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曉暉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是歷史的結晶。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剖析中國傳統文化雙重影響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狀況,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功能,棄其消極功能。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當代大學生素質水準。
關鍵詞:傳統文化人文素質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0-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4-0070-01
一、加強對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所提煉出的理論化和非理論化的、并轉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具有穩定結構的共同精神、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總和。因此,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以揚善抑惡為核心,以真、善、美相統一,以文化教化為目的的一種倫理型文化。其主要內容包括包容和諧、互助友愛、刻苦耐勞、公平正直、修德強能、經世致用等諸多方面。
加強對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有其邏輯上的必要性。第一,在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沖擊的背景下,提高全民的素質愈來愈重要。加強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從傳統文化和人格中尋求精神源泉,是提高當代大學生人文道德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第二,熱愛祖國、謙虛禮貌、嚴己寬人等傳統美德已超越其時代范圍,發揮出永恒的魅力;注重身體力行、言行一致和自我省察等中國傳統道德,對于高校德育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第三,高校德育的進步、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文化發展有重要的交互作用。現代社會各種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新生事物越來越多,傳統文化越來越被人們忽視,文化出現斷裂的危機。在這種形勢下,加強對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文化的凈化必將產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必然會遇到三大矛盾,即精華與糟粕的矛盾、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矛盾。要正確解決這三大矛盾,必須正確區分認真處理這三大矛盾的關系。江澤民同志在1994年1月24日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從根本上為處理好這些矛盾關系指明了方向,指出:“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我們講繼承、講借鑒,目的是通過繼承和借鑒,硬民族傳統文化、外來文化的精華,同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實踐基礎上不斷創新,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這為我們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方法論原則:
第一,正確區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中的精華與糟粕,棄糟取精,批判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博大精深,其中即有至今仍有生命力、有積極意義的優秀遺產,也有已被時代所淘汰、過時陳舊的歷史沉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其做階級的、歷史的分析,棄粗取精,批判繼承。這里的問題在于,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由于自身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還不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確立,缺乏相應的辨別能力和是非觀念,極需教育者加以引導和幫助。要通過課上和課下的工作,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并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動中和今后的日常工作中善于運用。
第二,正確認識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古為今用,發展創新。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要把中國古代和近代同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要把古代文化傳統與近代文化傳統、現代文化傳統緊密結合。還要認真及時總結中華民族在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創造的新鮮經驗,所形成的即將融會于中國文化傳統中的新的精神。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既不能放棄對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教育,更不能忽視現實國情教育。傳統教育是整體性和連續性的,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學古明志、以古鑒今、古為今用、發展創新。
第三,正確處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洋為今用,兼收并蓄。今日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閉門搞經濟建設、搞文化建設是不行的。同時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但決不是固步自封,孤芳自賞。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特點,也需要學習、借鑒、利用、吸收包括西方文化在內的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特別是適用于現代化建設的優秀成果。如果說發掘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是為了把中國的文化更好地匯入世界文明中去,那么,學習、借鑒、利用、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則是為了更豐富的充實我們本民族的文化,這同樣會對人類文明特別是東方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
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傳統文化則是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因而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去偽存真、棄糟取精,并在新的實踐經驗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傳統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找到新的增長點,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發展。使大學生在這種新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成長為具有鮮明民族特性、知識廣、能力強、素質高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