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旖旎
摘要:美國金融危機已逐漸影響全球實體經濟,我國鎢業由此進入“無錢賺”時期,昔日一派繁榮的鎢都鎢業走進歷史低谷,其鎢業貸款風險隱患也正逐漸加大。現以在業界舉足輕重的世界鎢都大余縣為例,探析金融危機對其鎢業及其銀行貸款的影響,并提出建議對策,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金融危機;鎢業;銀行貸款;企業
具有“世界鎢都”之稱的大余縣,地處江西贛州西南邊境,是中國鎢業生產的發祥地,采礦歷史逾百年。然而作為大余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鎢業,最近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困難。
一、金融危機對大余鎢業的影響
進入2008年8、9月后,國內外鎢業市場萎縮、上游需求減少,鎢品價格大幅跳水,僅僅兩個多月時間,價格由8萬元/噸下跌至5.3萬元/噸,跌了33.75%。這種價格跳水,時間之短、跌幅之大,是鎢品價格史上之罕見。價格直線下降,鎢品按現時的原材料進價和鎢品銷價來核算,走進了敏感的盈虧平衡點區間,進入了鎢業的“無錢賺”時期,昔日一派繁榮的鎢都鎢業走進了歷史的低谷。
一方面,生產企業投入與產出嚴重倒掛。目前,采礦的主要成本包括采礦權、耗材、工人工資、運輸費用、稅賦等。據測算,每噸鎢原礦生產成本為5—5.5萬元/噸,生產成本與銷售價格持平,完全無利可圖。同時,還必須考慮一些不可預見成本、開支和采礦業的高風險,這樣,似乎又到了必虧無疑的地步。加上很多企業的大部分原材料都是原來從價格高位時期進購的,那么現在幾乎是生產一天虧損一天,多生產就多虧損的狀況。
另一方面,加工貿易企業風險急劇放大。大余不但是鎢生產大縣,更是鎢品加工貿易大縣,全縣加工的鎢產品的原礦有近60%靠從全國各地外購。雖然,購進的鎢精礦價格大降,但其加工后產品的下游銷售價格也在不斷降價,加工企業利潤也是微乎其微。而且,一大批加工企業的原材料大都還是前期采購的,幾乎都被高位套牢。這些加工企業,也有相當一部分產品沒有來得及銷售出去,或庫存倉庫,或質押至銀行貸款,這些產品的價值已大幅縮水,虧損在所難免。至于貿易企業,由于本階段價格是直線下降,近半年幾乎是無法出手,邊進貨、邊跌價,虧損在所難免。
二、鎢業受沖擊所波及銀行貸款的分析
截止2008年10月底,大余有三家金融機構發放了鎢業貸款余額為52125萬元。三家機構中鎢業貸款余額最多的有2.37億,鎢業貸款占本行貸款余額最大的為55.6%。三家機構對鎢企業、個體經營者發放貸款共有361戶,其中公司類貸款14戶、34101萬元,占65.4%;個體工商戶或自然人347戶、18024 萬元,占34.6 %。貸款用途多為流動性貸款。貸款擔保方式主要為質押、保證、抵押、票據貼現和信用貸款等。貸款形態除有75萬元不良貸款之外,其余均為正常,不良率為0.14%。
雖然目前的鎢業貸款總體上暫未出現風險,但風險的隱患還是相當大,因為畢竟存在較多不利的銀行內外部因素,構成了這些鎢業貸款很多的風險點。
(一)銀行外部的不利因素
1.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將持續。此次美國金融危機演化來勢之洶涌、影響之廣闊,遠遠超過世人之預期。據有關國際機構預測,在未來幾年中,美國經濟會大幅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歐元區有可能發生嚴重的下滑,亞洲等片區的經濟也將萎縮。在這樣的大經濟背景下,世界經濟對各種原材料的需求難以恢復,企業期盼的鎢價格回暖短期內難顯端倪。
2.鎢企業現金流將越來越緊張。一方面,大余的民營鎢企業大多成長年載不長,自身積累不是很足;加上前幾年的擴張,超負荷經營嚴重,資產負債比例較高,尤其是目前產品滯銷,甚至出現了“有價無市”情況,企業資產占用主要在鎢礦及其產品上,造成其現金流嚴重缺乏,資金鏈條繃得相當緊。另一方面,由于經濟全面萎縮,企業拖欠也將會加重,鎢企業的應收款項必增無疑,鎢企業資金貧血癥更將凸顯。
3.調控政策“松梆”無望。目前鎢企業對走出低谷的另一期盼,就是鎢業政策“松梆”,但這也是不現實的。理由是:①鎢已被國家列為保護性開采的特種戰略礦產資源,國家必定繼續嚴格限采。②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嚴。近年來巨額的利潤驅使,一些企業無序開采和亂挖濫采,對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影響,對采掘、選礦等企業必將予以更加嚴格限制。③國家外貿政策已作調整。隨著匯率風險加大,外貿結構亟待調整,國家不可能用稀有的鎢資源換取外匯,而且還將控制出口。
