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輝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220145-01
從教以來,一直擔任普通中學的歷史教學任務,十余載的教師生涯經歷了苦悶、彷徨、傷感、欣慰、成就。完成了我是老師向我是學生的老師,我上課向我為學生上課的轉變。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當引路人的目的。使一批一批學生學有所成,或升入高一級學府,或進入社會成為有素質有能力的人。就其歷程,我抓住了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重視課堂教學的主要功能,利用課堂教學這塊陣地。讓學生學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做事認真仔細全力以赴。既善于自己動手動腦,又具有與人團結協作的精神。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思想素質修養,發揮優點長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余文森教授曾經說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是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目標的課堂。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的教學觀,教學理念或教學手段不斷更新,但我們所關注的有效課堂和有效教學始終不變。我們在關注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更關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狀況。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實際就是教師和學生互動、讓學生學知識思想成長的過程。有效課堂又是有效教學的重要載體,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四十分鐘,要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使學生樂于學習,自主學習,學會學習。
而我從教于普通中學,又地處城鄉接合部,所教學生既沒有重點中學的學生樂學、想學、好學,又不如鄉鎮普通中學的學生踏實、勤奮、節儉。我的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不好,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較欠缺,基礎知識不過關,思想素質行為修養較差。經常感覺他們是為老師讀書,當然很難奢望他們課后會花很多時間預習、溫書、練習。這就要求我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益,把一堂課安排井然有序。
1.我重視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接手一屆新生,我不急于上新課,而是與學生大吹新近上演的歷史電視劇,神侃學生知曉的歷史人物,學生七嘴八舌發表所見所感。而劇本文學有加工改創,當我把對應的人物事件的真實歷史告訴學生時,必然吸引學生探究真實歷史的興趣。進而對書本歷史知識產生興趣。
2.任務適當,備課充分,講解引人入勝。每堂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明確的目標,以學生的實實在在過手掌握為準。力求每節課學生都會有所收獲,有成就感。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通過摸索總結,我改變過去脫離學生實際,機械教條式板書每課提綱,讓學生一味做筆記,背問答題等方式。而是花很多時間精心備課。備教材,備大綱、考綱,備學情,備教法。查資料,搜圖片,找題型,覓方法,做比較,編順口溜。想方設法地把每節內容的主要知識點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故事、趣事、笑話、謎語等貫穿起來。課堂教學既活躍又完成每課任務。課后小結主干知識,每節檢測,及時了解學習情況采取措施。授課時導入新穎別致,先聲奪人,吸引學生注意力。善于通過科學的設問,檢查舊知識進入新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養成由舊知識聯系新知識的習慣,使知識變得相互聯系,融會貫通,易學而不忘。引導學生預習新課后抓出主干知識,圍繞主干知識用風趣幽默語言講解分析扣住學生心弦。講解人物,讓學生如見其人;敘述事件,讓學生身臨其境;解釋概念,分層引進猶如剝筍。平常積累的趣事、笑話、詩歌、小品、說書語言都派上用場,既深入淺出,又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注意師生雙邊互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收到很好教學效果。學習另一主題時,過渡很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用一條線索穿連起有聯系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堂課結束一定要小結,老師設置一個綜合問題,讓學生來回答,使學生對本節知識系統完整掌握,又讓學生知能升華,為以后的學習埋下伏筆。落實學生是主體,老師是載體,使學生這一主體跟上老師這一載體,順利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每節課都有收獲有進步。
3.利用先進科學工具為教學服務,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直觀易懂。比如講新航路開辟一課,我為學生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再現了十五世紀以前世界隔絕狀況。老師分析講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勾畫,把基礎知識落實在書本上。用多媒體展示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對照理解記憶。再啟發學生思考:當時新航路開辟已經具備哪些條件?引導學生認識條件一般包括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利用多媒體展示指南針,地圓說,先進航路技術等相關圖片。四位航海家各自出發的時間,地點,方向,開辟新航路經歷的線路,請四位同學分別扮演四位航海家點鼠標開船并做解說。對難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先引導學生自己看書后談自己的感受,老師再逐一分析,一定要突破這一難點。
4.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老師授業,還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歸納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能力等。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的一生是最有價值的。我與多位較有成就的人士談話時問過一個相同的問題:你所學的課本知識在你工作中用了多少。只有工程師說:用得較多。而另幾位從事金融、管理的人士說:非常少。卻補充了一句:但在讀書時養成的學習的能力,思考的習慣,專心致意的精神卻使我受益終身。這足見老師要在課堂教學時對學生思考、學習等習慣、能力的培養。
如何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第一老師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引導學生去體會、去思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第二啟發學生暴露思考過程并對學生的思考過程作剖析,評價,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參與實踐的雙邊活動,互相討論、質疑,共同提高。平常老師要善于設疑,一般在講課的開頭、重難點,銜接處恰當設疑,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注意比較聯系,多層次、多方位把歷史發展的縱向和橫向比較聯系起來,還包括同一時期中外歷史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外交、人物、事件,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方便學生理解記憶,促使學生形成準確、完整、清晰的歷史知識體系。
我還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是非觀念,具有社會責任感。
總而言之,既為人民教師就要利用課堂這一圣殿,給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會思考,會學習,會生活,會做人。讓我所教的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學有所長,進入社會成為頂天立地、無愧自己今生、有益于人民的人。
參考文獻:
[1]《中學歷史新課程大綱》、《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