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飛
軍人補充保險是軍人社會保障的必要組成部分,對解決軍人的后顧之憂使其在部隊安心服役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軍人補充保險的制度構建出發,先總論軍人補充保險制度的概念和特點、必要性、目前的制度現狀、立法機構、法律責任等內容,然后將其分為基本軍人補充保險制度,商業保險制度和特殊軍人補充保險制度,從基金的來源、管理,保障對象、保障水平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盡快促進軍人補充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健全。
一、總論
所謂軍人補充保險,就是在國家和軍隊在軍人社會保險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并對軍隊成員及其家屬起補充保障作用的各種保險措施的總和。從概念上來看,軍人補充保險有如下特點:
*保險對象特定,是現役軍人。
*保險層次較高,是在軍人社會保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保險地位較低,是承擔著對軍人社會保險的補充作用。
*保險方式多樣,是除軍人社會保險之外的各種保險措施的總和。
(一)建立軍人補充保險制度的必要性
軍人補充保險制度是軍人保險制度的必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建立和健全軍人社會保險制度乃至整個軍人社會保障制度都有重要的意義。
1.軍人補充保險可以減輕國家和軍隊的社會保障責任。從傳統軍隊的保障來看,僅僅依靠國家的財政支出,無法妥善的解決所有軍人的社會保障問題。如果建立起軍人補充保險制度,即能夠在維持軍人基本保障水平不減的前提下,逐步實現國家和軍隊的一部分社會保障責任向團體轉移,對于抑制保障支出過度膨脹,擴展社會保障的發展空間,均具有重要意義。
2.建立軍人補充保險制度可以彌補軍人補充保險法律上的空白。關于軍人補充保險的實施。一直都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僅僅只停留在紙面上和口頭上。軍人補充保險制度的建立,可以極大的促進軍人補充保險的發展,同時也為我國的依法治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目前的制度現狀
自1998年頒布《軍人保險實施方案》以來。又先后頒布了《軍人傷亡保險暫行規定》、《軍人退役醫療保險制度》、《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的社會保險》關于軍人保險方面的法規和政策,但是關于軍人補充保險的政策法規少之又少。只有在1998年全軍軍人工作會議上提到要建立軍人補充保險。因此,在關于軍人補充保險制度的建設發面,存在極大的空白,甚至是真空。廣大軍人迫切需要建立補充保險制度,進一步提高軍人的福利待遇。
(三)立法機構
根據以往軍事立法的經驗來看,只有關系到調整軍事根本利益社會關系的法律時,才由全國人名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因此,作為軍人補充保險制度的立法機構。應該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制定。首先,由中央軍委和國務院聯合制定和發布,可以保證其較高的法律效力,具有較強的約束力,從而使軍隊和地方都嚴格執行。保證其順利的實施;其次。之所以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制定和發布,主要是政府在軍人補充保障制度落實的過程中也要發揮重要作用,需要各級政府積極配合。
(四)法律責任
任何一項法律制度的實施,都是建立在國家強制力基礎之上的。沒有規定法律責任的法律制度,終將是一紙空文。軍人補充保險制度也不例外。筆者認為,一切違反軍人補充保險制度規定的,如拖欠軍人補充保險費用、因玩忽職守造成軍人補充保險基金大量流失、貪污、挪用軍人補充保險基金以及監督不力等行為,都要根據違法行為的情節輕重,依法追究單位和個人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二、分論
根據國內外研究的成果和中國的具體國情、軍情,輔以自己的理解,我認為軍人補充保險制度應當有三部分組成:基本軍人補充保險制度,軍人商業保險制度,特殊軍人補充保險制度。
基本軍人補充保險:建立基本軍人補充保險制度,主要是為了彌補軍人社會保險的不足。軍人社會保險。主要包括軍人傷亡保險,軍人退役養老保險和軍人退役醫療保險。這些保險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軍人職業性的特點,能夠激勵軍人安心服役,但是軍人社會保險僅僅是對軍人基本生活的保障,保障水平較低。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軍人的保障水平,建立基本軍人補充養老保險是十分必要的。
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領域,中國正在建設一個“廣覆蓋,低水平”的社會保障制度,它留給商業保險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同樣的情況,在軍隊也是如此。因此,把商業保險作為軍人補充保險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國家、軍隊和軍人的共同要求。
特殊軍人補充保險:這部分保險,保險對象是一部分在特殊地區服役和從事特殊職業的軍人。盡管所有軍人的奉獻都是無私而偉大的,然而不可否認,在特殊地區服役和從事特殊職業的軍人,他們的奉獻和犧牲都是要比普通軍人要多。權利與義務的統一,要求國家和軍隊必須對這些做出更大犧牲和奉獻的軍人進行補償。特殊軍人補充保險就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一)基本軍人補充保險制度
1.保險對象
基本軍人補充保險的對象為除了生長干部學員和義務兵之外的所有軍人。這是由基本軍人補充保險的繳費性質和自愿參與所決定的,生長干部學員和義務兵都是靠津貼來維持日常的生活,他們沒有工資,因此讓他們從本來就不多的津貼里拿出來一部分錢來參與基本軍人補充保險,會使得他們有些顧此失彼的感覺。而在國家軍費基本確定的情況下,讓國家拿出這樣一筆錢也會增加國家的負擔,與補充保險的性質不符。
2.運營機構
基本軍人補充保險的運營機構,究竟是由國家的社會保險機構、軍人保險委員會還是商業保險機構,一直以來都是爭論的焦點。筆者認為,基本軍人補充保險的運營還是以商業保險機構為最佳。首先,基本軍人補充保險是一種非強制性的保險,而國家的社會保險機構和軍人保險委員會都是強制性社會保險的運營機構。其次,由商業保險機構來運營,可以減輕國家財政的負擔,同時可以擴大資金的來源渠道。最后,由商業保險機構來運營,有利于基金的保值增殖。
