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光
摘要:1978年以來的這一時期。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來說,王船山文學研究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暗谩笨梢愿爬槿湓挘貉芯糠秶畯V前所未有,研究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研究方法之豐富多樣前所未有。其“失”也可以概括為三句話:王船山文學典籍的整理停步不前,王船山文學理論與創作的研究淺嘗輒止,王船山文學研究選題重復雷同。船山文學研究未來方向為:加大船山文學典籍工作力度,揭開船山文學理論與文學創作關系之奧秘,努力尋求船山文學理論與創作的原貌。
關鍵詞:新時期;船山文學研究;得失;展望
中圖分類號:B24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387(2009)01-0005-04
真正對船山文學創作與評論進行研究是近百年尤其是近30年的事情。新時期的王船山文學研究可以用空前繁榮四個字來概括。30年間船山文學研究論文達300多篇,專著7部。文學史、詩歌史、文學理論史以及傳記及其它著作涉及船山文學研究的還無法準確統計。下面具體探討新時期船山文學研究的得與失。
一、新時期船山文學研究之“得”
所謂當代中國歷史的“新時期”。指的中國1978年以來的這一段時期。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來說,新時期王船山文學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偫ㄆ饋碚f,此時期船山文學研究之“得”是:研究之廣前所未有,研究之深前所未有,研究方法的多樣前所未有。
通常來說,船山文學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船山文學創作研究,一是船山文學理論研究。在這兩個方面,學界對之都進行了非常廣泛的研究。大凡王船山的文學創作作品,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散文、通俗文藝作品在新時期都有人研究。對于船山詩歌創作,人們不僅研究船山詩歌創作的分期。而且還研究詩歌的思想內容、詩歌的藝術特色。譚承耕先生將王船山一生的詩歌創作分為三個時期,即早期的詩。“三藩之亂”時期的詩和晚年的詩。船山早期的詩。是指30歲以后、50歲以前寫的詩。多收集于《五十自定稿》(《五十自定稿》編于t668年,即康熙八年、己酉)。其中有各類詩共230余首,每類詩均按編年為序。船山“三藩之亂”時期的詩,主要是他50歲至60歲這一段時間的詩,大部分收于《六十自定稿》、《姜齋詩編年稿》。船山晚年的詩,即指六十歲以后的詩。主要收集在《七十自定稿》和《姜齋詩分體稿》。船山晚年詩,即船山六十以后所寫的詩,亦即1680年后所寫的詩。關于船山詩歌的思想內容,探討的人更多了。蔣星星指出船山的民族思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對清王朝的仇恨,其二是對民族敗類的疾惡。其三是強調抗清斗爭的實踐。周念先先生探討了船山在南岳時所創作的友情詩中的民族思想。鄧樂群探討了船山詠物詩《雁字詩》的民族思想。譚承耕還對船山詩的藝術特色分時期分題材進行了探討:
船山早年的許多歌詠時令、描寫自然風光的絕句詩寫得清新雋永,于寥寥數語中,常能再現客觀景物的特征,給人以美的享受;船山“三藩之亂”時期的不少寫景詩和詠物詩運用了比興、象征的手法;船山晚年詩多用比興形成沉郁、頓挫、悲涼的總體藝術風格。
20世紀80年代形成了王船山詩論研究熱潮,對船山詩論進行了全面的探討,探討了船山的詩論體系、船山詩論中的藝術原則、船山論詩歌創作中的主客觀的關系、船山對詩歌社會作用的認識、船山有關抒情及其抒情詩的認識、船山的詩樂合一論、王船山關于詩歌鑒賞的觀點、王船山詩歌情感論或詩情說、船山詩論的藝術辯證法,等等。20世紀90年代船山詩論的研究仍然很熱。研究的方面有:對王船山詩論的整體進行研究和評價,探討王船山詩歌結構論,對王船山的詩論進行比較研究,用新理論研究船山詩論。從儒家屬性來研究船山詩論,討論王船山詩道性情論,從心理學角度研究船山詩論,等等。21世紀初葉。船山詩論研究的內容有這樣一些:評價王船山詩論的貢獻,對王船山的詩論進行比較研究,對船山詩論進行邏輯考察,論述王船山的諷刺詩論,考察船山詩“理”觀、“詩教”觀、神韻觀,探討王船山情景理論,從藝術的角度探討王船山詩論,探討王船山意境論,探討王船山靈感興會說,探討船山詩情觀。評價船山詩學思想的局限與合理性,等等。
