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鳳云 劉岳忠
近年來,作為貨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票據市場取得了快速發展,但與票據市場的迅猛發展不相匹配的是商業票據原始的手工交易方式。由于票據紙質、實物化的物理存在形式,造成一些困擾著票據使用者的問題難以得到解決,這些問題直接限制了票據的被接受程度和票據業務的進一步發展,與信息時代的科技發展水平不相適應,電子票據由此應運而生。2005年3月25日,國內首張電子票據由TCL集團出票,通過招商銀行“票據通”成功實現簽發,涉及金額703萬元,標志著我國電子票據業務進入實踐階段。
一、電子票據內涵與發展優勢分析
從廣義上講,電子票據包括兩種:一是傳統票據的電子化;二是用電子信息完全取代傳統票據,信息傳遞的過程也就是資金流動的過程。從狹義上講,電子票據僅包括后者,即完全脫離紙介質而存在于電子介質之中的一種新型票據。從本質上說,它并沒有改變票據的實質,只不過是用電子介質取代了紙介質,傳統票據所具有的法律特征、種類、票據行為、票據權利和法律責任,在電子票據身上同樣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
作為一種新興的支付工具,電子票據有著傳統紙質票據所無法比擬的優勢,這也是電子票據業務得以發展的前提和動力。具體地講,電子票據的發展優勢主要表現為:
(一)有效杜絕假票、克隆票,減少票據風險。自紙質票據出現以來,票據造假行為就屢禁不止,銀行、企業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電子票據以電子介質的形式存在,采用電子加密等技術,每份電子票據的簽發和流通過程是唯一的,具有排他性,并可通過全國電子票據的聯網查詢,有效辨別票據真偽,避免票據造假和克隆票,防止票據欺詐犯罪。
(二)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利用率。電子票據運用后,企業可通過網上指令進行資金處理,有利于加速資金周轉。出票人或背書人在網上簽發或背書轉讓電子票據后,電子票據的收款人或被背書人可立刻收到票據,從而縮短了票據在途傳遞的時間,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三)信息傳遞及時,便于實時監管。目前紙質票據交易的記錄和憑證普遍以紙介質形式存在,監管的實效性差,有時情況反映到監管部門時,風險已經發生。而電子票據交易的記錄以電子數據的形式保存,可以通過一定的接口及時傳遞給監管當局,從而實現實時監管。
從電子信息的發展趨勢和銀行內部電子憑證運用實踐看,電子票據是發展方向,并且終將取代傳統的票據形式。
二、我國電子票據產業發展現狀與制約因素探討
筆者認為,造成我國電子票據產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統一的系統平臺
自招商銀行發出第一張電子票據開始,陸續有部分商業銀行進行了電子票據業務試點,但是因為缺乏統一的建設思路以及技術條件的不同,現階段只能在一家商業銀行系統內部實現票據的電子登記和交換,這就意味著這樣的電子票據只能在這一家商業銀行系統內進行轉讓。各家商業銀行之間各自拉攏自已的客戶,形成各行獨立的流動環境。由于缺乏統一的系統平臺,電子票據的流通渠道不暢,大大限制了電子票據流動速度快、不受區域限制等優點的發揮,影響了電子票據產業的發展。由于各金融機構發展水平和經營理念的差異,如何建立一個聯結所有金融機構的統一電子標準平臺,無疑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
(二)電子數據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由于票據市場參與主體的多元性,票據本身的高流通性以及我國目前仍不成熟的電子商務環境,全面的票據電子化在消除了紙質票據偽假風險的同時,是否會產生新的電子欺詐風險,也是電子票據產業發展中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電子票據以數據電文的形式存在,電子票據的安全隱患一般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數據傳輸,一旦數據傳輸系統被攻破,就有可能造成用戶電子票據資料泄密,并由此威脅到用戶的資金安全;二是網上銀行應用系統的設計,一旦其在安全設計上存在缺陷并被黑客利用,將直接危害到系統的安全性,進而影響到電子票據信息的安全;三是計算機病毒的攻擊。無論哪一種情況的出現,都會影響到企業使用電子票據的積極性。電子數據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電子票據的發展將失去支撐點。
(三)電子票據法律缺位
