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研工作,是學校各項事業的基礎,也是各項事業持續發展的支撐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以下簡稱“三亞學院”)科研工作的總體目標是:緊密結合學院育人使命,服務于教學中心地位,為學院基本理念、基本價值和培養應用型、實用性人才提供支撐;“圍繞使命,圍繞專業,養成習慣,提升能力”的宗旨,建設一支骨干教學科研隊伍,促進教學改革、學科專業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完成一批科研項目,并以后續支持的方式,提高科研成果的質量和水平,并積極爭取更多的國家和省級重大科研項目;鼓勵橫向協作,加快研究成果的轉化;盡快把學院建設成為適應海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培育、高水平學術研究、高層次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在海南省乃至全國的獨立學院中擴大學院的科研影響力。
三亞學院積極發揮科研工作的基礎作用。通過深入研究教育基本規律和學院辦學定位的基本圖景、理念和價值,牢固把握“育人為本”這一辦學根本方向;開展教學改革研究,不斷創新辦學體制和機制,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緊密跟蹤各學科專業的發展前沿和熱點問題,提高研究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學術水平,促進學科專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密切關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立足海南,服務海南,積極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獻計獻策,提升學院的影響力。
學院的科研工作努力創造符合學院的類型定位,即以科研為基礎的教學型大學,積極創造條件向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研究型大學過渡;符合學科專業定位,即經、管、文、法、工、理、農七大學科門類相互支撐、交叉滲透、協調發展、各具特色的學科專業和專業群;符合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定位,即建立一支教風正、水平高、結構合理的職業化教學科研精英隊伍。
二、辦學體制和機制的優勢,是學院科研發展的重要保證
先進的辦學理念、靈活的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了各項工作運行的高效率和辦學的高效益。學院提倡的三種文化(陽光的為人處事文化,高效辦公的執行文化,平等協商、自由表達、尊重規則的討論文化)得到有效培育與均衡發展,凸現出活力。學院已經形成了上下一心、齊抓共管為實現辦學目標和共同愿景而努力奮斗的可喜局面。學院領導團隊統一思想,認清方向,正確認識科研工作在學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發揮科研工作的基礎作用。學院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支具有改革創新精神、又能愛崗敬業的科研骨干隊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抓緊人才培養,抓好科研團隊建設,發揮學科帶頭人和骨干人員的示范、凝聚作用。學院制定激勵政策,強化激勵措施,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激勵政策,包括科研成果的獎勵政策,申報項目的經費補貼政策,出版專著、發表論文的費用補貼政策等。科研激勵政策的取向,注重獎勵創新,獎勵成果,獎勵轉化,獎勵實效,為教學中心地位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成果獎勵突出重點,重獎國家級、省級獲獎項目,以及為地方政策決策發揮良好作用的研究成果,重獎在科學研究中取得優異成績的研究人員和研究機構。學院鼓勵各分院、研究機構承辦全國性和國際性學術會議,鼓勵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學術聯系,擴大對外學術交流。
從硬實力方面看,學院的辦學規模已達到近17000名學生,建成了能容納約20000名學生的基礎設施,建立了一支400多人的自有師資隊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26.6%,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占54.9%。建成了3個省級實驗教學中心,擁有了一批較為先進的實驗設備和器材。學院的辦學硬實力在全國的獨立學院中名列前茅。從軟實力方面看,學院初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大學文化,學院辦學定位的基本圖景、基本理念與基本價值深入人心,并已成為學院管理團隊和教學團隊的辦學指導思想。這些將深刻影響學院師生的精神風貌、價值追求和整個校園的文化氛圍,提升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發展后勁和社會影響。這些綜合優勢,是科研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條件。
三、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積極爭取各級各類科研項目
學院自建立以來,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積極爭取各級各類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在短短4年的辦學時間內,學院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承擔海南省教育廳等省級科研項目20余項,三亞市院校基金項目10余項。同時,學院為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每年資助校級科研項目40多項,不斷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截止到2009年底,學院科研經費投入已近300萬元。
