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更峰
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郵政儲蓄銀行剛剛成立,面對復雜的發展環境和嚴峻的市場競爭,郵政儲蓄銀行如何發展,還面臨許多問題。這里結合湘西郵政儲蓄銀行有關情況對此加以分析。
一、民族地區郵政儲蓄銀行現狀
2008年3月27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湘西州分行正式掛牌成立。4月上旬,全州7個縣(市)一級支行陸續掛牌成立,目前正在進行縣(市)支行二級支行的籌建工作。
目前全州建成郵政儲蓄聯網網點100個,電子匯兌聯行網點96個,郵政儲蓄綠卡結存戶達6.6萬戶。截至2008年9月底,湘西州郵政儲蓄各項存款余額為249884萬元,比成立之初凈增加了8023萬元,而同期貸款余額為1783萬元,比成立之初增加754萬元,存貸款增量比為9.4%,其資金抽水機效應依然十分顯著。
二、民族地區郵政儲蓄銀行經營面對的難點
難點之一:人才弱勢。調查顯示,郵政儲蓄從業人員普遍素質較低,尤其缺乏懂金融、會管理的專業人才,難以滿足銀行商業化經營要求。湘西州郵儲銀行現有職工210人,金融和財經專業畢業具有本科學歷的只有6人,僅占3%。其從業人員來源單一,大多為內部轉入,水平參差不齊,絕大多數員工只懂存款和匯兌業務,能夠從事資產和會計結算業務的平均每個縣級機構不到3人,且主要是經過上級組織的短期培訓而上崗的,缺乏必要的實際工作經驗。隨著各項銀行業務的開展,其業務生疏效率低、拓展難等經營管理水平落后問題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發展公司業務、貸款業務等一系列新業務中矛盾尤為突出,與其他商業銀行在操作管理水平上存在較大差距。在較低的薪酬水平導向下,難以引進高端人才和具有實際經驗的操作人才。
難點二:行政瓜葛。目前,銀郵不分體制是困擾郵儲銀行改革進一步深入的最突出、最主要的問題。長期以來,郵政儲蓄作為郵政局一個內設部門,其財務、人事等權力均由郵政企業掌握,雖然郵政儲蓄銀行已經成立,但仍受郵政企業的雙重管理,無法按現代金融企業實現自主經營。據調查,湘西州共有100個郵政儲蓄網點,其中完全屬于郵儲銀行的網點只有15個,全州共有郵政儲蓄員工460人,劃入郵儲銀行的只有210人,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員隸屬于郵政企業。在收入分配上,各自網點所創造的收入分別歸銀企雙方各自所有,目前,80%多的網點70%的余額及其形成的收入仍留在郵政企業,郵儲銀行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及安全保衛守押等大量重要的后臺支撐都由郵政企業在提供和保障。這種脫鉤不徹底和多頭管理導致整體無法形成合力,影響了郵儲銀行的正常工作和業務開展。
難點三:產品單一。中間業務種類少、面窄,效益差是郵政儲蓄銀行的共性。目前湘西州郵儲銀行仍以儲蓄和匯兌為主,開展的代發工資、代收話費等幾項規模小且沒有手續費的中間業務,缺少統一的操作流程和有效的組織管理,制約了中間業務規范、健康地發展;小額質押貸款業務規模較小,市場營銷能力不強;對公業務發展緩慢,全州只有一個網點辦理對公業務,由于郵政儲蓄銀行不能辦理跨行轉帳業務,一些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大戶根本沒有考慮在郵政儲蓄銀行開設基本結算帳戶。截至9月底,全州對公存款為216萬元,僅占各項存款余額的0.08%;理財產品少,只開展了代理保險和國債、基金業務;新業務啟動難、推廣慢,外幣儲蓄、網匯等新興業務,由于重視不夠和宣傳營銷手段缺乏,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業務種類的單一,支付結算水平的低下,使郵政儲蓄銀行缺乏市場競爭力,不適應客戶日趨多元化的投資需要。
難點四:返哺能力弱。2008年9月末,湘西州共有140405萬元郵政儲蓄存款來源于農村地區。郵政儲蓄吸收農村地區的儲蓄存款,要回流農村很困難。截至2008年9月底,全州貸款余額為1783萬元,其中農業貸款為173萬元,僅占9.7%。新增的小額質押貸款雖然需求旺盛,但是由于擔保手續繁瑣、貸審體制不順、對客戶的個人信譽資質不了解等原因導致其擴張速度緩慢。2007年6月,湘西州郵政儲蓄銀行正式開辦小額質押貸款業務,至2008年9月末,全轄共辦理528.74萬元,僅占存款業務的0.21%,資金運用能力非常有限。從目前質押貸款分布區域來看,湘西州城區貸款在75%以上,農村市場占比太小。從貸款群體來看,目前貸款對象主要為急需周轉資金的城鎮個體經營戶、經商戶或私營企業,而農村種植、養殖、加工個體農戶不多,貸款層面還相對較窄,對地方經濟建設返哺能力弱。
難點五:盈利水平低。2008年7月7日,郵政儲蓄老存款戶全額上劃后,郵政儲蓄銀行以往依賴的網點吸儲,進而靠轉存款及上存資金套取利差的傳統贏利模式已徹底“土崩瓦解”,郵政儲蓄原有的“只存不貸吃利差”的經營特色和金字招牌都不復存在,現在郵政儲蓄銀行的利息收入僅為其準備金利息和上存利息收入。據了解,郵政儲蓄銀行上存資金利率基本維持在2.7%—3.7%水平,現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1.89%也遠遠低于原老轉存款利率4.131%,致使其利息收入日益減少。而2007年以來央行六次上調存款利率,儲蓄存款利息支出相應大幅增加,明顯形成“剪刀差”,如何提高贏利水平是當前郵政儲蓄銀行所面臨的最現實問題。
