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劍銘

我和《企業文明》雜志之緣可以追溯到22年以前。2007年我到重慶見到了總編李祖榮,他拿出了《企業文明》創刊號時,上面還有我提供的一張做封底的新聞圖片。每每看到《企業文明》雜志就倍感親切,這不僅因為雜志和主人成了我的老朋友,而且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們企業和《企業文明》雜志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二十幾年的發展變化中,我們企業和《企業文明》雜志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聯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勵、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共同進步,《企業文明》雜志從西南兵工局的一本行業性內部刊物,不斷發展提升成為國資委中央企業黨建政研會會刊和面向中央企業的理論刊物。而我們的企業,也由中國兵器工業系統一個單一生產重型武器裝備的工廠,發展成為一個軍民結合的特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梢哉f在我們改革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黨的建設、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文明》雜志一直是我們企業最好的幫手之一。
我們內蒙古一機集團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的骨干企業,是國家的重點保軍單位,地處內蒙古包頭市,是國家“一.五”期間建設的156個重點工業項目之一,現有職工26 500多人,資產總額達100億元。從改革開放以來,已連續保持30年贏利。
在中央“軍民結合,協調發展”戰略方針指引下,特別是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堅持實施“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戰略”和“相關多元專業化戰略”,已形成重型履帶裝甲車輛、輪式戰車和重型汽車、鐵路車輛、專用汽車、重型工程機械等為主導的科研設計、試驗研發和整車相關零部件制造、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2007年公司經營收入突破100億元;2008年將實現130億元,到“十一五”將實現200億元。公司的發展目標是盡快建設成為我國現代化的重型車輛制造集團。
公司穩步、持續、快速的發展,積淀深厚的企業文化,形成具有“第一機械”特色求真務實、改革創新的文化理念,構建起企業化、實效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體系,使企業步入了健康、良性發展的快車道。2005年和2008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企業越是快速的發展,越需要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在構建優秀企業文化中,我們選擇了《企業文明》。
《企業文明》站在改革前沿,探尋企業最新改革思想,展示企業最好改革成果,這些都極大地增強了刊物的可讀性和吸引力,其超前的思想對文化建設等的引導作用,得到我們公司歷屆領導的重視和關注。我們把《企業文明》雜志確定為公司對外媒體合作的重點,每年在確?!叭夵h報”訂閱任務的同時,將《企業文明》雜志列表并確定指標下發各二級單位,連續幾年都保證了《企業文明》雜志訂閱任務的完成,并保證將雜志下發到下屬56個分子公司和職能部門,直接為企業中層以上領導和重點部門領導學習提供理論支持。經過多年連續穩定的訂閱,也為《企業文明》雜志培育了一大批忠實讀者和理論學習的受益者。
《企業文明》雜志和企業的相互支持是建立在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基礎上的。我們公司不僅每月按時將寄來的《企業文明》雜志發送到各二級單位,而且也按時將我們的報紙、雜志寄給《企業文明》雜志,以便他們及時了解我們企業的情況,主動開展工作。
一次,雜志編輯千里迢迢專程來包頭采訪我們公司老總,老總在閱讀完采訪提綱后,十分驚訝地說:“《企業文明》雜志的記者對于我們公司的戰略和經營情況竟然這么了解,所提問題也正是我們企業近期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p>
采訪中,《企業文明》記者的敏銳思想和深挖問題原因的敬業精神,深深打動了老總,對許多問題的探討在思想上產生了共鳴,使原本安排20分鐘的采訪延長到一個半小時(直到中午下班鈴響了)。采訪結束后,老總對我們說:“與《企業文明》雜志記者的交談,是心靈和思想的碰撞。在交談和探討中,啟迪了思想,激發了智慧,使原本零散的思想更系統,一些思想觀點更明確,并在啟發和提煉下得到升華?!?/p>
據我了解,《企業文明》雜志的編輯對我們寄去的每期報紙和雜志都必讀深研。因此,他們對企業每個階段的發展變化是了解的,所掌握的情況是真實的,所研究的問題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
近幾年來,《企業文明》雜志的領導和記者先后四次來我們公司調研專訪,先后撰寫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指導性的文章達8篇之多,刊登我們公司領導和中層干部的理論文章十幾篇,企業文化建設和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長篇通訊和專稿9篇,再加上系列產品的廣告宣傳,可以說,《企業文明》雜志真正做到了為企業竭誠服務,為企業經營改革和精神文明、文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們企業與眾多新聞媒體交流合作中,《企業文明》雜志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和很好的戰略協同者和合作者。因此,我們把《企業文明》雜志作為企業對外媒體合作的第一重點,即使在企業經營比較困難的條件下,也能保證資金的支持,使雜志和企業的這種合作得到長久穩步的發展。
《企業文明》雜志除了辦好雜志,另外一個讓企業歡迎的是主動為企業培訓高級文化建設人才,定期開辦各種針對性很強的企業文化建設、高層研究學習班,得到企業支持并積極參與。
培養企業文化建設人才,推動企業發展,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企業文化人才隊伍,這不僅是企業的迫切需要,也是《企業文明》雜志創新服務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們知道,企業文化專家缺乏,撰寫高水平理論文章的人才有限,這是當前央企文化建設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因此,《企業文明》雜志的領導和編輯帶著一種責任心和使命感,為企業解決理論難題。例如:企業的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處于什么位置,經《企業文明》雜志專訪記者充分分析了我們公司的具體作法后,高度概括、提煉出《從戰略高度定位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從而使企業的一個重要理論認識問題得到解決。
通過舉辦各種培訓班和學習班,使企業文化建設人才的文化視野不斷拓寬,每次授課都請國內高水平的專家學者,特別是雜志社總編輯親自為學員授課,內容充實,案例結合各企業實際,針對性強,能幫助企業解決一些觀念性問題,得到歷次學習班學員的歡迎。為此,我們公司每年都要派人參加,并安排學員回單位后進行專題交流經驗。
總之,《企業文明》雜志以人為本,精心為企業服務的思想,在雜志社每個人身上得到體現,無論領導和編輯、記者,長期以來把企業的同志視為朋友,無論是會議或其他業務到重慶,總能得到雜志社朋友們的關心和幫助,我想這也是我們企業和兄弟企業的共同感受。我相信,有我們彼此之間的真摯友誼和精心合作,《企業文明》雜志會越辦越好,我們央企的企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會得到更好的提升和發展。愿《企業文明》雜志在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和諧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中國兵器內蒙古第一機械制造集團公司黨群工作部副部長)
[責任編輯 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