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網琴
摘 要:會計信息失真是近幾年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文章從系統工程的角度采用囚徒困境模型和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對產生原因進行研究, 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對策:即企業內部應規范管理層薪酬結構和完善有關法規;企業與社會之間要加大造假成本,提高誠信收益;同時降低監督成本,加大懲罰力度。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 博弈論 系統工程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1-154-02
一、引言
1.會計信息失真含義。所謂會計信息可以這樣定義:“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通過對會計主體所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處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信息?!睍嬓畔⑹钦麄€會計行為系統的核心部分,其實質是各種利益關系的反映。而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的形成與提供違背了客觀真實性原則,不能正確反映會計主體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情況,不具備其應具有的質量特征,它是對企業經營活動一種歪曲的反映。常見的表現形式有:憑證作假、賬簿作假、虛假報表、虛假審計報告等。
2.博弈論含義。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候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的。它的基本概念包括參與人、行動、信息、戰略、得益(支付)、結果及均衡,其中參與人、戰略和得益構成一個博弈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要素。博弈論可以分為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 本文中所進行的會計信息失真分析主要立足點是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強調個人理性、個人最優決策,其結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無效率的。可分為四種不同類型的博弈: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與之對應的是四個均衡概念,即:納什均衡、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貝葉斯納什均衡及精煉貝葉斯納什均衡。
二、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動因進行研究
會計信息失真是社會、經濟、文化、科技諸多領域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弊端的綜合反映,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按照系統工程的觀點,可將其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部分,所謂微觀就是指單個企業內部因素;所謂宏觀就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社會與企業之間的因素。
1.微觀部分。從單個企業內部尋找原因, 國外對此研究成果較為豐富,Bruno S Frey認為:過高的管理層薪酬是引發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根源之一,通過加強立法、規范管理層薪酬結構能有效減少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象。Nancy Uddin等研究表明:道德素質較高、自律性較強的管理層實施會計舞弊的概率較低;美國的William E Shafter對上市公司經理們會計舞弊行為動機研究表明:物質利益和財務困境是引發上市公司經理們實施會計舞弊的重要原因。
2.宏觀部分。
(1)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財務報告的提供”為非合作博弈,可以使用“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來進行分析:假設甲乙兩個企業的會計人員在提供會計信息時有兩種選擇:如實做賬(合法)、弄虛作假(違法)。此博弈模型圖如下,博弈方為企業甲、企業乙,他們若都不造假,則各自的得益為7;若只一方造假,造價方得益為10,另一方為1;若都造假,則各自的得益為3;由于造假的收益比做真賬的大,則每個企業的最優選擇是做假賬,則得益矩陣如下,這一博弈的納什均衡為(違法,違法),其結果是各自的得益都低,而整體的社會得益也會降低。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做積極引導: 增加做真賬企業得益,從7提高到8;與此同時加大對會計造假的打擊力度,如果都造假,則各自得益從3降為-1。其得益矩陣如下:

結果就會不同,可以看到本博弈的納什均衡就是(合法,合法)??梢娂哟笤旒俚膿p失,增加企業的得益,不僅有助于企業在相互的博弈中向不造假的納什均衡轉變,而且此時的所得(8,8)無論對兩企業而言還是對社會整體來說,都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2)社會與企業之間。企業和監督者之間的博弈是一個混合策略博弈問題,混合策略納什均衡是指這樣的混合策略組合,這時誰都無法通過改變自己的混合策略而改善自己得益?;旌喜呗缘募{什均衡是穩定的,它是博弈各方通過博弈所應該達到的結果。
假設企業違規的概率和政府部門監管的概率分別為U,V;U,V∈[0,1];政府部門監管所需的成本,經營者違規給政府帶來的損失, 罰款收入,經營者違規收益,經營者違規損失分別設為A,B,C,D,E。則雙方的混合戰略對策矩陣可用下表表示:

給定經營者違規的概率p,政府部門選擇監管和不監管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E(1,U)=(-A-B+C)×U+(-A)×(1-U)=-BU+CU-A
E(0,U)=-B×U+0×(1-U)=-BU
令E(1,U)=E(0,U),得U=A/C
根據此計算結果,可以推知政府部門的策略如下:如果經營者違規的概率小于A/C,政府部門的最優選擇是不監管;如果經營者違規的概率大于A/C,政府部門的最優選擇是監管。換句話說:如果A/C的值越小,則經營者違規的概率就越小即:A要小,要降低監督者的檢查成本;C要大,要加大懲罰力度。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從上面分析的會計信息失真動因可知: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應當從多方面入手進行綜合治理。
1.微觀部分。對于企業內部來說,應努力規范管理層薪酬結構;改革公司治理模式并完善有關法規,并從道德層面進行員工素質教育誠信教育。
2.宏觀部分。
(1)加大造假成本的同時提高誠信收益。法律和信譽是維持市場有序運行的兩個條件。對會計造假行為,我們不僅要加大懲罰力度,加大其造假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強誠信教育,提高相關人員的誠信意識,如建立信用檔案等提高誠信收益,以精神和物質的鼓勵來打造誠信會計人員,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氛圍。
(2)降低監督成本, 要加大懲罰力度。一方面要大力推廣先進的檢查技術如統計抽樣,普及電算化會計檢查等方法從而降低監督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大懲罰力度。對惡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要盡快構建有效的市場退出機制。對那些不遵守行業操守、自身不守信用的企業或個人,出現失信行為后要把肇事者驅逐出相關行業。
參考文獻:
1.李新軍.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碩士學位論文].中國農業大學,2005
2.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
3.宮曉霞.從博弈論角度看國內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碩士學位論文],上海交通大學,2008
4.楊東海.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J].2002(9)
5.程金輝.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內蒙古科技與經濟,[J].2007(5)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上海 200433;揚州第一人民醫院財務處 江蘇揚州 225001)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