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宇
[摘要]我國的銀行業信息化建設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核心系統逐步完善,經營管理系統也在起步,數據大集中、渠道整合等等基本上能夠支持銀行的現有業務。然而,面對客戶群及業務量的逐步增加,業務種類的不斷更新以及外資銀行的不斷進入,國內銀行信息化建設還存在一定的滯后與不足。
[關鍵詞]信息化 成就 不足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10186-01
所謂銀行的信息化建設是指商業銀行利用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實現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統化、網絡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實時化,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以滿足銀行創新需要。我國銀行業信息化建設,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業務應用范圍從單一項目到綜合業務服務;業務經營模式從分散處理到逐步進行業務集中管理。
一、現階段,我國銀行信息化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現
(一)基礎設施形成規模。截至2004年初,我國銀行業已經擁有了較完整的業務處理信息系統和信息化網絡通訊的支撐平臺,銀行信息化網絡框架基本形成。
(二)現代化支付清算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大額支付系統2005年6月在全國推廣運行, 小額支付2006年6月將在全國推廣運行。銀聯業務處理系統、銀行債券市場及商業銀行匯票處理系統等,均實現了與現代化支付系統的成功接入。
(三)商業銀行實現了“業務集中”管理模式的戰略性調整。商業銀行已基本實現了“數據處理中心”建設和業務數據歸并集中。
(四)銀行卡業務邁入高速發展階段。截至2004年末,全國共有發卡機構近百家,發卡總量超過7億張,基本實現銀行卡全國聯網通用的戰略目標。
(五)金融創新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以網上銀行、移動銀行、自助銀行等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代表的電子銀行體系進一步完善。
(六)以數據倉庫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初步形成。采用數據倉庫技術初步建立了以信貸風險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資產負債管理和金融監管系統為代表的決策支持平臺。
(七)標準化工作進展順利。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組織制定了包括《銀行卡磁條信息格式和使用規范》等在內的17項國家標準和33項行業標準,為金融行業內的跨系統信息交換、信息共享、金融信息服務水平打下技術基礎。
我國銀行業信息化取得了令人矚目成就,但在實施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國內銀行信息化被業內人士認為是“起步晚,卻發展迅猛”,與國外的銀行業相比,我們還停留在銀行信息化的初級階段。
二、現階段國內銀行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下面幾點
(一)信息化建設定位不清。當前,不少商業銀行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在經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因而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定位不清,產生了兩個極端:將信息化建設僅僅視為商業銀行的戰略目標或將信息化建設置于商業銀行戰略之外。一方面,商業銀行將信息化建設看成其戰略目標,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應用性工具,于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越來越龐大,但并未獲得實現戰略要求的在保持規模和效益的前提下應對未來挑戰的靈活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設與組織的管理之間出現諸多不協調因素,缺乏整體安排,沒有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
(二)缺少信息化專業人才,對全員信息化培訓不夠。銀行信息化的實施需要既懂現代管理知識,又懂銀行業務,又懂信息技術,又懂信息化項目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在我國這方面的人才非常匱乏。培訓是成功實施商業銀行信息化的關鍵,而培訓只限于產品系統具體功能是遠遠不夠的,培訓應該是兩方面的:第一是有關觀念、知識結構的提升,讓員工接受新觀念、新方法;第二才是有關操作技能的改善。
(三)實現數據大集中與信息安全的矛盾。數據大集中意味著統一管理,減少重復建設,數據集中以后,能夠有效地提高金融企業的管理水平,加強金融風險的防范,進一步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資金營運的效率,有效地改善金融企業的管理機制。而且,數據集中是實現各種新業務和新服務的前提基礎。然而,數據大集中雖是金融信息化的一大趨勢,但集中從某種角度上講增加了系統的不安全性,一旦某一地方的系統出了問題,那全國的系統都將受到影響。
(四)網銀安全飽受質疑。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發布的《2007年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顯示,在2007年調查的10個經濟發達的城市中,使用網上銀行服務的個人僅37.8%。安全性是導致大家不敢使用網上銀行的主要原因,在那些沒有使用網上銀行的網民中,有71.7%的用戶認為網上銀行的安全性偏低,這一比例比2006年上升了10%。網上銀行在受到廣泛推崇的同時,安全問題也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網銀安全事故的發生主要原因在于廣大用戶的安全防范意識不強。網上銀行是一個新興的事物,銀行作為網上銀行的發起者和推動者有責任和義務對廣大網民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和宣傳,而目前廣大網銀用戶的安全意識不強在很大程度上與銀行的宣傳教育和提示不夠有關。
(五)網上金融企業的認證中心建設速度緩慢。目前我國各金融企業的客戶很多,都是網上的潛在客戶,然而由于國內金融企業在建設認證中心的意見上難以實現統一,使得網上金融的認證標準沒有統一。而外資金融企業又虎視眈眈,一旦外資進入,美國標準、日本標準將在中國大地上大行其道。分析人士認為,網上認證中心不解決,那么網上金融將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網上金融。
(六)深度依賴境外金融軟件。目前,我國金融軟件系統對外依存度比較高的有:外匯交易平臺,以英國路透社的Dealing3000和德意志銀行的EBS為主;市場報價資訊系統,以路透3000Xtra為代表;風險管理系統,如路透Kondor+,Murex等。2003年至2006年,先后有六家銀行引進國外金融IT廠商的系統。除了銀行業,我國重要的證券、期貨、投資機構、科研院所也都在使用其中的部分產品。深度依賴境外金融軟件已產生諸多的弊端和安全隱患,如使用費率高昂,使用協議包含大量“霸王”條款,系統開發商容易獲取中方金融信息(有意留的后門、諜件、“邏輯炸彈”等),修改成本高。
(七)服務產品的開發和管理信息的應用滯后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業務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金融企業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偏重于柜面的負債、核算業務的處理,難以滿足個性化金融增值業務的需要。同時,缺乏對大量管理信息、客戶信息、產業信息的收集、儲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術在金融企業管理領域的應用層次較低,許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還處在半信息化的階段。
參考文獻:
[1]覃發艷,銀行信息化之憂[J].信息化建設,2008.
[2]中國政府門戶網站,銀行信息化建設,推動銀行轉型提高核心競爭力[J].經濟日報,2005.
[3]楊晏忠,當前中國商業銀行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金融電腦雜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