3.基金的來源和保值增殖
基金的來源:筆者認為,基金的來源有三種渠道:國家補貼、個人繳費以及商業保險機構的注資。個人繳費自不必說,但是應該采取浮動費率制,費率在1%到5%之間,繳費多少軍人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繳費全部存入個人的賬戶,專款專用。軍人補充保險和企業補充保險有質的不同,自從中央軍委決定軍隊不得從事商業活動之后,軍人就成了“吃皇糧”的,而軍隊各個單位也不再有額外收入,只能靠固定的軍費維持日常開銷。按照“一保裝備,二保生活”的軍費使用原則,軍隊很難擠出錢來為軍人補充保險買單。而軍人這種特殊的高危險性職業。又要求國家為這種風險做出補償。因此,國家從軍費外拿出一部分錢作為軍人補充保險的基金,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國家不能成為基金的主要來源,不然會改變補充保險的性質。商業保險機構的注資,是筆者的一種觀點。當然,
商業保險機構的注資不會是無償的。這需要國家在稅收上和政策上給予必要的支持,畢竟商業保險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基金的保值增殖:2001年12月13日國家發布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規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范圍除銀行存款、購買國債以外,還可投資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如上市流通的投資基金、股票、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企業債、金融債等有價證券。目前為止,軍人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僅限于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這兩種方式固然安全,但是卻很難保值增殖。甚至會由于經濟的發展和物價的提高而出現貶值。因此,設計保險基金投資組合,為投資組合建立賬戶,并完成基金投資組合的會計核算與估值,是軍人補充保險基金保值增殖的必然選擇。但同時要注意不能違背“安全性,流動性,穩定性”的原則以及加強對基金的監督和管理。
4.給付方式
基本軍人補充保險的給付方式可以分為退役時一次性給付和給付年金的模式。第一種模式適用于轉業到地方的軍人。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公務員隊伍的日益飽和,轉業軍人的安置越來越困難,甚至有些轉業軍人會待業甚至失業,在退役時發一次性給付給他們呢這筆錢,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給付年金的模式適用于在軍隊退休的軍人。按照目前的規定,這部分軍人退役后會移交到地方,由地方社會保障機構給他們發放養老金,但那部分養老金僅僅用來維持基本的生活,將這部分錢以給付年金的模式發給他們,對于提高他們的生活標準有著重要的作用。
5.監督管理
鑒于這部分基金的特殊性以及對穩定軍隊、軍心的重要性,因此在其運營中安全性將是第一位的。所以,監督管理必不可少。要成立一個與投資管理、投資托管等機構沒有任何利益關系的、獨立的“基金投資監督管理委員會”。由總后勤部財務部負責,成員包括干部、紀檢、金融、審計、財務等相關部門及聘請的相關地方專家,負責對軍人保險基金的投資運作和托管情況進行論證、測算和監督。這個委員會要負責監督商業保險機構的基金運營管理主體、設置軍人保險基金的人市比例,合理選擇投資品種等內容。
(二)商業保險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存在。標志著商業保險已經制度化,關于險種、保險合同的訂立、保險組織、保險中介制度以及監督管理制度都有一整套比較完備的規定。作為軍人補充保險的商業保險,本身就可以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來實施,但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關于險種的設置。普通的商業保險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財產保險又分為財產損失保險、工程保險、交通工具保險、運輸貨物保險和農業保險。人身保險分為人壽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合同以及健康保險合同。這些險種,大多都是普遍性的,而沒有專門針對軍人設置的險種。軍人的高風險,卻沒有合適的險種來分擔他們的風險,這樣對軍人是有失公平的。因此,國家應當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出臺一系列專門針對軍人的險種,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關于軍人身份的特殊性。由于軍人職業的高風險性,一些商業保險機構的普通險種通常都不太愿意讓軍人投保,比如意外傷害保險等等。這種做法進一步的加大了軍人規避職業風險的難度。筆者認為,以后的保險法的修訂,應該作出明文規定,商業保險機構必須接受軍人投保,但是根據其職業的危險性,可以設置一個浮動的繳費率,從而做到公平與效率的兼顧。
(三)特殊軍人補充保險制度
1.保險對象
特殊軍人補充保險制度的保險對象是那些從事特殊職業和在特殊地區服役的軍人。從事特殊職業的軍人是包括在潛艇服役的軍人、飛行員、二炮部隊的開發研制、試射核武器的軍人等。在特殊地區服役的軍人,按照國家的劃分標準,在第三地區服役的軍人。
2.基金的來源
由于這部分保險對象的特定性,考慮到他們為祖國作出的特殊貢獻,因此這部分基金應該由國家來支付。但是,這部分基金不會太多。因為本身這些人員就比普通軍人的收入要高很多,這種補充保險更多的是表現出國家的政策導向性,鼓勵這部分人安心服役,同時也有效的鼓勵后繼者到這些艱苦的地方和崗位。如果國家投入太多,不僅會加劇財政的負擔。同時更會引起其它軍人的心理不平衡,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東江,聶和興.當代軍人社會保障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賈林青.保險法[M].北京:中國人民銀行出版社,2006.
[3]楊義林,張偉,曹跟建.軍人保險基金進入資本市場運營的設想[J].軍事經濟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