三、推進民族地區郵政儲蓄銀行經營發展的建議
(一)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和開發,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是企業創新能力的源泉所在,是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針對人才極端缺乏的現狀,郵政儲蓄銀行要開拓視野,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多種渠道吸收專業人才到重要崗位,特別要增加有關制度設計、產品開發等核心人才的引進力度,創造有利于高端人才發展的氛圍
和環境。進一步強化現有人員培訓,采取
到其他商業銀行掛職培訓、脫產學習、崗位練兵等多種方式,并擇優上崗。同時
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樹立商業化
經營理念和競爭危機感,不斷提高從業人員自身綜合素質,借助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考試,掀起學習的風氣,配套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郵政金融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提升。
(二)促進與郵政企業的溝通協調,進一步理順郵儲銀行與郵政的關系。
建議通過郵儲銀行自身努力與金融監管服務部門的協調,加強與郵政企業的溝通,明晰產權關系,分清職能職責,特別是通過加強基層網點雙方人員之間的協調,完善工作與業務機制,實現互利雙贏。郵政儲蓄銀行自身要盡快建立獨立的行政運行體系,真正按照“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的商業化經營原則運營,為進一步開展銀行業務打下堅實的基礎。相關管理部門要發揮各自的監管職能,形成監管合力,人民銀行要充分發揮金融穩定職能和窗口指導作用,防范郵儲銀行系統性風險,引導郵儲穩步發展資產業務。銀監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對郵政銀行的監管地位,重點監管其法人治理結構和合規性經營,構建嚴密完備的監管體系。
(三)拓展業務市場份額,強化郵政儲蓄銀行支付結算體系建設。
各級郵政儲蓄銀行要結合區域特點,創新貸款品種,發揮自身資金充裕的優勢,爭取優質客戶,擴大市場份額。同時,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在穩步做好代理保險、基金、代收代付等傳統中間業務的基礎上,積極研究和開發符合郵儲銀行特點的新型業務品種。人民銀行要把協調和支持郵政儲蓄銀行支付結算體系建設列入議事日程,采取郵政儲蓄銀行與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建立接口的辦法,盡快使郵政儲蓄銀行加入到中央銀行大小額支付、支票圈存、支票影像等系統中來,解決跨行轉帳和跨行轉匯的問題,進一步發揮郵政儲蓄銀行點多面廣的優勢。
(四)拓寬郵政儲蓄資金回流渠道,建立郵儲資金回流農村的補償機制。
郵儲銀行應加快信貸業務發展,確保資金回流方式的多樣性,在搞好小額質押貸款的同時,積極涉足農村小額信貸領域,例如開辦抵押貸款、保證貸款、小企業聯保貸款以及擔保類貸款,并根據當地條件試辦對農戶的直接貸款。作為理性的市場主體,郵政儲蓄銀行在引導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時,要綜合考慮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若完全由市場自發配置資源,郵政儲蓄資金回流將難以實現,必須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導和推動,適時發揮財政性金融的支農作用。為此,需要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財政補償機制,通過補償財政性支出,引導郵儲資金回流。例如對回流資金在稅收上給予適當減免,對投資到基礎性農業產業的貸款和政策性貸款給予利息補貼等。
(五)強化公司結構治理,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盈利水平。
充分發揮后發優勢,通過吸收民間資本乃至外資等,摒棄價格競爭策略,側重差異化競爭,尋求市場細分地位,依靠專業化,發揮比較優勢,要以經營服務“三農”和城鎮社區為主要對象,和其他商業銀行、信用社實現錯位競爭,構建完備的公司治理結構。并盡快建立獨立的會計體系,形成郵政儲蓄專門的會計核算,徹底實現帳務分離,加強成本效益核算和成本控制,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率。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湘西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