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杰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鄉鎮財政作為國家財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政權的最基層,是鄉鎮政府履行各項社會政治經濟職能的財力基礎。事關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對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基層財政工作者,就如何推進和完善鄉鎮財政精細化管理,與大家進行探討:
一、鄉鎮財政現狀
一是債務負擔重。政府債務是鄉鎮普遍存在的問題,債務數額大,欠債時間長,成為長期困擾鄉鎮財政的一個重要問題。除了名目繁多的貸款、借款、欠款等直接的負債外,還有各種隱性負債和或有負債。沉重的債務包袱嚴重影響了鎮域經濟的發展。
二是公共事業發展難。鄉鎮財政收入自給率普遍偏低,財稅收入往往只有數字而無實實在在的財力,導致鄉鎮政府無力搞建設,更談不上謀發展。公共事業投入少,一些鄉村仍然存在行路難、吃水難、看病難、就醫難的情況。
三是稅收增長慢。鄉鎮稅收大多呈現稅種單一,稅源匱乏,稅額較低,對個別稅源和個別企業依賴過大,增值稅占一般預算收入比率偏低的狀態。
四是財務管理職能弱。首先是缺乏綜合預算管理意識,預算管理不規范,預算約束力弱化。政府收支沒有全部納入綜合財政預算管理,預算編制僅限于財政預算內資金,預算外資金游離于預算編制之外,“收支兩條線”管理流于形式。鄉鎮財政預算大都由財政總會計單獨編制,預算編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預算編制粗糙。其次是村級會計人員年齡偏大,業務素質不
強,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監督機制不完善。
二、解決鄉鎮財政現狀的思路
鄉鎮財政、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有鄉鎮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客觀因素。要做好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還需多管齊下,共同努力。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1.統一思想,完善制度,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
一是要強化對鄉鎮干部特別是鄉鎮領導干部的財政、財務知識的宣傳,鄉鎮領導干部掌握一定的財政、財務知識,既有利于提高其治財理財能力,又有利于對財務人員依法管財的理解和支持。建議財政部門應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鄉鎮領導干部財政、財務知識的宣傳,人事組織部門應對財政、財務知識的掌握作為考核鄉鎮領導干部素質內容之一。
二是要完善財政、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制訂鄉鎮預算管理、資產管理、專項資金收支管理、工程項目管理、負債資金收支管理等專項管理制度,規范理財行為。
三是要加在對鄉鎮財務審計力度。對重點項目采取分節段退蹤審計,完善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實行鎮黨委書記、鎮長“同審分責”式經濟責任審計。
2.改革鎮級財政管理方式,推行“鎮財縣管”模式
實行“鎮財縣管”模式(即鎮財鎮用縣管)是推動建立縣鄉公共財政體制框架,規范鄉鎮收支行為,防范和化解鄉鎮債務風險,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穩定的需要。對實行“鎮財縣管”的鄉鎮,堅持“三不變”原則:預算管理權不變、財政資金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
以鄉鎮為獨立核算主體,實行“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財政管理方式。一是預算共編。即縣財政部門按政策提出鄉鎮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意見,鄉鎮政府根據縣級財政部門具體指導意見編制本級預算草案并按程序報批。二是賬戶統設。在縣財政局內設立鄉鎮財政管理分局,統一開設鄉鎮財政收支賬戶,分別核算各鄉鎮綜合預算收支;取消鄉鎮財政總會計,取消鄉鎮財政在各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所有賬戶。三是集中收付。即鄉鎮財政非稅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鄉鎮收取的所有非稅收入全部直接繳入縣財政專戶,由縣財政根據鄉鎮收入類別和科目,分別進行核算。支出由財政專戶撥入鄉鎮財政收支賬戶,鄉鎮財政管理分局以年度預算為依據,按照先重點后一般原則進行分配。四是采購統辦。即鄉鎮列入政府采購支出項目,由鄉鎮根據年度預算提出申請,經鄉鎮財政管理分局審核后,交縣政府采購中心集中辦理,采購資金由鄉鎮財政管理分局直接撥付。五是票據統管。即鄉鎮使用的財政票據,其管理權上收縣財政部門,實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嚴禁坐收坐支。
3.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實施“村財鎮管縣監督”管理形式
對村級財務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嚴格執行“收入全額上繳,開支計劃下撥”制度,各村每筆收入及時解繳財政所“村級代管資金”銀行存款賬戶,不準坐支;資金撥付堅持“量入為出、先批后用”的原則,根據村級編制的收支計劃,以用款報告或代管資金領款單等書面形式寫明領款用途和開支事項,在領款單上須由村書記、村主任、村會計共同簽名,經村民理財小組審核后,報鎮財政所、農經中心審查合格,經鎮長簽字批準后方可進行撥付。縣農工辦、財政局定期對村級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檢查,以避免農村財務管理混亂、集體資產流失,鎮、村干部的亂作為現象。
4.集聚財力,盤活資產,做大項目建設
鄉鎮經濟現狀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引領市場,吸引了大量的民間資本集聚財力,做有影響力的大項目建設。加大土地招標、拍賣、出售、租賃的力度,提高土地收益,努力吸引民間資本和外地資金進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按“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引導外部資金參與經營,推動鎮域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睢寧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