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宏
詩歌的音韻美是詩體語言重要特征之一,如果我們把詩義比作人的靈魂,語言就是他的骨干。一首好詩主要是取決于它的語言,語言的音韻美是由押韻和節奏來體現的。
一、押韻(Rhyme)
英語詩歌的押韻可以根據單詞的內音素重復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種類,最常見的有頭韻(Alliteration)、諧元韻(Assonance)、腹韻(Consonance)、尾韻(EndRhyme)。
(一)頭韻(alliteration)是英語語音修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英詩中常見的以音表意的手法之一。是指詞首或重音節的第一個輔音字母相同。作為一種語音修辭格,頭韻不僅能增強語言的節奏性、生動性,體現一種韻律美和音樂美,還能起到渲染氣氛,烘托感情,加強語言表現力等效果。
I slip,I slide,I gloom,I glance,
Among my skimming swallows;
I make the netted sunbeam dance
Against my sandy shallows,
(Alfred Tennyson)
這是英國詩人丁尼生的詩《小溪》(the Brook)中的一節,這首詩僅第一行就用了兩對頭韻“slip,slide”和“gloom,glance”來描寫小溪(詩中的“我”)的一連串動作:“我滑動,我流淌,我暗淡,我閃光,”該詩還大量地運用鼻輔音(如/m/、/n/和//共出現13次)送氣音(如/s/和/z/共出現11次)和流音(如/I/共出現6次),有效地烘托出小溪的靜謐與安寧。第一行中的兩對頭韻及其清脆柔和的音節與小溪的輕快流淌、潺潺遠去構成了巧妙的吻合。軟輔音的交替出現,頭韻的使用與ABAB式的韻腳形式相配合,使這節詩具有極強的樂感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音韻美。
(二)諧元韻(Assonance)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詞的重讀元音音素相同,而末尾的輔音音素則不同。如
Make ready, make ready,my merry men
our gucle ship sails the morn'-
Now ever dark,my master dear
I fear a deadly storm
(Sir Walter Scott)
在第二、四行末,mom,和stoma是押or的腹韻。
(三)輔韻(consonance)是指輔音重復(尤指位于詞尾的),但前面無相同或相似的元音。同頭韻一樣,輔韻亦是英文詩歌中常用的一種文學手法(literary technique),試看下面的一段,體會輔韻在詩歌中的運用:
And the afternoon,the evenings,sleeps so peacefully!
Smoothed by long fingers,
Asleep tired or it malingers,
Stretched on the floor,here you and me.
(T.S Eliot: The Love Song ofJ.Alfred Prufrok)
詩中柔和的輔音/s/和/l/在不同單詞的不同部位多次重復。有機地配合了內容,并創造了一種寧靜、松弛、昏昏欲睡的音響氣氛。
(四)英語詩歌的行與行之間的押韻格式稱韻法(Rhyming Scheme)。常見的有兩行轉韻(AABB)、隔行交互押韻(ABAB)、隔行押韻(ABCB)。
尾韻(End Rhyme)是最重要的,也稱韻腳,指的是詞尾音素重復。在詩行的末尾押韻。尾韻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1)聯韻:AABB型。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It fell to earth,I knew not where;
For,so swiftly it flew,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The Arrow and the Song)
(2)交叉韻: ABAB型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Alfred Tennyson: Crossing the Bar)
(3)隔行壓韻:ABCB型。這種形式在英語歌謠(Ballad)中經常見。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 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a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ed in tune.
(Robert Bums: A Red,Red Pose)
二、節奏(Rhythm)
英詩的節奏是有規律性的。在英詩中,重讀音節(stressedsyllabk)和非重讀音節(unstressed syllable)按規律交替出現。一個雙音節以上的詞有重讀音節(可標記為一)和非重讀音節(可標記為))。在句子中,不同的單詞也有重輕讀之分。分析英詩格律的第一步就是將每一詩行劃分成音步,這種方法稱為(scansion)。如:
I wan/dered lone/ly as/a cloud
(William Wordsworth)
這個詩行就可劃分成4個音步。每行詩所包含的音步各異。含有一個音步的稱為“單音步”(monometer);含有二個音步的稱為“雙音步”(diameter)含有三個音步的稱為“三音步”(trimeter);四音步稱為(tetrameter);五音步稱為(pentameter);六音步稱為(hexameter);七音步稱為(heptameter)及八音步(octometer)。由于一個音步中重讀音節所處的位置不同,音步有不同的類型。傳統英詩的音步有七種類型。
(一)抑揚格(Iambus):是最常見的一種格式,每個音步由一個非重讀音節加一個重讀音節構成。
As fair / art thou / my bon/nie lass,
So deep / in luve / am I :
And I / will luve / thee still,/my dear,
Till a/ the seas / gang dry:
Robert Bums(1759-1796):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Rose
上例中為四音步與三音步交叉,可標示為:)-/)-/)-/)-)
(二)揚抑格(Trochee):每個音步由一個重讀音節加一個非重讀音節構成。
下例中為四音步揚抑格(少一個輕音節),可標示為:一γ-γ-γ-
Tyger!/Tyger!/burning/bright
In the/forests/of the/night
(William Blake:The Tyger)
(三)抑抑揚格(Anapaestic foot):每個音步由兩個非重讀-音節加一個重讀音節構成。如:三音步抑抑揚格))/))-/))-
Like a child /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 from the tomb,
I arise / and unbuild / it again.
(四)揚抑抑格(Dactylic foot):每個音步由一個重讀音節加兩個非重讀音節構成。如:兩音步揚抑抑格一)γ-))
Touch her not /scornfully,
Think of her/mournfully.
(Thomas Hood )
(五)抑揚抑格(Amphibrach):每個音步由一個非重讀音節加一個重讀音節再加一個非重讀音節構成。如:三音步抑揚抑格)-γ)-γ)-)下例中最后一個音步為抑揚格。
O hush thee/my babie/thv sire was/a knight.
(六)揚揚格(spondee):由兩個重讀音節構成,(//)如:retell
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強調或突出。這種類型在詩歌中較少出現,
I, saw thee weep——the big bright tear came o'er that eye of blue.
(Byron)
這行詩主要以抑揚格為主。在第六,第七音節發生變格,為揚揚格。
(七)抑抑格(pyrrhic):由兩個非重讀音節構成。這種類型較為罕見。
One for the/master,and/one for the/dame.
下面讓我們通過對弗羅斯特的一首短詩的擬聲和押韻的分析,來說明詩人是如何借助語音這一外在形式來達到語音象征以及語音增補意義的:
The Span of Life
The old dog barks backward without getting up
I can remember when he was a pup.
老犬回頭虛吠兩聲,都不想站起
我還記得它小時侯的活動
這首詩是抑抑揚格,每行有四個音節,雙行押腳韻。詩歌對比了一條老狗的衰老與幼小時的活躍詩人本身選用三個音節的格律,本是快速的格律,但在第一行中卻以很不一般的方式阻礙了格律的速度。這里包含的輔音都很光華而柔和,其節奏很輕快、正規,每個音節都落在元音或輔音中的流音上。這樣,這兩行詩的進程都與字句所含的視覺意象相一致。還有一點,詩人在第一行詩里用back的首韻來加強前面的象聲詞bark,這聲音突出了聽覺形象,就象回聲一樣。如果說這一首兩個詩行的詩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其主要原因就是聲與意的美妙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