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滅
連環畫,宣傳畫,漫畫
連環畫歷來都受到城鄉人民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的喜愛,在他們的家里、書包里差不多都有連環畫書籍。新時期以來,省美協和美術出版社一直在抓這方面的人才培養,組織連環畫的創作出版發行。這在全國也是影響很大的。那時四川推出的《紅巖》、《三國》、《水滸》、《瓦洛寨》、《家》等許多作品都暢銷全國,在全國美展上獲得大獎;作者白德松、王以時、歐治瑜、孫彬、徐恒瑜、王世貴、袁奕賢、李萬春、曹輝等都在全國享有聲譽。連環畫在四川有雄厚的基礎,一批老作者影響、帶動了一批新的作者。他們除繼續畫連環畫外,還逐漸轉向動漫的創作設計。動漫在中國美術界是一個新鮮品種,四川也正在興旺發達之中。
宣傳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大氣簡潔,形象十分突出,色彩標題很醒目,十分引人注意,讓人一看便明白其內容。它在1日社會主要是作商業廣告宣傳。在抗日與解放戰爭時期,宣傳畫主要是號召、動員人民群眾團結起來,打擊敵人,滅敵人威風。新中國成立后,宣傳畫一方面是大量用來配合國家的政治中心任務宣傳,引導、鼓勵群眾遵從政府的方針政策或投入運動;一方面是作電影廣告宣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幾乎所有的電影院都有電影廣告宣傳。人們往往先看電影廣告的簡介,而后再去買票進場。省美協曾數次組織過宣傳畫的創作班和舉辦過幾次全省性的電影宣傳畫展覽;在全省性的大型美展中,總是把宣傳畫當成一個重要畫種來對待。宣傳畫的創作力量除了各地電影院的美工外,在重慶未劃成直轄市之前,創作力量主要集中在成、渝兩市。其中四川美院師生和在一些單位的如彭召民、程國瑛、鄢和曦、錢德華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美展展出,不少還獲得獎項。
四川漫畫創作在抗戰期間十分活躍,新中國成立后發展更快。漫畫創作當年雖然活躍,但受到時代制約,高水平的畫家不多,題材和藝術形式也不多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美術創作的環境大大改變,國家提倡觀念更新,創作自由,不再要求單純為政治服務,漫畫隊伍逐漸擴大到數十上百人。在相關單位扶持下,還于80年代初成立了四川漫畫學會,活動十分頻繁。《四川日報》、《四川工人日報》、《成都日報》等曾長時間設專欄定期發表其作品。全國的“漫畫”雜志也經常選刊。這之中,楊琨榮的漫畫《大買主》、雷瑞之的漫畫在全國美展中獲得金獎。四川的漫畫家馬丁、雷瑞之、羅遠明、孫光釗、代樹良、楊琨榮、白士林等屬于很有影響的代表人物。近30年,四川漫畫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大有發展,除墨筆、鋼筆、鉛筆而外,出現許多水墨漫畫,頗得群眾歡迎。
漆畫、水彩水粉、壁畫、新藏畫
四川在漢代即有漆器制作工藝,幾千年來,時斷時續地在發展,近幾百年來成都一直有漆器廠,生產一些較為高檔的民用漆器。涼山彝族同胞的酒具和部分餐具都是漆器工藝品,制作精良美觀。四川美術學院的工藝美術系50年代即設有漆器專業,學院與省美協領導鼓勵師生用這種藝術形式來表現人們的現代生活和風景,取得很大成績,在全國數次漆畫藝術展覽中得到極高評價,有的還得了大獎。祖籍福建的沈福文教授特精于此藝術,他的作品《金魚》漆盤曾在全國和國際展覽會上獲得金獎。教授李大樹也擅長漆畫,還有陳恩琛、楊波等都是漆畫專家中的佼佼者。漆器藝術是近30年四川美術中發展很快的品種之一,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四川的強項之一,將有很大的創造潛力。
水彩水粉是美術院校學生學習時一種必修的基礎課,是西畫家常常用來寫生和創作的重要畫種;許多國畫家研究學習西畫的色彩也都常以此去作些嘗試。它在20世紀的四川逐漸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畫種,出現像周稷、苗勃然、李有行、王有嫦、鐘茂蘭、牟康華、李景方等卓有成就的水彩水粉畫大家。近30年四川水彩水粉畫更是繁榮,隊伍繼續擴大,一批中青年水彩水粉畫家成長起來,如劉明明、湯虎、雷虹、簡崇志、楊永福、李德清、王培秋、劉云生、魏斯國等計有數十位。他們的作品常常出現在全國性的美術大展中,有的還獲得了大獎。
壁畫,歷史上早在唐代四川就很盛行,如成都大慈寺當時就有全國各地來的十余位名畫家在此作壁畫;后來新津的觀音寺、新都的龍居寺、劍閣的覺苑寺、蓬溪的寶梵寺等都有譽滿全國的壁畫。四川新時期的壁畫曾經有過熱潮時期,如岷山飯店外墻上的《科技之光》、德陽石雕園的《春天》等,都具有較高水平。
四川是個多民族的省份,民族美術有優秀的傳統和大批的美術作品存世。站在時代的高度,省美協和四川美院一致認為有責任推進新的民族美術的發展,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意選擇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入學,學生畢業后都分配到美術單位工作。八九十年代,美協多次組織他們和少數民族的老畫工互相交流經驗,學習技藝,創作有關新時代少數民族生活的作品,平時也無數次地指導他們作品,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其中尤以新藏畫最為突出,而且創作經久未衰。大批新藏畫曾在北京兩度展覽,還到香港和美國展覽,獲得國內外普遍的高度的贊揚。新藏畫的突出作者有尼瑪澤仁、仁真朗加、梅定開、陳秉璽、格桑益西、翔秋志瑪等。