船山文學研究之“得”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其研究之深前所未有。其實在介紹船山文學研究之“廣”的時候就涉及到這一點,如上述所舉對船山詩論探討之廣泛也是其深度的表現。我們再以“興、觀、群、怨”的研究為例對此加以進一步的說明?!芭d觀群怨”是船山論詩時比較關注的問題,也是后代學者研究船山詩論最為關注的一個范疇。劉建國是對船山詩論中的“興觀群怨”范疇探討比較早的一位,不過他在《姜齋詩論兩議》一文中進行考察時并不只是考察“興觀群怨”這一問題,還探討了忠君觀念和姜齋對“以意為詩”的態度及其影響。對于前者指出姜齋一方面主張以“興、觀、群、怨”作為辨漢魏唐宋雅俗得失的標準,另一方面又從忠君觀念出發排斥后世的怨詩與諷刺詩。關于后者,指出姜齋反對以思想內容為評詩主要標準而強調以聲情為主,導致顛倒了各個時期在詩史中的功過是非。趙慶麟指出王夫之對中國古代美學范疇之一的興觀群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第一,從藝術在于抒發情感的角度對興觀群怨進行新的解釋;第二,把興觀群怨四者在“情”的基礎上統一起來:第三,論興觀群怨的根本出發點,始終沒有離開孔子的“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準則。張兵對王夫之興、觀、群、怨說進行再評價,指出興觀群怨是中國古典詩學和美學理論中一個古老的命題,王夫之的闡釋給這一命題注入了全新的內容,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其解說盡管未能避免儒家傳統詩論的局限,卻扼要而系統,樸素而精辟,給中國古代興觀群怨說畫上一個圓滿句號。還有一些研究者的著眼點有所不同。陶水平指出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對儒家詩學的一個古老命題“興觀群怨”說作了重新詮釋,以往的研究者往往僅從接受的角度來解讀船山的這一理論命題,未得船山詩學的要義。其實?!芭d觀群怨”說與船山的“詩道性情”說一樣,同屬船山的詩學本體觀?!芭d觀群怨”說在船山詩學中被本體化、美學化、系統化了,這是船山對儒家詩學的一個重要貢獻㈣。馬育良從王夫之情感詩學視野來探討“興觀群怨”,認為王夫之的開拓性在于:以“情”為核心理念,牽動“興觀群怨”,藉以貫釋古代詩歌和詩論。貫通詩歌閱讀和詩歌創作。這種彰顯和開掘,從根本上復現了孔子《詩》學情感的超越的美學價值。
船山文學研究之“得”的第三個方面就是研究方法之豐富多樣前所未有。有用心理學的方法進行研究的,有用現象學的方法進行研究的,有用接受理論進行研究的,有用闡釋學方法研究的有用符號學方法進行研究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大陸學者仍然普遍地采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方法。盡管如此,研究方法多樣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說學者們對各種方法都加以使用,但用得嫻熟的是比較的方法,有將王船
山、顧炎武、黃宗羲放在一起考察他們的文學觀的。有將船山詩論與老莊哲學進行比較研究的。孫立指出王船山是一個受道家思想影響的思想家,其詩論也深受莊子哲學的沾溉,他詩論中對創作的自由興發、不尚人力的肯定,折射出莊子“吾喪我”的思想的印記,他對自然空靈詩風的好尚,也源于莊子的天籟境界:王船山的情景交融理論,精到細致,前人不可企及,其中論述情景相互轉化的部分,得益于莊子哲學中物與我、主觀與客觀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轉化的辯證思想??梢哉f,莊子哲學在一定程度上為船山詩論提供了理論基礎。胡健生將王船山與老子的“大音希聲”思想進行比較,指出王船山與老子“大音希聲”思想的主要區別為:理論基礎不一樣,具體內蘊有別,把握的方法迥異,對藝術的根本態度相反。