4.鎢業生產企業經營風險不斷加大。如今銷售價格與生產成本基本持平,加上前幾年各企業在物價風狂時惡性擴張,甚至超負荷運轉,企業已經沒有回旋余地了,很難在當今不利情況下應變自如。還應看到,雖然目前各項物價普降,但就是與鎢業生產相關的火工材料、人工工資、水電費用等偏偏不降,成本開支仍維持在高位。如果鎢品價格再稍有下跌,企業就將突破盈虧平衡點,走進全面虧損的沼澤地,企業風險難免全面暴發。
5.鎢業加工貿易企業短期內難以走出困境。前幾年,在利益驅使下,一些鎢貿易企業不顧自身承受能力,以小搏大,往往動用其所有財力收購囤積鎢品,并又用鎢品獲取銀行質押貸款。
這部分企業大部分是在2006年中期按11萬元/噸左右的高價囤貨。目前,既虧了鎢品的縮水部分,又虧了交繳的幾年銀行貸款利息。而鎢品價格一時半會是回不了那時的高位,所以這部分經營者短期內難以解套。
(二)銀行內部的不利因素
1.到期貸款違約風險壓力越來越大。至今年10底,全縣鎢業貸款中不良貸款只占0.14%,數據似乎顯示目前其貸款風險較小。但主要是因為:一是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時間尚短,其波及力度和范圍尚未充分顯現,但這波影響不太可能停止在目前這一層面上,后續影響仍將加劇;二是相當部分“涉鎢”貸款還沒有到期,也即未到還款的高峰期,加之由于時間短促、且這種風險的認定還有個把握的過程。顯然,隨著金融危機的持續,負面影響將進一步放大,到期貸款也將越來越多,出現還本還息困難的情況勢必大幅增加,還款違約風險壓力將不斷加大。
2.鎢業貸款占比較大的隱痛。前列數據表明:全縣鎢業貸款占全縣各項貸款余額的40%,有鎢業貸款的機構,其鎢業貸款占該行貸款總額比例都在37%以上。如此高的貸款行業集中,遇上行業經濟低迷,似乎銀行沒有回旋余地,命運就決定在貸款客戶身上,是典型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象。顯然在這非常時期,社會公眾的信心就猶為重要,因為企業資金鏈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銀行的現金流,這問題在中小法人金融機構中更為突出。
3.銀行過多發放多頭和相互擔保貸款的隱患。有的銀行在鎢業紅火時期,迎合了鎢企業不顧自身承受能力的盲目擴張、為籌集更多資金到多家金融機構貸款或擔保的做法。對于銀行來說,相互擔保貸款形式在經濟環境較好、市場穩定時期,對于個案出現經營問題有分散風險的功用,但在目前這種整個經濟出現行業衰退時,風險就被嚴重放大。另一方面,多家銀行貸款,使銀行對鎢企業的跟蹤管理帶來困難,難以正確評價企業的實際資產負債情況、盈利水平和償債能力。
4.銀行應對行業景氣整體下滑的經驗不足。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由于其體制、制度、人力資源、整體實力等多種原因,當貸款比較集中的行業整體出現狀況時,要其準確及時、恰到好處、積極穩妥預判和防控風險,確有不小的差距。預判遲頓、處置不力,會失去化解銀行風險的最好時機,而預判過于謹慎、處置用力過猛會給企業帶來不應有的壓力,甚至使其失去絕處逢生的時機,這確實是考驗各方智慧的時候了。
三、建議和對策
為把危機對大余鎢業和鎢業貸款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社會各方必須積極應對。一方面,企業自身先要增強重振鎢業的信心,要順應和遵循國家鎢業產業政策導向,從長計議、重新謀劃、準確定位,抓住本輪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加快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盡快發展鎢產品精細加工,使鎢產品的附加值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發揮在鎢業市場和鎢產業經濟中的引導、服務、調控作用。要全面推進鎢業企業合理布局、整合資源、調整結構、集群產業、創新技術、延伸鏈條、優化升級,不斷提高鎢業企業核心競爭力。要盡快建立鎢資源戰略儲備機制,以穩定市場價格,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不斷促進鎢品這一珍稀戰略物資的價值回歸。
