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業輝

正像改革開放30年,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奇跡一樣,中交二航局,一個名字與建橋不沾邊的“門外漢”,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旋律發展壯大,僅用17年時間,建造了20余座世界級的標志性橋梁,奠定了在中國公路橋梁建設領域的“領跑者”地位,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改革開放30年,是共和國建橋事業飛速發展的鼎盛時期,一座座世界級橋梁相繼誕生。僅看2008年上半年:5月1日,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建成通車;6月20日,世界第一鋼拱橋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主體結構完工;6月27日,世界最長橋隧組合工程上海長江隧橋主線結構貫通;6月27日,世界第九大跨度斜拉橋,世界海上最大跨度斜拉橋舟山金塘跨海大橋全線貫通;6月30日,世界第一斜拉橋蘇通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當人們為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收獲這一大批世界級橋梁而由衷自豪的時候,有一個現象格外令人關注,這5座橋梁無一例外地全部由中交二航局主承建!
不僅如此,翻開他們的建橋史,你還會驚奇地發現:
近年來,二航局承建的跨江跨海特大橋項目將近100個。自四川宜賓至上海,在建和建成的63座長江大橋中,二航局承建25座。其中承建公路橋23座,占全部51座的45%,特別是在其中的世界級橋梁中,二航局更是高居榜首:
是他們,創造了同時建造6座世界第一橋的奇跡;是他們,同時承建了交通部6座重點特大橋中的5座;是他們,同時承建了湖北省內5座特大橋中的4座;是他們,承建了國內8座主跨徑超千米大橋中的6座;是他們,承建了國內7座世界十大斜拉橋中的5座;是他們,承建了國內4座世界十大懸索橋中的3座……
此外,二航局還成為中國十大橋梁英雄團隊,成為全國僅8家、湖北省唯一具有工程施工總承包雙特級資質的建筑業企業,成為全國唯一獲得中國質量管理領域最高獎全國質量獎的路橋建設企業,成為中國獲得國際橋梁大獎最多的企業。
在橋梁領域戰績卓著的同時,二航局還完成了產品結構和贏利模式的調整,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新格局。
人們不禁要問,從1991年進入特大型橋梁施工領域,至今也不過才十幾年,二航局憑借什么在眾多有幾十年建設經驗的橋梁勁旅中異軍突起,屢戰屢勝?
市場博弈
在計劃經濟時期,按照交通部對筑港企業的布局,二航局只能在長江沿線從事內河港口碼頭工程的施工,資源和任務由國家統一調度,雖吃不飽,但也還可勉強度日。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每年2 000萬上下的施工產值讓二航局難以為繼,二航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窘迫。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徐徐吹來,二航從計劃經濟的搖籃中蘇醒過來,窮則思變,當許多大型國有建筑企業還可以捂著身邊的錢罐子過日子的時候,舉步維艱的二航局已經按捺不住,開始沖出長江,走向沿海,并實現了企業發展史上第一次大范圍施工地域的突破,深圳蛇口工業區五灣突堤碼頭工程、廣西北海港一期工程萬噸級碼頭、廣州新沙港一期工程,都是二航局走出長江的代表性工程。
盡管二航人聽慣了長江的濤聲,最初還不大習慣沿海吹來的“東南風”,但二航局很快就從走向沿海的經營戰略中體會到了真真切切的機遇。1984年,二航局年總產值還不到5 000萬元,但此后,施工產值以每年近2 000萬元的增長幅度上揚,至1987年首次突破1億元。二航局主動出擊,不斷贏得新的市場空間,被業內人士戲謔地稱為港灣系統的“以色列”。
20世紀90年代初,水工建設投資萎縮,水工建筑市場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二航局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創新捕捉市場機遇,于1991年首次涉足橋梁施工領域,承接了黃石長江大橋6個深水主墩的施工任務,開創了交通部工程系統在長江上建造大型橋梁的先河,實現了二航局第二次突破產品結構的突破。
