變為壞客戶的概率越小(具體見表)。
銀行信用卡部可依據評分統計分布數據中“壞賬戶率”、“業務量占比”等指標設置本地區審批決策分類點,對高風險申請嚴格審核,有效控制風險;對低風險申請簡化審核,提高處理效率;依據風險水平設置審核審批流程控制和授信管理策略,合理分配審核審批資源,提高審核作業處理效率(具體如圖)。
3、穩定期的度量與管理
在穩定期,信用卡交易頻繁,持續期長,此過程涉及到持卡人、銀行和特約商戶多個對象,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風險,因此,該階段風險管理是整個生命周期風險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穩定期風險管理策略可從持卡人用卡管理、銀行業務運作管理和特約商戶管理三方面進行制定。對過程中出現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欺詐風險全面管理。
首先是對持卡人用卡風險的管理。根據客戶持卡消費、透支及還款等具體行為,發卡機構應不斷獲取客戶消費偏好、守信程度、還款能力等各方面信息,對客戶動態跟蹤,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有效控制風險、挖掘收益、鞏固客戶忠誠度。
其次是銀行內部操作風險的管理。2004年發布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將操作風險定義為由于不完善或失靈的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或外部事件導致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分布于信用卡的各個經營管理層次,貫穿于經營管理活動的始終。
最后對特約商戶風險的管理。特約商戶是信用卡持卡人用卡的主要場所,商戶管理得好壞關系到對持卡人的服務及信用卡發卡機構的風險大小。個別不法商戶和商戶職員在受理信用卡過程中,盜取信用卡磁條信息賣給假卡集團或采取票據套現等欺詐手段,因此必須加強商戶風險管理,使其管理規范化,減少風險損失。
信用卡風險管理的重要目標是盡可能減少壞賬損失。然而壞賬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總會有不誠信、沒有還款意愿的客戶,或者由于財務困窘而沒有還款能力,從而造成壞賬。然而,并非逾期拖欠的賬款就一定全部變成壞賬,能否收回全部或部分壞賬,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發卡機構的壞賬催收能力和催收策略。根據違約客戶的具體情況,通過催收評分模型,預測收回壞賬的可能性或催收比例,采取不同的催收策略。例如,根據進入發卡機構催收系統客戶的具體情況,對于首次進入催收隊列的客戶,采取電話催收;對于電話催收沒有效果并超過規定的逾期天數,采取上門催收;仍然沒有效果的采取司法催收等。制定合理的催收策略,根據催收評分模型、以合理的人力、物力最大限度的收回壞賬,減少損失。通過與持卡人協商,以減免有關費用為條件,為持卡人制個人信用評分與信用卡風險控制研究定還款計劃,以最小壞賬損失,達到最佳的催收效果。
信用卡催收評分模型根據銀行的具體情況確定分值范圍為,賬戶的風險程度隨著分數的升高而減小,分數越低代表裂變為壞客戶的幾率增大。銀行卡監管系統將以客戶裂變為壞客戶的比率為基準,設置高、中、低三個風險段,并通過參數設置對不同風險程度的賬戶設置不同的催收策略。信用卡催收評分模型高、中、低三個風險段的劃分以壞賬率為基準。壞賬率指一定區間內的客戶裂變為壞客戶的比例;平均壞賬率指壞賬率的加權平均數。
4、衰退期的度量與管理
在衰退期,信用卡呆壞賬增加,信用卡風險管理的重要目標是盡可能減少壞賬損失,因此衰退期的風險管理的重要任務是制定有效的違約催收和壞賬核銷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少壞賬所造成的損失。
(1)違約催收管理:并非逾期拖欠的賬款就一定全部變成壞賬,能否收回全部或部分壞賬,在相當程度上取決發卡機構的壞賬催收能力和催收策略。催收管理即是對這些處于不同的違約拖欠地位甚至呆賬地位的賬戶采取適當的催收措施,一方面促使部分拖欠賬戶回到現期地位,以最大限度地“挽救”那些還有還款意愿、但暫時遇到還款困難的客戶;另一方面盡可能地減少最終的呆賬損失。催收管理是信用卡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卓有成效的催收管理一方面可以使發卡銀行直接減少呆賬損失,提高贏利;另一方面更強的控制呆賬的能力意味著銀行直接減少呆賬損失,提高贏利;此外,更強的呆賬控制能力意味著銀行可以擴大目標客戶面,能夠瞄準、接受更高風險的客戶群,提高發卡量來達到規模經濟,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2)壞賬核銷管理:一般情況,經過催收階段,對于逾期180天以上的不良貸款,進入核銷階段。發卡機構采取科學方法預測核銷后壞賬的回收比例,合理制定不良資產處置定價,最大限度地減少壞賬所造成的損失。發卡機構根據核銷評分模型,預測核銷后壞賬的回收比例,制定不良資產處置定價,最大限度地減少壞賬所造成的損失。
結論:
信用卡業務風險的發生涉及面廣,種類繁多,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對發卡行具有重要作用。信用卡生命周期與其它成熟市場產品的生命周期特征不同,其風險管理的重點和各階段風險管理的內容也應有其特別之處,根據我國信用卡發展生命周期制定的風險管理措施是必要的。信用卡這種產品本身,以及持卡人都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周期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信用風險,甚至成倍擴張信用風險。
參考文獻:
(1)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cn, 理財周報, 2009-4-7
(2)曹亮.國內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學位論文]. 南京:南京理工大學, 2008, 1-2
(3)趙艷紅.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學位論文]. 長沙:湖南大學, 2007, 1
(4)肖日新.建設銀行湖南分行信用卡業務[D]:[合肥工業大學].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 2007, 1-2
(5)鄒昌波.我國信用卡業務風險防范研究[D]:[四川大學學位論文]. 四川:四川大學, 2007, 1-2
(6)王華慶. 促銀行產業穩健發展要處理三個關系. 新華網, http://news.163.com/09/0728/22/5FBGUOBD000120GU.html, 2009-07-28
(7)Stiglitz and Weiss. Credit ration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75
(8)Mark Wilson. What constitutes credit card risk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0, 24, 27-99
(9)戈濤. 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 2006, 2
(10)趙剛. 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7, 2-3
(11)Bill Fair,Earl Isaac. Forecasting financial risk of lending to consumer.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work paper, 1956
(12)Stiglitz and Weiss?Credit Ration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75
(13)Altman EI,sauders A.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Developments over the last 20 years[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 1997, 21:1721-1742
(14)Lyn Thomas. A survey of credit and behavioral scoring. forecasting financial risk of lending to consumer.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work paper, 2001
(15)Scott Biller. Credit Card Debt Management, Press One Publishing, 1996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