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駿
2009年,《經理人》雜志每期邀請一位企業家擔任客座總編輯,共同影響世界管理實踐,推動中國管理創新。當我接到《經理人》的邀請函時,既感到欣慰高興,又感到心頭沉甸甸的。欣慰是因為,擔任客座總編輯,使我第一次能夠從媒體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策劃者,是我履行社會責任的一次獨特創新。感到沉重,是因為本期的兩個重大策劃的主題:行業潛規則和反思美國管理。
“三鹿”事件后,各種信息顯示,幾乎行行都有潛規則,本期我們的記者對25個行業的調查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的商業環境為什么變得如此的差,以至于如此多的人在渾水摸魚?原因無非是市場經濟發展初級階段,法律法規不健全,企業外部監管乏力,企業內部及上下游利欲熏心。
花樣百出的行業潛規則,能徹底清除掉嗎?難!這一方面要依靠國家制定更嚴格的法律,依靠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媒體,加大監管力度。但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我更想說的是,要清除行業潛規則,關鍵在于企業,特別是企業家的自律,在企業內部及上下游產業鏈中,建立一個透明有序的機制,企業家要建立一個基本的信仰:“經營一家干凈的企業”。未來30年,中國市場經濟走向完善,在強大的法律監管體系下,只有“遵紀守法、本分經營”,才有可能做成百年老店。這也是日本很多百年老企業的經驗。過去30年,有些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靠“犯原罪”,靠搞潛規則,把企業做大了。未來,如果不趕緊設法告別潛規則投機取勝時代,那么,下一個“三鹿事件”,很有可能就降臨到你的頭上。盡管在行業中,總有不法分子搞潛規則,使企業經營受到很大壓力,但是,這不應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搞潛規則的借口,而是應該利用行業協會等力量,推動行業走向透明,走向健康。
潛規則,不僅是中國特有,全世界都有。美國華爾街金融業的潛規則,導致了全球經濟危機。
美國奉行自由主義,自由經濟,這導致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至上。華爾街的基金管理者,為了個人利益,催生次貸,濫用金融杠桿。同樣是由于個人利欲熏心而致的金融潛規則,導致了美國金融機構的倒閉。美式管理爆發的問題,也給了我們足夠的啟示:美國的過度精英崇拜體制,股東利益極端化傾向,個人主義傾向,不一定適合中國。作為具有5000年文化的大國,我們應該創新基于中國文化的管理,比如,我一直提倡的中國式人情化管理威力,就比西方冷冰冰完全靠制度的管理方式,要大得多。
放眼國內外,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們逐利的本性,自私的本性,需要嚴格監管,當然,也要防止過度監管導致市場不活躍。
在本期我參與的“高峰對話”中,我一直在強調一個價值觀,CEO做人要正直,要簡單,做事要有能力。如果一個CEO能做到這一點,相信他領導的企業,也是正直的企業。正直干凈,這不僅是企業生存的底線,也是職業CEO生存的底線。違背了,借用一句玩笑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過去30年,中國企業如果比的是誰走得快,做得大的話,未來30年,比拼的將是誰走得穩,活得健康。在這里,我最擔心的,還是那些管理不規范的民營企業,他們缺管理,缺管理團隊,我呼吁更多像我這樣世界500強企業的總裁和高管,如果在外企遇到了職業突破的瓶頸,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到中國企業,特別是民企中去,這能給他們的職業生涯創造更大的精彩。我也呼吁,中國民企創始人,應當承認管理的價值,承認管理人才的價值,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接納來自500強的高管人才。
我做這樣的呼吁,是因為,中國企業應該向管理要效益,而不是向行業潛規則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