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萍 裴會濤
近年來,“鄭百文重組”、“銀廣廈陷阱”、“大慶聯誼虛構利潤”等等暴露出來的問題,無一不證實了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中存在著一些漏洞,以致給廣大投資者帶來慘重的損失,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為了提高證券市場的效率,促進證券市場的金融創新,對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監管需要作深層次的思考。
一、證券產品、證券市場的特殊性與證券市場信息的有效性
投資者所買賣的股票是一種特殊商品,體現為收益索取權,這又取決于變化的企業產權。證券產品價值的虛擬性、交易的集中性和普遍采用的信用交易,造成了證券市場的價格波動比其他市場更容易受到各方面信息的影響。證券價格不僅取決于企業經營,而且還受宏觀經濟、政府政策變動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講。投資者的判斷、信心與行為也影響股票的價格。在證券市場中廣大投資者的決策面臨諸多變化。因此,信息對于股市、對于股票市值、對于投資者行為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二、證券市場中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美國經濟學家法馬提出了“市場有效性理論”,指出證券價格是自由靈活的,并反映各種獲得的信息。投資者憑借信息的完全與準確,有效的資本市場會迅速準確地把資本導向效益益最高的企業,以達到資本的有效配置。他進而給出了市場有效的三個充分條件:無交易成本、一切信息無償供給所有投資者、所有投資者對信息的解釋基本一致。證券的市場運作過程就是信息處理過程。證券產品由于不確定性使證券市場存在著高風險。為避免高風險給證券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帶來的巨大損失,政府有必要對證券市場進行合理監管,而對證券市場實施信息披露制度則是有效手段之一。
三、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主動、不充分、不及時。作為上市公司擁有完全的信息,處于有利地位。在信息披露上避重就輕,對成績大肆宣揚,對風險則輕描淡寫,極力掩蓋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的上市公司經常根據自身的需要決定何時披露,往往等到某信息已半公開化才予以披露,此時股價已發生大幅波動,造成了不公。信息披露的不完善直接造成市場機制扭曲和市場失靈。
(二)披露的信息虛假。上市公司為牟取私利。不惜發布虛假信息,使投資者難以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另我國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乏力。對造假公司的處罰輕微。這就造成上市公司從造假中獲得的收益遠大于造假所受處罰,以致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投資者承受股價下跌的損失,得不到補償。
四、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
(一)發展和完善監管
我國的證券市場應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監管理念。證券監管機構自身應提高執法水準,理清思路,不被動地被市場左右。在堅持集中監管的前提下:要充分發揮自律機構的作用,形成證券監管部門與自律機構的協調機制。
(二)提高證券監管機構的獨立性
我國證券監管機構在政府結構中獨立性較差,政府部門內部各個機構之間職責不明晰,容易產生矛盾。證券監管部門的角色和地位應引起相應的重視。
(三)加強司法監管力度,完善民事賠償制度
我國證券市場的司法監管力度較弱,一系列證券法規都明確規定了證券發行人及主體負有違反信息披露規定的民事賠償責任。但存在規定不足和缺乏可操作性等問題。比如在處理“銀廣廈事件”時。法院不受理受害股東的集體訴訟,致使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得不到保護。在行政處罰與追究刑事責任都不足以威懾違法者時,一定要提高其違法成本,實行嚴格的民事損害賠償。
(四)加強和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獨立審計
2000年鄭百文的余震還未完全消失,2001年銀廣夏風暴又起。隨著上市公司作假行為的曝光,人們對“無冕警察”——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客觀、公正性提出了疑問和責難,會計中介信任危機正在逐漸浮出水面。究其原因,大致如下:制度缺陷、利益驅動、監管不力、民事賠償與刑事處罰不力。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本質屬性,也是注冊會計師職業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審計主體失去了來自所有者的約束,而主要受制于經營者。在利益的誘惑下,勢必屈從于經營者的要求而喪失獨立性。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從公司治理結構入手,對產權制度進行重新安排。
(五)加強對媒體信息披露的監管
我國目前要求上市公司在指定的媒體上披露信息,這種制度抑制了媒體報道的有效性與競爭性,降低了媒體本身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價值。和美國一樣,我國財經媒體如《財經》、《2l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等正在逐漸發揮著監督作用。但他們的作用還沒有受到投資者足夠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媒體的監督作用發揮得非常有限。因此,應加大媒體的自由度,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從而發揮其對市場信息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