為充分發揮民辦院校的體制優勢,立足于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院承接多項委托科研項目或合作開展科研項目。已承擔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相關項目和三亞市城市社區建設等10多個橫向項目,在地方上享有較高的科研聲譽和社會影響,充分體現出三亞學院作為民辦院校科研應用性強、科研定位明確、指向明確、成果轉化力度快的特點。
同時,學院的科研定位高度重視實際應用,體現出三亞學院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即針對實際問題、目標進行獨創性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更直接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地方經濟、社會、科技和文化的發展。三亞學院正在努力造就一支教風正、水平高、結構合理的職業化教學科研精英隊伍,盡快將學院建設成為適應海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培育、高水平學術研究、高層次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
今后三年,學院各級項目資助重點向三方面傾斜:一是重點資助堅持科研服務于辦學使命,深化學院辦學定位的圖景、價值和理念的研究項目;二是重點資助堅持科研服務于教學中心地位,深化教學改革研究的項目;三是重點資助堅持科研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與海南和三亞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項目。
四、“三所一院”奠定學院科研實力,形成穩定科研隊伍,帶動產生科研精品
目前,學院擁有社會發展研究所、落筆洞文化研究所、經濟管理后發展研究所以及三亞市度假經濟研究院“三所一院”的較強科研機構,這在民辦高校中是少有的。這些研究機構奠定了學院科研實力,形成了穩定的科研隊伍,帶動產生了一批科研精品。
與此同時,學院注重科研團隊建設,發揮學科帶頭人、科研骨干人員對科研團隊建設的示范、凝聚、培養作用,特別強調抓好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的科研團隊建設,重點培養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基礎雄厚的優秀科研團隊,力求通過發揮團隊優勢,逐步拓寬科研領域,挖掘科研深度,提升科研層次。如,學院公共基礎教學分院年輕科研骨干教師已承擔多項省市級科研課題,出版《中文應用寫作》《大學英語寫作教程》等多部教材;經管分院的科研團隊建設卓有成效,體現出老、中、青年教師配置合理的科研梯隊,并多次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
五、充分利用“流動”的社會資源,搭建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平臺
在三亞學院先進的辦學理念、靈活的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優勢影響下,學院充分利用“流動”的社會資源,匯聚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國內重點科研單位或高校的知名學者擔任學院特聘教授。
學院以“三亞大講堂”為平臺,不斷活躍校園學術氛圍,擴大學術交流的領域和范圍,培養學生崇尚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學術精神,培養科研人員堅持獨立思考、不懈探索真理的優良品質。在交流過程中注意提高各類學術活動的實際效果,在活躍學院學術氛圍、提高師生學術素養、提升學院聲譽影響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通過學術活動促進教學改革、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自建校以來,已經開展各類學術講座200多場,并成功舉辦了中俄教育文化三亞論壇、中德職業教育論壇、國際人學會議、中國高等教育展望等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學院積極搭建適應學科發展需求的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平臺,拓寬學術交流渠道。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吸引一批有影響力的學術組織掛靠學院,為教師開展學術對話提供更寬闊的平臺。同時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特色的小型學術活動,如學術沙龍、結合國內外重大事件的專題學術講座等,把廣大教師的精力引導到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學術研究和學科專業建設上。學院在科研和學術活動中提倡尊重學術自由,提倡學術爭鳴,提倡討論文化,努力營造三亞學院“學術氛圍濃厚、學術思想自由、學術風氣正派、學術道德高尚”的優良學術環境。
六、結語
為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和我國現代化建設對專門人才的需要,學院的科研工作將繼續堅持學院“走現代大學制度之道,不懈創新,辦好大學,為社會提供優秀人才和優質服務”的總體辦學目標,緊密跟蹤各學科專業的發展前沿和熱點問題,提高研究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學術水平,促進學科專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搭建適應學科發展需求的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平臺,拓寬學術交流渠道,更加注重通過學術活動促進教學改革、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同時,密切關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立足海南,服務海南,積極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獻計獻策,提升學院的影響力。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科研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