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寧寧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上升,受宏觀經濟影響,PE在華投資趨于理性,具有很強抗跌能力的消費行業成為投資熱點。
自2007年以來,教育與培訓、醫療、零售、餐飲、酒店、房地產、汽車、快速消費品等行業一直得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的追捧。2008年受全球經濟動蕩的影響,PE在華投資更加趨于理性,從而再次使得在非常時期具有很強抗跌能力的消費行業成為投資熱點。在中國政府進一步大力刺激內需的宏觀政策推動下,我國消費行業仍將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
消費行業包含的范圍很廣,凡是為了滿足個人日常生活所需、所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行為,都屬于消費行業范疇。消費行業按大類包括耐用性消費品、非耐用性消費品(快速消費品)、奢侈品和服務業等。
其中,耐用性消費品包括:家用電器、數碼產品、鐘表、家具、衛生潔具、廚房用品、交通工具、房地產等;非耐用性消費品包括:食品、飲料、服裝、化妝品、洗滌用品、日用品、保健品等;服務業包括:醫療、旅游、教育與培訓、餐飲、酒店、零售、金融、娛樂與休閑等。奢侈品是對物質的最高層次需求,是消費企業高端發展的延伸,涉及的行業有珠寶、時裝、化妝品、煙酒、名車、名筆、皮具、鐘表等。
剛性內需最受青睞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上升。一方面,在發達國家經濟低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凈流入規模加大。隨著次貸危機的不斷惡化,國際資本可能加速流向我國尋找避風港。
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市場的持續動蕩﹑我國企業自身競爭力不足等因素可能會對我國的資本流出產生影響,導致資本凈流入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進而加劇我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在當前的宏觀形勢下,中國應更多地依靠內需,依靠國內的消費,而不是依靠出口來推動經濟的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和經濟造成一定影響的情況下,中國2008年前三季度GDP仍保持了9.9%的增長速度。從經濟周期的波動規律來看,內需往往是經濟低迷期的寵兒。未來拉動中國內需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政策刺激和財政投資的主要著力點,如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有一定門檻,而同時又不太受經濟影響的剛性消費行業。一般來講,在所有的行業中,食品&飲料、旅游、醫療、教育與培訓、零售等消費行業受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弱。
人口統計學研究表明,未來二、三十年中國人口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快速轉化為城鎮人口,這種轉化將把農村龐大的潛在消費需求釋放出來。2003-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持續增長態勢,2008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346元,同比增長12.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這為我國消費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PE投資理性回歸
近年來,中國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為消費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特別是自2007年以來,消費類項目倍受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關注,其在餐飲、酒店、教育與培訓、零售、醫藥/保健品﹑醫療服務、快速消費品、房地產等消費細分行業表現尤為突出。在經營模式方面,連鎖模式的消費型企業尤為受PE的青睞。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06年以來獲得投資的實體零售案例,絕大多數采取了連鎖經營模式。例如,連鎖酒店品牌“7天”自2006年以來連續3次獲得國際知名PE投資機構的投資,投資額累計達1.7億美元。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歷史數據統計,在我們研究的十七個典型的消費細分行業中,2008年前三季度共有36個私募股權投資案例,投資總額為32.45億美元,平均投資額為1.01億美元,較2007年同比增長28.3%。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持續低迷,我國2008年前三季度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華的投資金額和案例數都有明顯下滑,其中消費行業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其跌幅情況與全行業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相信在未來幾年中,消費行業必然崛起,因為提高消費的比例是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而且國際經驗表明中國高投資后,很可能意味著消費的持續高增長。當前世界經濟政治局勢、人民幣升值下的財富效應與通貨膨脹和居民實際收入的逐步提高都決定了當前時點下消費行業的崛起趨勢。
2008年以來,受經濟不景氣、估值下調﹑股市低迷,以及交易受監管等因素影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近期前景看法不一,部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認為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已經進入退潮階段。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經濟下行時,企業的定價反而會更合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介入的機會也會更多。
在投資越來越謹慎的今天,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仍頻頻向中國酒店﹑教育與培訓等消費行業投下大單,充分體現了目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中國的投資策略,即在中國,投資將避免出口導向的制造業企業,主要關注面向內需的消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