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琳 董春江
自“大興網絡文明之風”活動開展以來,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引領網絡文明建設的旗幟日益深入人心,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樹網絡新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迫切要求。廣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素養(yǎng)不斷提高,大學生網絡行為日益理性化、文明化,這有力的促進了網絡社會的健康發(fā)展。但與此同時,網絡文明意識欠缺的現(xiàn)象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仍十分常見,這極大地污染了網絡環(huán)境,從長遠來看,十分不利于良好網絡秩序的形成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欠缺的表現(xiàn)
當前我國大學生存在著網絡文明意識欠缺的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道德失范
大學生是青少年中道德素質相對較高的群體,但在缺乏監(jiān)督的虛擬網絡環(huán)境下往往表現(xiàn)出不同于現(xiàn)實中的消極言行。近年來,網絡用語低級粗俗,瀏覽甚至傳播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熱衷于網絡惡搞社會主流形象,網絡誹謗。惡意灌水等不道德行為經常會在該群體中發(fā)生,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種種跡象表明,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巨大障礙。
(二)網絡違法行為凸顯
網絡違法行為凸顯是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欠缺的鮮明體現(xiàn)。我國不斷加強與信息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建設,為網絡的健康有序運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加之網絡立法存在著滯后性、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使得許多大學生對網絡法律、法規(guī)知之較少甚至全然不知,很多大學生對網絡違法犯罪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少部分人甚至認為通過計算機網絡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是“有能力”的表現(xiàn)。
(三)網絡心理問題日益嚴重
網絡的廣泛應用在方便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同時,也使部分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主要有“網絡依賴”、“網絡孤獨”、“網絡焦慮”等,這往往會浪費其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產生冷漠、抑郁、恐懼、精神恍惚等消極癥狀,嚴重的影響了身心健康,甚至導致自殺行為的發(fā)生。
二、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欠缺的原因
導致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首先,一部分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道德修養(yǎng)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反映到網絡活動上就會出現(xiàn)網絡道德失范,甚至網絡違法犯罪等不良行為的發(fā)生;另一種情況是,有的大學生雖然在現(xiàn)實里言行中規(guī)中矩,但一上網便無所顧忌表現(xiàn)得與現(xiàn)實中完全相反。其次,目標缺失進而把網絡當作精神寄托也是部分大學生缺乏網絡文明意識的原因。再者,自控能力差是導致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欠缺的重要原因。此外,因性格心理等因素造成網絡文明意識缺失的現(xiàn)象也不容忽視。
(二)網絡虛因素的影響
網絡是把“雙刃劍”,它在客觀上也為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首先,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匿名性等特點解除了傳統(tǒng)道德和社會輿論對上網者的現(xiàn)實制約,使他們的網絡行為幾乎不受限制,且不易察覺和監(jiān)督,這無疑為某些網絡不良行為的產生提供了現(xiàn)實條件。其次,網絡內容的復雜性也是導致一些網絡不良行為發(fā)生的重要誘因。網絡既包含了大量有益于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信息,同時也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內容,甚至暴力的、反動的信息也時常會在網絡中出現(xiàn)。此外,大學生網絡違法行為經常發(fā)生的原因之一在于網絡本身還處于一個不完善的發(fā)展狀態(tài),在技術上還存在有大量的漏洞,也缺乏完善的網絡安全管理機制。
(三)學校、社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網絡在大學生中基本上得到了普及,但與網絡道德、網絡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仍十分匱乏,這是導致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欠缺的重要外部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或很少對廣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網絡道德、網絡法律法規(guī)教育,缺乏對學生日常網絡行為的監(jiān)督和引導。其次大學生受社會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高校周圍網吧林立,管理混亂。從網絡立法的角度來看,近年來我國雖然不斷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建設,但網絡立法漏洞較多、可操控性不強、內容模糊的現(xiàn)狀依舊成為制約網絡法制化進程的瓶頸,這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網絡法制意識的形成。
三、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培養(yǎng)的若干對策
(一)正面宣傳,大力弘揚網絡文明
當前,大力弘揚網絡文明首先要求廣大媒體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明建設,自覺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貫徹到網絡文明建設實踐中,為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的形成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其次,大力弘揚網絡文明要求高校加強網絡隊伍建設,積極通過“兩課”等途徑對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提高對網絡價值的認識水平,端正上網態(tài)度,文明上網,自覺抵制網絡上不良思想的侵害。大力弘揚網絡文明還要求宣傳部門、高校以及有關社會組織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積極運用新技術,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
(二)以人為本,積極探索網絡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徑
隨著社會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崇尚個性、多元化的思潮日益深入人心,單靠正面灌輸教育顯然是不夠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絡文明教育成為必然的選擇,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其一,開展與網絡相關的實踐活動。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種種不文明上網的行為,借助學生會等學生團體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網絡文明”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文明上網,普及網絡法制觀念。其二,在網絡互動中解決網絡文明問題。組織網絡德育隊伍在大學生主要聚集的網絡平臺,就大學生普遍關心的話題和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由平等的交流,進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踐行網絡文明。此外,還應積極提高網絡文化產品供應能力,把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網絡文化的重要源泉,結合時代性和具體國情,促進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的形成。
(三)增強大學生的網絡自律意識
網絡環(huán)境下要實現(xiàn)對個人的密切監(jiān)督無疑是不可能的,大學生網絡文明意識的真正形成最終還要靠自省自律。正如某學者所言:“網絡道德教育的重點是要引導大學生建立起網絡道德規(guī)范,告訴他們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大學生應該做的、什么是大學生不應該做的,進而引導他們建立一種道德信念和道德內省機制,增強他們的道德責任感和遵守網絡道德的自覺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文明教育時要采用綜合的教育模式,不斷提高大學生處理網絡信息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能力;通過疏導而非強制灌輸等方式方法促大學生真正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其增強對網絡有害信息和不良行為的免疫力,養(yǎng)成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并能主動維護主流輿論、弘揚網絡文明。
(四)完善網絡立法,注重網絡安全機制建設
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對教育網站和網校管理的公告》、《教育網站和網校暫行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這對規(guī)范網絡秩序、促進網絡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然由于網絡的復雜性和快速發(fā)展,網絡立法顯得有些滯后。因而國家以后應盡快完善網絡立法,“要根據信息網絡的技術特點和發(fā)展趨勢,針對網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建立健全網絡建設管理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快制定完善有關網絡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做到網絡經營管理有法可依,為文明上網、文明辦網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同時還要加強執(zhí)法,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網絡文化管理的執(zhí)法,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此外,還應加強網絡安全機制建設。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其一,積極發(fā)展網絡安全技術,有效屏蔽或刪除網絡不良信息,為大學生提供一個綠色的網絡環(huán)境;其二,建立網絡監(jiān)督舉報機制,充分發(fā)揮全社會的力量與有悖于網絡文明建設的行為作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