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珍
活動課是指在學科課程以外,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特征的多種活動內容的課程。開設活動課,是現代課程理論的具體實踐,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提高未來勞動者素質的需要,更是實現學校德育目標和深化德育內涵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動手動腦,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增進身心健康,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它與課堂教學在各自不同的領域為提高學生的素質發揮不同的作用。活動課的培養目標應側重于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和觀察、思考、動手、創造等能力的培養。
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靈活創設活動課,突出學生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實踐性和參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創造力,對拓展德育渠道,深化德育內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學科由于其特殊的學科特點,使它承擔著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學習歷史的過程,就是不斷接受德育的過程。歷史學科的德育內容十分豐富,大到愛國主義、民族情感、優秀文化傳統的教育,小到個人修養、文明禮儀、個人理想與目標等,都能在歷史教學中找到很多切入點。
為使德育工作真實有效的進行,我們開設了歷史活動課——“歷史劇社”,將必修課和選修課有機結合,尋找更豐富的德育途徑,創造更廣闊的德育空間,在活動中有的放矢地實現德育目標,推行素質教育。
一、制定科學有效的活動方案
歷史劇社作為學生德育實踐的重要形式之一,結合歷史必修課的德育目標,在選材、排練、彩排、演出和活動總結各個環節中,設計出科學 、系統、有效的活動方案。充分發揮劇社成員的活動主體作用,使我們的劇社活動搞的有聲有色,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活動課的德育功效,德育工作漸入佳境。
二、精練學科德育內容
歷史學科的內容非常豐富,我們精心提煉,從養成教育、人格教育、文化傳統等側面設計內容和活動方式,將德育的諸多要素逐層分解,力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愛國、愛黨、民族情感、繼承優秀文化傳統、文明禮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人格形成等等,都可以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中找到切入點。
比如,在深化愛國、愛黨、捍衛真理等德育內涵方面,我們精心選擇并創作了歌舞劇《江姐》,尤其重點突出了“繡紅旗”一場戲,情節生動感人,臺詞慷慨深情,配上蕩氣回腸的背景音樂《紅梅贊》、《繡紅旗》,展現劇中主人公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悲壯的英雄主義氣概,德育效果突出……幾年來,我們共創編了20多個歷史劇,內容涉及古今中外,選材廣泛,針對性強,突出德育和素質教育。這些作品良好的德育功效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可和好評,并最終成為德育的受益者。
三、發揮主體作用,內化德育目標
在劇社的排練活動中,我們堅持以學生為實踐主體,從材料的收集整理、排練、彩排到最后的演出,每個環節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培養主人翁意識,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1.選材:放手發動群眾,讓每一個成員都成為劇本作者和改編者。經過長期訓練,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了學習自覺性。更可貴的是,很多同學閱讀中外名著,自己動手創作,反復修改,最終形成了一個個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優秀劇本。同時我們還利用這個契機,引導學生走出網絡認識的誤區,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既開闊了視野,又使德育目標更加具體化生動化。
2.排練:在排練中,我們有意識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大家互相協作,認真揣摩角色,戲份多的演員克服困難熟背臺詞,有的演員哪怕只有一句臺詞,也一絲不茍地對待,并積極參與到整個劇目的排練中。在《紅巖》劇組里,有一名男同學,扮演監獄里的伙夫,在長達25分鐘的演出中,只有幾秒鐘的出場和一句臺詞,但是在每次排練中他都不辭辛苦地為其他演員周到服務,提供修改意見。在最后的匯演中,他跑前跑后,搬道具,拉幕,幫助同學們換衣服。他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所有演員,大家更加努力排練,劇組上下呈現出互幫互學、團結協作的良好氣氛。強大的凝聚力使每一次演出都獲得了極大成功。
3.彩排:籌備演出是最艱苦的過程。劇社不向學校要一分錢,自己動手,制作服裝和道具。社員們用最低的費用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學前專業的同學用彩色紙和樹枝制作的皇冠和頭飾,用窗簾和被單制作的龍袍、灰姑娘的紗裙,用廢紙盒制作的水桶、大樹、昭君用的桶鏡等,用碎屑創意漫天飄舞的塞外飛雪,用廢毛線制作的屈原的長髯等等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他們非凡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創造力在勞動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社員們在實踐中品味著勞動和創造帶來的快樂,看到了青春在勞動中閃光,并深深體會到“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的深刻道理,很多演員自覺改掉了奢侈浪費的不良習慣,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德育在實踐中進一步強化和深化。
4.演出:錘煉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表現力。加入劇社的新成員,大多數沒有登臺表演的經歷和經驗,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的同學在人前說話都感到困難。經過不斷的訓練,他們逐漸克服了心理障礙,能夠輕松自如地演繹角色。他們不僅會演戲,還能歌善舞,多才多藝。他們不僅是德育的實踐者和受益者,更是德育的倡導者和傳播者。
四、總結與提高
在研究和實踐活動課程理論和實踐德育興校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德育再也不是說教,而是自我感悟的過程;再也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一種實踐,一種內化;再也不是“散亂無章,無據可依”的狀態,而完全可以做得更實際,更科學,更系統,更規范。實踐中,我們的思路更加開闊,學生素質不斷提高,思想更加成熟,人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相信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實踐中所接受的教育,所形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實踐能力,定會使他們在走上社會之后受益匪淺。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