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青
摘要: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獨立學院的出現,一大批青年教師涌入教學崗位。本文從教師角色形成和教師成長兩個方面闡述了青年教師的教師角色形成過程,并相應提出教師成長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教師角色角色形成教師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4-0071-01
隨著我國高等事業的的迅速發展,青年教師的隊伍不僅日益龐大,而且越來越成為高校發展的生力軍。但青年教師尤其是剛剛跨進教師隊伍的青年教師在角色認同以及如何成長為一名專家教師都存在很多困惑。認真研究和解決這一困惑,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工作中,承擔好教學研究工作,發揮自身的才智,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角色與教師角色
角色,亦稱社會角色,它指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相應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會期望,運用一定的來履行相應社會職責的行為。教師角色是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為實現與其身份地位相對應的權利和義務時,所表現出來的符合社會期望的態度與行為模式的綜合。具體來說,教師是知識傳播者、學習發動者、組織者和評定者;父母長者、朋友和管理員;榜樣和模范公民;學生靈魂塑造者;教育科學研究人員。教師職業角色的形成
在現實生活中,當某個成員在特定的職業崗位上工作時,便充當著特定的職業角色。教師職業角色的形成有時間、程度等差異,這些差異將影響一個教師的成熟和成長,最直接的將影響教育教學工作。
第一,教師職業角色意識的形成過程。(1)角色認知階段。角色認知指角色扮演者對某一角色行為規范的認識和了解,知道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表現為了解教師角色所承擔的社會職責,能夠將教師所充當的角色與社會上其他職業角色區別開來。(2)角色認同階段。指通過親身體驗接受教師角色所承擔的社會職責,并用來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為。對角色的認同不僅是認識上了解了教師角色的行為規范,而且在情感上也有所體驗。對教師角色的認同,是在一個人正式充當這一角色,有了教育實踐后才真正開始的。(3)角色信念階段。教師角色中的社會期望與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心理需要。這時教師堅信自己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是正確的,并視其為自己行動的指南,形成了教師職業特有的自尊心和榮譽感。
第二,促進教師角色形成的主要條件。首先,要促進教師角色的形成,首先要使從事教師職業的人在正式成為教師前就對教師職業及相應的角色有一個較為全面而正確的認識。其次,通過榜樣的行為示范,人們能夠掌握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學會在不同情境中從是角色活動,處理角色沖突。再次,要促進教師角色意識的形成,新教師還要通過自己的教育實踐,是自身的心理需要發生變化。
二、教師成長
第一,青年教師成長的歷程。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等三個階段。處于關注生存階段一般是新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如何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干得不錯?”等等。當教師感到自己完全能夠生存時,便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即進人了關注情境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一般來說,老教師比新教師更關注此階段。在關注學生階段,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長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第二,青年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課堂教學觀摩可分為組織化觀摩和非組織化觀摩。組織化觀摩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觀摩,一般來說,為培養提高新教師和教學經驗欠缺的青年教師宜進行組織化觀摩,非組織化觀摩要求觀摩者有相當完備的理論知識和洞察力。(2)開展微格教學。微格教學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設置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微格教學的效果在四個月后仍很明顯。(3)進行專門訓練。將“有效地教學策略”交給教師,其中的關鍵程序有:每天進行回顧。有意義地呈現新材料。有效地指導課堂作業。布置家庭作業。每周、每月都進行回顧。(4)反思教學經驗。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祁D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個教師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過程:教師選擇特定問題加以關注,并從可能的領域,收集關于這一問題的資料。教師開始分析收集來的資料,形成對問題的表征,以理解這一問題。一旦對問題情境形成了明確的表征,教師就開始建立假設以解釋情境和指導行動,并且還在內心對行動的短期和長期效果加以考慮??紤]過每種行動的效果后,教師就開始實施行動計劃。布魯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討論。行動研究。
青年教師是高校事業發展的載體,更是我國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動力。他們成長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高校發展的后勁。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是社會和學校的責任,也是青年教師應當積極正視并不斷加以自我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