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偉
時至今天,電腦動畫以高效的制作方式、強烈的視覺效果逐漸占據了動畫的半壁江山,而傳統二維動畫仍然堅守著原有的地盤,留給其他類型動畫的空間似乎越來越小,在這種格局狀態下生產出來的動畫影片似乎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動畫觀眾的審美需要。于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我們迎來了傳統材料動畫的復興。材料動畫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偶動畫,它們都是定格動畫的簡稱。我們通常所指的偶動畫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來制作的。這種動畫形式的歷史和傳統意義上的手繪動畫歷史一樣長,甚至可能更古老。
偶動畫的神奇,在于動畫師讓那些原本無生命的偶或實物(甚至生活中的廢物),栩栩如生地活躍起來,令人著迷、讓人省思。而這些無生命的偶也成為動畫片中頗具審美價值的角色形象。偶動畫角色以一種超常性的審美形態表現出一種更接近動畫本質的審美張力。
動畫藝術要創造的是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我們能找到真實世界里沒有甚至永遠不會出現的東西。同時,也能通過情感將一些超現實的事物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相對應起來。動畫角色是聯系現實世界和動畫世界的關鍵所在,它們身上體現出一種超常性的審美形態,從中我們即能體驗到無處不在的新鮮感,也能跟隨著它們的一舉一動找回那些樸素的情感和真實感。偶動畫角色超常性的審美形態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根據角色設計,利用最適合的材質進行造型,為角色的形態注入豐富的形態和情感。偶動畫與其他動畫表現形式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其通常依附于某種材料,如:沙子、木偶、黏土、紙等。材料本身的質感成為動畫影像美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偶的形象而言,不同材質賦予角色不同的造型特點,讓觀眾體驗到那些熟悉的無生命材料在角色身上產生了超現實的生命感而帶來的驚喜。甚至有些角色更是直接脫胎于材料,比如:在偶動畫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平時司空見慣的泥巴、木頭、水等等在銀幕上來回奔忙,驚奇之余,自然而然地被帶到動畫異想天開的世界,讓我們雙眼通靈,體驗到“萬物有靈”深刻蘊意。
首先,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美感。任何材料都有自己表面的肌膚和紋理,被我們稱之為肌理。不同的材料通過紋路、質地、光澤、痕跡、顆粒等微觀表象表現各自的特點。材料的美為偶動畫角色美感的體現儲備了豐富資源。同時,材料本身的豐富性,決定了偶動畫角色表現形式的多樣性特點。從這點出發,我們將看到的是更多不受限制的、更接近動畫本質的動畫形象。捷克的卡爾·茲曼晶瑩剔透的玻璃動畫,泰爾洛娃的軟材料動畫,已經利用相關的材料演繹出了舉世無雙的藝術作品,其中的角色更是把材料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另外,加拿大的卡洛琳·麗芙更是獨具慧眼的發現沙子夢幻般的表現特性,利用變幻莫測的沙影演繹出極具美感的藝術形象?,F在,在偶動畫中更多的是利用不同材質的特性創作更為具象的角色和形象。這樣不僅打破了電腦動畫在造型上的程式化表現,也賦予了角色除了外形以外更多的審美趣味。如提姆·波頓的《圣誕夜驚魂》就是利用材質的特性,賦予角色哥特風格的怪誕造型,為動畫片披上了華彩的外衣。
然后,由于對材料的體驗大部分情況下是通過觸覺實現的。這種深刻的體驗,讓不同的材質在人的心里產生不同的情感。因此,利用這個特性,偶動畫的設計制作過程中將更多更直接的情感通過各種材質注入到角色身上,讓角色更加生動,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如本人正在創作的《Night lights》偶動畫系列短片使用了皮革這種富有情感的材質。皮革既是有溫度的溫純,也是帶敏感的尖銳。通過各種質地皮革的使用使看似光鮮的角色,從各個部位暴露著自己。他們既害怕來自外界的一切傷害,卻又享受著身體情緒的徹底釋放。皮是表面的、反本質,在它的包裹下可以從事任何無意義的行為,趣味也不過是一種矯飾的修辭。
2、偶動畫角色的動作設計。偶動畫角色具備的超常性的審美形態通過特定的動作設計方式體現出來。偶動畫和其他動畫制作形式另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更直觀,克服了工業化操作帶來的趨向于呆板的統一動作設計,讓更多有趣的動作通過逐幀的調擺在角色身體上得以實現。由于在控制和調整的過程中,因為沒有固定的方法,只有一幀一幀通過經驗和實際模擬計算時間去控制節奏,在控制上每加一幀都需要反復斟酌。偶動畫角色每一次的動作設計都是一次真正的創作和歷險,經過這個設計過程收獲到的經驗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真正意義上完成了設計師和角色之間的互動。此外,從工藝角度上看,偶動畫角色的動作是靠事先設計在偶形里面的骨架來完成和實現。從骨架設計開始,動畫師就已經開始了對角色生命思考,并在制作的過程中逐步得以完善。因此,一個完整的偶動畫角色本身就被設計師注入了特定的情緒和思維。讓我們感覺到他所蘊藏著的特殊生命力。
有了這些特性,讓偶動畫片里的角色在動畫的世界里真正地活了起來,他們用自己的情趣演繹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讓觀眾真正地體驗到動畫世界里面那份虛擬的精彩。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