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李 捷 鄒秀件
江西省九江市是農業大市,農業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76.06%,達290.67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資源約160.75萬人。近幾年來由于城鎮化建設速度的加快,九江市農村富余勞動力逐年增加,因此大量農村勞動力選擇了外出務工。為掌握2008年下半年以后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情況,課題組抽取了九江市所轄10縣內的50家農戶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九江市外出務工人員基本情況
①文化程度低。在調查的50戶中,初中學歷及以下的有35戶,占調查戶數的70%,其中小學及以下的有8戶,占調查戶數的16%;高中或中專學歷以上的有15戶,占調查對象的30%,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則僅有1戶,只占調查對象的2%。②多數未接受過技能培訓。50戶中表示從未接受過任何技能培訓的占33戶,為66%,表示接受過一定培訓的只占調查對象的34%。③年齡結構偏低。九江市外出務工人員以青壯年為主。40歲以下的有40戶,占80%,40歲以上占20%。而且以男性居多,超過70%。④就業目的地主要集中于長、珠三角洲地區。82%的調查對象表示希望到長、珠三角洲地區就業。⑤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行業(以制造業和建筑業居多)。從事制造業的占46%,從事建筑業的占28%。⑥勞動力輸出缺乏必要的組織。被調查對象中,僅有1戶是企業上門招工,只占總數的2%,而絕大多數都是熟人介紹,甚至還有2戶表示外出前沒做任何準備,自己是獨闖“天涯”。⑦返鄉后希望從事農業生產的有所增加。50戶被調查對象中17人表示來年不會外出務工,而是重新從事農業生產(包括畜牧養殖生產和林業生產),這比2006年的數據提高了將近1倍,31人表示會繼續外出務工,僅2人表示將在本市內尋找企業就業。
二、需關注的問題
1.環境差,維權難
所謂環境差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九江市外出務工人員大多數都是從事高勞動強度的工種,勞動環境很差;另一方面,外出務工人員大多反映無法融入城市。另外,工資拖欠問題依然十分嚴重,而且大多數人都表示拖欠問題一旦發生將不知所措。
2.政府相關部門服務意識有待提高
政府職能部門缺乏服務意識,未能完全貫徹“以農為本”的思想。第一,政府相關部門主動性不夠,缺乏換位思考的精神;第二,只“管”不“扶”;第三,未能領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真諦。
3.農村勞動力就業形勢堪憂
一來是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量倒閉或大批裁員,人力資源市場開始轉為買方市場,加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近期農村勞動力就業形勢確實不容樂觀。
4.農民創業難
事實上,在調查當中,很多返鄉農民工都有創業的想法,但當前九江市還缺乏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的相關政策。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①啟動資金難籌措;②政策支持少。
三、改善其就業環境的建議
1.提高政府相關部門的服務意識,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
①政府相關部門應主動深入農村基層,想農民之所想,給農民之所需,積極制定相關扶農惠農政策,快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②借助新農村建設的契機,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納入發展規劃當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③督促相關部門積極履行職責,健全勞動爭議處理制度;④勞動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確保各用人單位嚴格遵循《新勞動法》;⑤積極組織、開展適合農村勞動力特點的各種技能培訓;⑥建立可靠的、長期的勞務輸出機制,將農村勞動力有序、健康的輸出。
2.積極鼓勵返鄉農民創業
①政府應給予返鄉創業農民與招商引資項目同等的優惠政策,以支持其成功創業。要積極與金融機構協調,以增加金融支農力度。②金融機構應根據政策制定出相應的適合創業農民的金融服務舉措,采取多種形式適度降低準入標準,擴大貸款范圍,盡力解決返鄉農民創業融資難的問題。
3.大力發展農業規模化生產
①開展以市場為導向,以優質農產品或農產品深加工為支撐的產業化生產,充分發揮地區農業資源優勢,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從而提高本土勞動力需求。②培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將市場和農戶連接起來,開展企業與農戶合作性生產,農戶負責生產,企業則負責加工、銷售,各盡所長。
4.發展地區經濟,擴大本土就業渠道
①積極支撐本地區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鼓勵和吸引各類人才來潯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合伙經濟、股份制經濟或從事個體勞動;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就業潛力巨大的第三產業將能帶來巨大的就業市場;③抓住國家區域經濟產業轉型的契機,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引進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作者單位:九江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