蕭馳將王夫之和珂勒律治詩學進行比較研究,指出王夫之詩學的主要命題都可以歸結為一種對創作的非創作性解釋,對表現的非表現理論,王氏的言情詩學,其實并不基于主體的表現,而基于阿列森·哈萊·布萊克所說的“有表現意味的自然”。而柯勒律治的詩學則是浪漫主義對于基督觀念重新闡釋的延伸。當他把詩人的想象和上帝創世活動放在同一層面的時候,他是在以宗教語言表達著新的人文主義的審美理想。陳望衡將王夫之情感詩學與近現代西方美學進行比較。指出王夫之認為人之有情猶天之有氣,視情為人之本,與近現代西方哲學的情感本體論有相通之處;王夫之將審美活動視為“自然之華”與人的“心目”“文情”的統一。實際上提出了與近現代西方審美近似的“內在眼睛”說與“審美態度”說:王夫之將情與景的統一提到新高度。他的“景語”說創造性地總結了中國美學中的情景觀,與現代藝術符號學中講的“存在”說相貼近;他的“興”說與“現量”說與近現代西方美學講的情感思維、直覺思維相切近,
二、新時期船山文學研究之“失”
雖說新時期船山文學研究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但并不是說這種研究已到了一個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峰。它的繁榮是相對于過去那種比較低的水平而言的,實際上這種研究還僅僅是一個開端。還存在種種問題。具體說來,新時期王船山文學研究之“失”可以概括為三句話:王船山文學典籍的整理停步不前,王船山文學理論與創作關系研究淺嘗輒止,王船山文學研究選題雷同重復。
說船山文學典籍整理停步不前,肯定有人會說這種指責是不符合事實的。為什么這樣說呢?船山文學作品雖在清乾隆年間被查禁,但在清同治年間出版的金陵本《船山遺書》收錄了當時所能收集到的船山文學作品。金陵版的《船山遺書》所未收錄的詩評集和一些文章、詩、賦也在晚清至民國時期公之于世,直至20世紀80年代《船山全書》的修纂。船山文學典籍,能收集到的,全都收入其中。這樣看來,船山文學典籍的整理工作不是停步不前而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種指責似乎是毫無道理的。船山文學典籍整理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值得肯定也必須肯定的,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承認,船山文學整理工作,在老一輩做的校勘、標點工作之后,在新時期關于船山文學典籍的注釋、翻譯、導讀等方面的工作進展不大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引起學者們應有的重視。從船山文學典籍的注釋來看,至今只有廖廖的二部。一部是戴鴻森先生于20世紀80年代所作的《(姜齋詩話)箋注》,一部2004年出版的彭靖先生的遺作《王船山詞編年箋注》。船山的大量文學典籍都沒有注釋。學界有一種共識,那就是認為船山著作卷幟浩繁而文字艱深。正因為這樣,普通人讀船山書的少,全面了解船山著述就更少。相對來說,船山文學著作文字淺顯一些,但仍需要進行必要的注釋,普通讀者才能讀懂。船山的文學典籍的注釋工作、白話翻譯和導讀工作,理應加強卻無人問津。
相對船山詩論和船山詩歌創作的研究來說,船山文學理論與其文學創作的關系的研究,不是沒有探討,但研究論文的數量少得可憐,只有廖廖幾篇文章。一些研究學者經過研究,認為船山的文學理論確實指導了他自己的創作。王敏華指出從總傾向看,王船山對孔子論詩樂的中和之美、詩的社會作用,對《毛詩序》論詩歌的特征與表現手法,更多的是服膺。并在理論上加以豐富和完善化。認為船山在詩論中主張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正是他哲學觀點在詩論上的運用:“總的說來,他的詩歌是他的詩論主張的實踐,有不少令人喜愛的佳作”,并對船山一些詩作進行了簡明扼要的分析彭崇偉認為船山詩論“以意為主”、“身歷目見”、情景相生、哀樂互增等觀念,皆于創作中有所體現。張兵也稱“船山詩是船山詩學觀的有力實踐”。
學術界早就有一種觀點認為船山的理論見識高而創作水平不高,所謂理論上的巨人,實踐中的矮子。錢鐘書先生基本上持這種觀點。錢先生從總體上肯定船山識趣甚高,并認為“湖外論詩指歸,實自船山發之”,然在具體問題上又對船山所論多詩譏刺態度。錢鐘書先生還說:“船山詩乃唐體之下劣者”。20世紀80年代初,錢仲聯先生開啟了船山詩論研究,但他卻評價說:“船山持論雖高,賞鑒力并不能與之相稱,這也是船山自己的詩作所以成就不高的原因?!彪m說贊之者與貶之者各有其理,但是,一言以蔽之,對立雙方的研究都還是比較淺的。即使是撰寫專著全面探討船山詩論及其創作的譚承耕先生在這一問題的研究上也只是點到為止。
