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禮 張菊香
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高度出發,近年來,不少企業在抓節約的工作中雖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綜合能耗依然高企,管理費用節節攀升,生產經營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的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抓節約的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滿意。究其原因,并不是這些企業對抓節約重視不夠,沒有下力氣,而是由于節約文化建設不到位,最終影響了抓節約的效果。
干部職工勤儉節約的文化知識欠缺,節約意識淡薄,對浪費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節約技能不強,企業在抓節約的過程中物質投入不到位,基礎管理水平低,考核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健全等等,這些都會影響節約效果的提高。
樹立正確的節約觀念,這是節約文化的核心。節約文化是干部職工對節約活動的認同感以及節約價值觀的體現,是干部職工在節約活動中有關節約行為認知、選擇、判斷、執行的觀念總和,是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觀念的外在表現,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文化支配著人的日常行為,是人的行為習慣中輕易不會改變的成分。一些企業之所以抓節約的效果不明顯,存在浪費現象,主要還是由于部分干部職工在勤儉節約的價值取向上認識模糊,少數管理人員違背經濟規律,對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頂禮膜拜,拼資源、拼勞力、拼投入,盲目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對節約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實行錯誤的節約文化理念造成的問題。因此,抓節約必須要有科學的文化作支撐,否則,就會誤入歧途。
要增強節約文化的預防意識。抓節約的首要之舉是預防,而防范浪費又是抓節約的出發點和歸宿。首先,企業要注重加強技術研發,持續革新生產工藝流程,逐步改造和淘汰落后的老舊設備、設施,不斷改善生產作業條件,從硬件源頭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預防浪費。其次,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強化節約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消除對節約工作重要性的錯誤認識,變要我節約為我要節約,從思想源頭預防浪費行為的發生。再次,要加強節約知識的學習培訓,開展節約常識科普宣傳,加強節約技能的培訓,廣泛開展小改小革,從能力上堵住浪費的源頭。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節約是一個點滴積累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不在源頭上加以控制,不對最初細小的浪費現象加以堵塞,最終就可能釀成不可收拾的浪費狂風,形成“蝴蝶效應”,帶來嚴重的浪費后果。企業抓節約的效果不理想,無論是環境因素、物質因素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這種結果都不會是瞬間形成的,事先肯定會有浪費的征兆與苗頭。這些征兆與苗頭出現以后,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去捕捉它、發現它,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它,就能有效堵住浪費的源頭,實現節約效果的最大化。企業干部職工節約文化素質的培育是提高這種源頭控制力的關鍵。
干部職工節約文化的培養,有一個“外界教育——主體接受——個體意識”的形成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除了加強宣傳教育之外,還必須通過制度和機制的強制力來促進節約文化意識的提高。這就需要企業在抓節約的過程中,注重加強制度和機制建設,把節約工作開展的情況納入日常管理考核之中,與干部考核、職工崗位晉升、評先評優、待遇兌現等緊密掛鉤,把節約文化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不斷彰顯節約文化的影響力與執行力。除了制度和機制以外,還要強化環境氛圍的營造,要對節約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與表彰,對節約工作不力、浪費現象嚴重的人和事進行旗幟鮮明的批評與處罰,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環境氛圍,以此促進每一名干部職工向先進典型看齊,心想節約,主動節約,形成個個重視節約的文化氣氛。
(作者單位:江蘇油田安徽采油廠黨委辦公室)
責任編輯:趙晶華
zhaojinghua_79@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