1.樹立大局意識,要與中小企業共渡時艱。當前大余的鎢業企業與全國的中小企業一樣,正在遭受百年一遇的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生產經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各銀行機構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牢固樹立經濟發展的大局意識,以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為己任,以促進地方支柱產業發展為己任,充分利用銀行的服務功能和手段,用心、用力、用情去幫助鎢業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傾其全力與企業一起共同面對危機、挑戰危機、戰勝危機。
2.堅持有保有壓,深化為企業服務的層次和內涵。各銀行要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積極引導鎢業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目前,銀行關健要增強慧眼識別能力,去發現資信狀況好、償債能力強、具有良好的成長性、效益性,符合鎢業產業發展方向,積極主動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鎢業企業,加大對其信貸資金支持,為其開辟信貸“綠色通道”,適當下降貸款利率的上浮幅度。而對于經營粗放、浪費資源、亂采濫挖、污染環境以及盲目擴張、不符產業發展方向、誠信狀況不好、資金實力差、管理不規范、信息不對稱的企業實施信貸緊縮和制裁。另外對善于抓住本次市場機遇、尋求低價并購、參與新一輪產業集群、兼并重組的戰略投資者和骨干企業也要積極給予銀行服務和信貸支持。
3.緊密切合實際,研究制定非常時期的特殊措施。在全球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今天,更應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運用辯證法的方法來解決當今現實問題和防控銀行風險。機械、教條的沿用日常的防控思路來解決當今非常時期的風險問題、套用處理個體風險來處理整體經濟和行業風險的做法只能是徒勞的,甚至會適得其反。甚至片面只顧銀行利益,而對企業釜底抽薪、雪上加霜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比如,如果對暫時出現流動性困難的企業盲目收貸收息,這樣做只會是既不利企業,也不利于銀行。從總體上來說,目前大余鎢業的窘況,多數不是企業經營不善所造成,而是經濟環境變化所致。為使這些好企業在危難之機能夠挺難關,各銀行要從長計議,制定并向上爭取一些積極的政策和措施。
4.增強銀行實力,提高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各銀行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要不斷充實自己:一是要加強資本金管理。要適度、適時擴充資本金,進一步規范資本金管理;二是要以豐補歉,減少歷史包袱,加大核銷不良貸款和不良非信貸資產的力度,加快消化歷史遺留問題;三是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增加撥備覆蓋。當前要提前做好不良貸款可能反彈的準備,適時計提撥備;四是加強流動性管理。要進一步強化存款組織工作,注意合理匹配相應期限的資產和負債,健全相關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切實控制流動性風險。
5.開拓金融創新,進一步完善為鎢業產業服務的金融功能。要創新適應鎢業經濟融資要求金融服務,不斷研發新的貸款品種,支持鎢業產業的良性發展。要進一步發展票據業務,增加貼現、保理等融資總量;要加快探索產品訂單貸款、信用證打包貸款、出口產品封閉貸款的路子;還要配合政府,健全完善中小企業擔保中介的有關配套措施。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