新時期船山文學研究中的第三個不足就是船山文學研究論文雖多,但其中一部分選題重復雷同,探討止于淺表,,這個問題在船山文學研究的各個領域都存在:船山詩詞的思想內容的探討,多選取愛國主義、民族思想作為論述的重點:船山詩論的研究,或以唯物主義為題立論,或采儒家正統詩學之說論證,《唐詩評選》多集中在對杜詩評價的研究,等等,這個問題在詩論范疇研究顯得尤為突出。船山在自己的詩論中并沒有明確提出過“意境”這一概念,除了少數論者注意這個問題稍加論證外,多數論者就直接論述船山“意境”理論如何如何。說來道去又只是反復引證船山的有關的“情景”的言論并加自己的申說。而關于“情景”呢,卻另有更多的論者喋喋不休地討論。如以情景為題而且所論基本上相差不大的論文就有如下一些:《王夫之情景說闡釋》、《船山詩論對“情與景”的界定》、《前無古人的創造——王夫之的詩景理論》、《王夫之情景詩學的生成理論探析》、《船山詩學中的情景范疇論》,等等。
三、船山文學研究未來之展望
雖說新時期的船山文學研究是空前繁榮的。其廣度與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相對古典小說中的“紅學”研究、古典文論中的《文心雕龍》研究來說,船山文學研究顯得不夠熱鬧,更不繁榮。另一方面,在上述考察中我們已知道船山文學研究中還存在種種不足,因此。未來的船山文學研究必須要有所改變,或者說,要有所加強。我以為首先要針對船山文學典籍整理方面的不足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這一工作是基礎性的工作。只有對船山文學典籍進行了全面的整理,才能為船山文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提供基礎條件。這里還應注
重船山文學的普及工作,使船山文學為更多人閱讀、學習。這方面的具體工作可以列出許許多多。如船山詩文的注釋工作,船山詩文的白話翻譯工作,船山文學導讀本的編撰工作,船山詩文的電視講座,船山詩文的外文翻譯,等等。
深入研究船山文學理論與文學創作之關系應是未來船山文學研究的重要方向。這種研究過去主要是為了尋找其得失利弊,給予船山文學理論與創作以準確的定位,因此大多停留在膚淺的贊與貶。未來是為了探索船山文學思想的發生與構成。這種研究既有利于探討船山的文學理論觀點,也有利于探討其創作的特征,更有利于探討船山文學創作與其哲學思想的關系。譚嗣同說:“論詩于國朝尤為美不勝收,然皆詩人之詩。更無向上一著者。惟王子之詩,能自達其學?!笔捝徃赶壬f:“詩人之詩與哲人之詩的區別就在于有沒有‘向上一著,即能不能通過詩的意境美展示其徹悟宇宙人生之真諦的境界。王夫之能做到這一點,故譚嗣同稱他的詩能自達所學?!毕Ш鯖]有人在這一問題的研究上有所拓展。最近,涂波的探討船山詩歌創作與批評之關系的論文中有一些新的動向很值得注意。論者在探討船山《柳岸吟》中王船山與明代理學家陳白沙、羅一峰、莊定山唱和之作時,對此一問題有所觸及,可惜論者的關注點不在此,并未展開。
船山文學研究未來的第三個方向。我認為是在船山文學思想和船山文學創作的“還原”研究這一點上。關于“還原”與“重構”,當下學術界有不少的爭論。在此,我不想作理論上的探討,只是就船山文學研究提出一孔之見。以往的船山文學研究。包括新時期在內,“重構”太多,也就是說,各種理論都投射到甚至籠罩了船山文學研究,船山文學的本來面貌被遮蔽了,因而未來一段時期是需要“還原”。這個工作不是更輕松,而是更艱難。在四十多年前,嵇文甫先生說:“自是厥后,‘王船山這個名字,一直為學術界所津津樂道。但是浮慕其名者多,認真研究者少。任取一點隨意發揮?!倍嗄昵?,蔡尚思先生亦指出船山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一、未暇讀其全部遺書,不先掌握其重要資料,就以偏概全,多所臆斷的問題。二、間接讀書,人云亦云的問題。三、顛倒歪曲、無中生有的問題。四、縮小缺點,夸大優點的問題。所以,認真閱讀船山著作、尤其是文學著作,廣泛吸收前人成果,努力“還原”船山文學就是未來一項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