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陽
無庸置疑,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中,也同步得到了快速發展,2007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車國內市場占有率曾三分天下。仔細分析一下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占有情況,我們不難發現,自主品牌三分天下主要靠的是1.6L以下的經濟型轎車和微型轎車,1.6L以上的汽車貢獻率很低。盡管1.6L以上自主品牌汽車有華晨、比亞迪F6、奇瑞東方之子,但看看他們的銷量,我們就清楚,1.6L以上還是合資品牌的天下。這是前幾年我國汽車市場競爭的基本格局:合資品牌在1.6L以上中高級汽車市場獨占鰲頭,自主品牌在1.6L以下經濟型轎車和微型轎車占有明顯優勢,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產品或者說車型級別競爭不是正面交鋒,而是差別競爭:產品級別不同,價格差別也很大。
回顧一下合資品牌產品進入中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絕大部分的合資企業是以中高級車型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切入點,在中國剛剛進入汽車社會的初期,這種做法簡單而且實用地達到了合資企業希望實現的兩個最基本的目的:提高品牌形象,獲取高額利潤。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競爭額加劇,合資品牌的產品線開始發生變化,向上引入更高端的車型,如上海通用、一汽豐田等;向下引進中級車,如東風日產、馬自達等,當然,也有希望做到上下通吃,像通用和豐田這樣雙向擴展生產線的。但是,考慮到獲取更豐厚的利潤,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合資品牌早期向下拓展產品線還只是局限于到中級車就基本停止。然而,最近一兩年來,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汽車價格的下滑,合資品牌產能的提升,各大合資品牌的都在不遺余力地推出經濟型和微型轎車,特別是最近一年來,這種產品線向下拓展的趨勢更加明顯,廣州本田新飛度、廣州豐田雅力士、長安Mazda2勁翔、標致206、通用樂華、樂騁等等。這使中國汽車市場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競爭格局,開始發生質的變化,過去產品差別競爭的格局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進入了產品正面競爭的新時代。
最新消息,“擇機”了14年的燃油稅終于將在2009年推出,燃油稅的推出對經濟型和微型車而言本應該是個利好消息,對以經濟型轎車和微型轎車為主的自主品牌企業而言也本應該是個利好消息,然而,當“擇機”在合資品牌產品線向下擴展到自主品牌產品優勢的領地時,對自主品牌企業而言,利好的機會已經過去。再加上金融危機給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汽車工業造成的負面影響,跨國公司們將會更加重視中國汽車市場,在合資品牌經濟型轎車和微型轎車產品已經成功開始與自主品牌正式PK的形勢下,跨國公司將更加重視經濟型轎車和微型轎車產品的引進和市場推廣,憑借品牌優勢、產品優勢和服務優勢和越來越縮少了的價格差,自主品牌的生存環境將更加艱難,盡管作者不是悲觀主義者,但卻還是要說:狼真的來了。
前些日子,筆者曾參加了多個車型評選,試駕了幾乎今年以來上市的各種車型,更是看到了自主品牌經濟型轎車和微型轎車與合資品牌同類產品的巨大差距,狼來了的感覺更加強烈。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要想在這場剛剛開始的真正PK中獲勝,在經濟型轎車和微型轎車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中,必須把握小而精、精而全、全而廉的基本經驗策略,否則自主品牌最后的陣地都將會失去。
狼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