為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于2005年實施了《電子簽名法》,該法為電子票據發展解決了一個核心問題,即確定了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和肯定了數據電文法律原件形式,但《票據法》并未緊隨其后進行更改。由于電子票據在書面形式、簽章、原件等方面已經突破了傳統紙質票據的理論范疇,我國原有的《票據法》已無法有效調整電子票據涉及的法律關系,由此導致了電子票據相關主體的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模糊不清,相關的權益尤其是消費者權益得不到充分保護。法律的不健全打擊了客戶辦理電子票據業務的積極性,制約了電子票據業務的進一步發展。電子票據交易的無紙化和瞬時性特點,又決定了電子票據業務的經營風險遠遠高于傳統業務的風險,制定電子票據相關的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三、發展我國電子票據產業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統一票據交易平臺
我國很重視電子票據市場的開發,早在2003年6月30日就借助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資源,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網絡化票據市場服務平臺“中國票據”網,但到目前仍然只是一個報價系統,未能承擔起交易系統的功能。為促進電子票據的跨行流動,有必要利用現有的銀行間市場平臺,借鑒國際經驗開發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票據交易市場。考慮到中國人民銀行近年來在支付系統建設方面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以及其自身的獨立性,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開發建設網上電子票據交易系統,用于電子票據的集中登記、托管、查詢、掛失、交易、清算。人民銀行給予各商業銀行相應的接口,由其按照自愿原則加入該系統。該電子票據交易系統將成為全國統一的票據報價、交易、登記和鑒證中心,能夠大大降低票據交易的成本。為便于監管,人民銀行還應統一電子票據樣式,制訂電子票據交易的制度辦法。
(二)建立健全電子票據安全制度
電子票據安全制度的建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銀行、客戶、電子票據登記機構等多個方面。要確保電子票據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各商業銀行應完善軟硬件設施和技術條件,研究開發新型的、適合我國銀行系統安全需要的網絡安全技術措施,加強網絡化信息系統的基礎建設。其次,還必須要有一個法律認可的權威的認證機構,對銀行電子票據業務的準入從技術上、制度上、管理上進行安全鑒定和認證,對客戶自身的信譽度進行評價,把好電子票據業務的入口。值得一提的是,該認證機構必須獨立于各銀行。最后,要明確銀行與客戶在維護電子票據業務安全時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以及在出現風險時銀行與客戶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只有在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不斷成熟的前提下,有關票據市場參與主體共同努力,才能進一步完善電子票據安全制度,為我國電子票據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三)完善電子票據法律法規
電子票據的發展是電子商務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勢在必行、不容忽視。由于電子票據沒有脫離票據的范疇,與電子票據發展關系最為密切的法律法規主要是《票據法》。電子票據與《票據法》最大的沖突之處在于,《票據法》所規定以及承認的是紙質的票據,是有形的,而電子票據是無形的,它是借鑒紙張票據關于支付、使用、結算和融資等功能,以網絡為基礎通過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傳統有紙化票據的功能。解決電子票據引起的法律問題有兩條途徑:一是對《票據法》作擴張解釋,豐富實踐中的“書面形式”、“原件”、“簽章”的內涵與外延,解決電子票據與現行《票據法》相關理論的沖突;二是在《票據法》中單列一章“電子票據”,將電子票據的法律概念、相關主體定位及權利義務等內容包括進來。由于電子票據與紙質票據本質一樣,只是使用的介質不同,筆者認為從經濟合理性和規則統一適用的角度,考慮對《票據法》進行擴大解釋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由于電子票據本身的優勢以及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從長遠來看,電子票據是票據市場的發展趨勢。但由于我國票據市場的基礎設施仍處于初級階段,電子票據統一交易平臺的建立、電子票據安全制度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等需要較長的過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會是紙質票據與電子票據共存。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