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廣志
軍官的“出路”問題即是指軍官的退役安置問題。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絕大多數軍官都要面臨著脫下軍裝回歸社會的經歷。目前,我國軍官隊伍的來源方面,雖然也存在著諸多需要改革的問題,但總體而言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軍隊的需要。但從軍官退役安置情況來看,情況遠沒有這么樂觀。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地方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明顯加快,更加凸顯了我國軍官退役制度的滯后。為了實現人才在軍地之間的順暢流動,提高軍官隊伍整體素質,保留優秀軍事人才,調動軍官扎根軍營積極性,解決軍官后顧之憂,加強對我國軍官“出路”問題的研究意義重大。
一、研究我國軍官“出路”問題的意義
(一)優化軍官隊伍人才結構
1.順暢有序的軍官退役安置制度是軍官隊伍自我更新的重要途徑。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歲月的變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形勢任務也會發生重大變化。不同的形勢任務對軍官隊伍人才結構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軍官隊伍的人才結構既相對穩定又漸進變化。這種變化是軍官隊伍通過不斷的吐故納新來實現的。軍官退役安置制度建設對于軍官隊伍保留優秀人才、提高素質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軍官退役安置制度一方面可以把那些本質素質不符合或不同符合軍隊需要的人才剝離開軍隊系統,使整個軍隊更加精干高效;另一方面可以那些雖然部隊建設還需要但確實“志不在此”的人才能夠有機會尋求更適合的崗位為社會做貢獻。
2.妥善合理的軍官退役安置制度是軍隊吸引優秀人才的有力支撐。軍隊退役安置制度對于優化軍官隊伍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吐故”上,還可以體現為“納新”。雖然。軍官職業本身可以擁有相對優厚的待遇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但當前我國很多人才進入軍隊并不是想長期在部隊工作和生活。
(二)保障軍官合法權益
1.體現社會公平,對軍官的貢獻和犧牲予以承認和補償。國家出臺了許多補償性的優撫政策以體現對這些犧牲奉獻的表彰和肯定。制訂相對合理的退役安置政策,能夠使軍官在軍隊的付出有所體現,讓已經退役的人感受到國家和社會的溫暖而無怨無悔,讓仍在服役和即將服役的人安心工作。
2.體現以人為本,對軍官的愿望和個性予以尊重和保護。從前,我們軍隊主要強調個人完全服從組織。對個人的愿望關注的不夠。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規劃,無論是想在部隊發展還是希望到地方打拼都應該得到尊重。合理的退役安置制度是保障個人愿望得到關注和實現的重要保證。
(三)提高人才資源管理水平
1.通過人才再配置,提高人事相宜的水平。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歲月的變遷,形勢任務會有變化,人也會產生變化。人才從社會進入部隊首先要經歷一個適應的過程,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和形勢任務的變化可能產生新的不適應。
2.通過政策引導,促進軍地人才全面發展。一方面通過改革軍官退役安置制度可以引導軍事人才拓寬視野加強學習。很多現役軍官認為,進入軍官行列就進了“保險箱”,抱著“鐵飯碗”就會衣食無憂,從而放松了學習和努力。這種不思進取的思想將直接導致能力素質的低下既影響國防和軍隊建設,也為軍官退役安置帶來不小的困難。通過退役安置可以從一個方面形成積極的導向,引導軍隊人才不斷提高能力素質以適應社會和時代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強退役安置制度建設可以引導社會人才良性競爭全面發展。軍隊職業特性使得軍事人才具備了許多地方欠缺的素質,特別是吃苦耐勞和犧牲奉獻精神等。通過合理配置軍隊退役人才,能夠帶動周圍社會人才全面提高。
二、我國軍官退役安置工作存在問題
200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軍隊轉業干部安置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提出了以計劃分配與自主擇業相結合的新安置辦法,標志著我軍軍官轉業制度邁出了實質的步伐。但從實行的幾年的效果來看,新的安置辦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軍轉干部安置中的深層次問題,特別是指令安置舉步維艱、自主擇業矛盾重重、優秀人才保留困難。
(一)指令安置舉步維艱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軍官退役后進行指令安置的難度不斷加大,表現為安置渠道日趨狹窄、落實職務不斷縮水。軍官退役到地方指令或委派安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紅軍時期,一直延續至今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建國初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支援地方建設、提高部隊戰斗力意義重大。
(二)自主擇業有待改進
自主擇業制度施行以來選擇自主擇業安置方式的退役軍官逐年減少。一方面是思想層面,軍官在部隊集體生活多年自主擇業后感覺自己“四不像”、“三不管”,感情上沒有歸屬感;從事軍事工作多年對自己參與社會就業競爭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益層面,各地福利待遇差異明顯、住房補貼醫療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問題也是導致自主擇業制度推進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三)優秀人才保留困難
由于退役安置的形勢不夠理想,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軍官隊伍的穩定。一是退役體現出年輕化特點,很多干部趁年輕到地方發展;二是體現出高學歷化特點,有的人認為自己學歷高年紀輕到地方也能找到好工作;三是體現出專業化特點,特別是與地方通用的專業技術干部在地方待遇更加優厚,思想不穩定的問題比較突出。
三、關于我國軍官“出路”的建議
(一)放寬自主擇業條件
建議:依據《現役軍官法》普遍推行自主擇業,只要職滿職務最低年限和服役最低年限就可以選擇自主擇業;二是自主擇業待遇根據職務和軍齡拉開層次,激勵軍官多為軍營做貢獻。
(二)理順安置就業格局
安置就業格局即指退役軍官安置就業的比例,主要指的是計劃安置與自主擇業的比例關系。目前,我國退役軍官基本實行計劃安置,極少享受自主擇業。這樣做的弊端在于政府負擔比較重,且市場經濟人才流動體制下的整體性計劃安排不利于提高人才資源利用率。
建議:將“全體納入計劃—部分自主可選”的安置格局改為“全體納入計劃—全體自主可選”。讓所有正常退役的軍官都可以選擇自主擇業,將有效減輕地方政府安置的壓力,引導年輕退役軍官參與社會人才競爭發揮自身潛能。
(三)加強退役安置保障
建議:一是規劃全程培訓。服役期間加強民用技能的培訓,確定轉業后結合個人就業意向進行集中培訓,對于就業不理想或暫時未就業的執行救助性培訓。二是加強生活保障。實行退休金和退役金制度,完善退役軍官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專門的退役軍官失業、養老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