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文等
謹防企業個人主義
企業離開了道德引導,走向罪惡是自然而然的事。在現代社會,還涌現一種道德虛無主義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加劇了企業倫理失衡現象的產生,這是企業個人主義的極端反映。很多企業主認為道德解決不了企業生存的出路和發展,這樣加劇了持這種觀點的企業主形成一種“去道德”的價值觀。這種以經濟利益為惟一性的價值觀,是轉軌時期社會道德價值觀易于混亂的經濟根源。而監管上的滯后又促使企業偏向非規范化操作方式,但并不能給企業帶來良性發展,只有在正式制度和道德、習俗等共同約束下,企業才能健康成長。(詳見2008年第十二期《“情景倫理”行不通!》)
——姜偉文/北京
養豬?高盛實養資本
高盛投資中國養豬業會威脅我國農業產業的安全嗎?中國上世紀的計劃經濟時代的歷史已經證明,沒豬、沒糧才是最大的不安全,憑票買肉買糧的日子老百姓再也不想過了。保證13億人有豬肉吃、有飯吃才是最基本的安全。近幾年豬肉價格大幅攀升,反映了豬肉不夠吃的市場失衡。政策沒有采取市場準入、價格限制等行政手段直接干預養豬業,而是出臺補貼政策,刺激市場養豬的熱情,引導市場資金的流向,以求豬肉供應保持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高盛之舉純粹是資本逐利的市場行為。(詳見2008年第十二期《投行養豬后面的布局》)
——金鳴/上海
創新從管理改制中產生
在這輪倒閉潮中,制造企業突破口在哪里?很多企業認為是創新,沒錯,但是創新首先來自企業領導人對過去觀念的顛覆。為什么同樣的社會背景,甚至同樣的生產技術條件,有的企業興旺發達,有的則由興而衰?在當前形勢下,企業要想推進創新工作,首先就要求企業領導人改變自己的觀念,以市場的現實需要和變化趨勢為依據,以專業管理團隊的意見為參考和導向,少走彎路求得興旺發達。具體怎么做?引進大量行業專業人才,改制企業,與其他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加快公司資本運營步伐,將企業推向市場和公眾,使企業管理更趨透明和規范。(詳見2008年第十二期《制造型中小企業寒冬期如何創新?》)
——黃健/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