在此后的十幾年時間里,二航局建橋品牌越來越響,承建了一大批世界級標志性的大橋,在路橋施工領域占領了制高點,領跑中國公路橋梁建設。
近年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二航局制定了“鞏固特大橋、水工傳統主業優勢,實現向鐵路、市政工程、地下空間、路橋加固及養護產業的快速拓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經營方針。在推進實施這些經營方略的過程中,二航局以“強強聯合”為手段,建立“互利共贏”的戰略合作關系,拓展了新市場。
在陽邏大橋競標中,二航局攜手中交公規院、法基公司等,組成了“1+8”的聯合體,成功奪得“神州第一錨”陽邏大橋南錨碇設計施工總承包權;在杭州灣大橋投標前,二航局與日本中西公司合作,投入巨資聯手打造了一條世界上最先進的起重打樁船“海力801號”,一舉中標該橋第一批標段中合同額最大的南航道橋項目,使二航局實現了由江河向海洋的跨越。“海力801號”打出了一片新的市場,此后,二航局又相繼中標東營港擴建工程、金塘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大橋等一系列重點特大型項目。
2005年,二航人抓住鐵道建設項目向具有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開放的機遇,與中鐵十一局聯合體中標洛湛鐵路工程,成功挺進鐵路建設市場,并依托中交股份,先后承建了合武鐵路、太中銀鐵路、哈大鐵路、廣昆鐵路、京滬高鐵等一批重點大型鐵路項目及廣州地鐵六號線、廣佛線等地下工程,合同額達85億元,產品結構進一步改善。
同年,他們與上海城建集團合作中標上海長江大橋B5標,次年又與上海基礎公司聯合獲得該橋B6標施工權,成功進入門檻極高的上海建筑市場。
如果說“強強聯合”只是二航局經營的一種手段,那么,品牌經營、項目輻射則是他們拓展市場的一大法寶。
二航局始終堅持“誠信服務,優質回報”的經營理念,極大地提高了業主的滿意度和忠誠度,給二航局帶來了“建設一個項目,輻射一片市場”的連鎖效應。一方面產生了優勢區域市場,形成了湖北、江浙、東南沿海、西南地區等穩定的市場板塊。另一方面促進了同一建設項目市場的連續開發,在潤揚大橋、陽邏大橋、杭州灣大橋、蘇通大橋、金塘大橋等項目建設中,二航局憑借出色表現,每個大橋都接連中標4個以上標段,在蘇通大橋中標合同額高達24.64億元。近年來,僅在江蘇省交通廳就獲得了逾百億元的合同額,項目輻射使二航局的蛋糕越做越大。
隨著一大批世界級橋梁工程的承建,二航局取得了輝煌業績,在中國橋梁界形成了“二航品牌”。此時,二航局高層開始思考如何通過優化贏利模式提高公司的競爭能力,以保持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他們結合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提出了“立足于大土木工程,多元化經營,實施資本運做”的發展戰略,決定通過資本運作進入高端市場。2004年以來,他們相繼以BT、BOT、BOO等方式投資建設了湖南湘江四橋、湖南湘江五橋、內蒙古109國道、廣東云浮碼頭等項目,并依托中交股份承建了山西晉侯高速公路BOT項目、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BT項目等。這些新型模式,使二航局成功進行了第三次突破贏利模式的沖擊,實現了由“學會賺錢”向“用錢賺錢”的過程轉變,有利地支持了地方經濟建設,實現了“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戰略目標。
在鞏固特大橋、水工傳統優勢和實施資本運作的同時,二航局已將目光瞄準了海外市場。近年來,在巴基斯坦、越南、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沙特等國家成功拓展工程業務。2007年,二航局海外市場訂單超過3.5億美元,海外合同額在湖北省外經企業中名列前矛。
戰略引領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二航局主要根據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和計劃經濟的實際,服從服務于醫治戰爭創傷和國家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