前進中的成績和問題
美術的發展繁榮全賴國家設置的美術單位去認真負責地聯絡、組織、指導、服務,采取切實措施促進創作,培養人才,尤其是藝術方向的引領格外重要;同時也賴于院校的美術教育和一些單位的人才培養。近30年,四川的美術教育和全國各省市一樣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四川除了原來的美術學院與西南師范學院美術系而外,現在近80%的大學學院都開設了美術院系。除繪畫中的國、油、版專業而,外,一般都新設置有工藝與環境美術設計、電腦設計等專業,師生數是30年前的近百倍。大批美術人才得到培養,適應了當代各行各業在迅猛發展中對美術人才的需求,使美術走出了以往較為狹隘的創作與應用圈子,得到進一步普及。
四川在宋代官方即已設置畫院,這是文化藝術領域一個很好的傳統。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來川視察,鼓勵建立四川省詩書畫院,還親手題寫匾額。該畫院幾屆領導都由一些省級領導和美術、書法專家擔任。他們遵循國家的文藝方針政策,繼承中國詩書畫的優良傳統,積極長期深入生活,努力創作出大批具有時代特色的高質量的書畫作品,在全國畫展中多次參展并獲得很多獎項與好評,在全國省級院中當屬前列。他們除了創作外,還培養了大批的書畫人才。據不完全統計,歷年共開辦了一年以上的研修班十余次,結業了百余人次。在這里學習過的中青年,多數都在四川國畫界健康地成長。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在省政府直接領導下,從50年初即聘請了一批有德、有藝術水準、有社會影響的國畫家為館員。歷年來,已去世的如陳子莊、施孝長、吳一峰、李瓊久、酆中鐵、岑學恭等幾十位,在四川國畫的發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李仲海、邵仲節、祁博文、尼瑪澤仁、謝臨風、李行百、江
萍、王明月、伍瑞、譚昌镕、邱笑秋、楊良、王世貴、歐陽世俊、李學仁、覃俊儒、葉進康、湯榮新等數十位國畫家仍很活躍。文史館經常組織他們外出寫生,積極進行創作,出了許多優秀作品。他們在藝術上更加趨于成熟。
全省的省、市、州、縣各級及許多單位部門先后成立了許多畫院,初步統計有100多個。有的如成都畫院等是政府辦的專業畫院,有的屬業余性質的自組畫院,有的是企業辦的畫院;有的畫院成員以中青年居多,有的則以老年為主,藝術水平自然無法劃一,但都對四川美術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美術理論是美術創作實踐的總結,美術家的藝術水準有賴于正確的美術理論的指導。理論與創作兩者各自獨立但又是相互作用的,是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前30年,四川只有極少數人偶爾寫點美術評介之類的文章,而這30年則出現了一批有水平、有深度的美術理論家。他們較深人地研究古今中外的美術,特別是四川美術,發表了許多有分量、有指導意義、有學術價值的文章,出版了許多美術理論書籍,有的在全國都有一定影響。這30年四川美術理論家的成批出現,是史無前例的。為美術界多數人知道的這方面的人物有李來源、李仕文、林木、黃宗賢、曾繁森、凌承緯、呂澎、陳滯冬、劉知貴、張穎川、王林、魏學峰等。
大量優秀的美術作品,要讓他與讀者見面,其渠道一是展覽,二是出版,三是市場運作。省美協的老領導李少言,一直想讓四川畫家們有個作品展覽的場所,幾十年先后租用重慶市藝術館、工人文化宮、四川展覽館的展廳,供四川畫家們使用;其后又想方設法爭取到政府的支持,建立起四川美術展覽館,低價或免費為畫家辦展覽。近30年舉辦了近千個不同品種和不同類型的展覽,其中引進了百余個外省市及國外有分量有價值的美術展覽,起到了交流、欣賞和借鑒的作用。美協、美術館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服務社會,這算是美協、美術館為社會文化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
近十年四川美術總的傾向無可非議,因為廣大美術工作者有一種社會責任心、歷史使命感和良心。他們中的多數人心系群眾,不斷貼近生活,按照真善美的原則和藝術規律進行創作,出了許多好的作品;尤其是那些符合主旋律的作品,應該充分加以肯定。在2008年舉世少有的“5·12”汶川大地震后,許多畫家全身心地投入創作,舉行賑災義賣,貢獻很大。但也無須諱認,近些年來,美術界一直受到西方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部分人不能區分良莠,全盤端來,打著以當代藝術去溝通東西方藝術的旗號想方設法討好西方;或為出名,或為使作品能賣出高價而不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情感,在當代藝術中對國家領導人、英雄和一般百姓進行故意惡搞和丑化。部分相關官員則不懂也不征求真正藝術家的意見,聽之任之,甚或加以鼓勵。國家設置的美術單位的部分領導也放棄引導的責任而隨聲附和,還美其名曰多元、寬容、實驗,一味地縱容甚至推波助瀾,致使四川特別是成都為全國推行西方現代藝術中不良行為藝術和政治波普藝術的中心。省內的一些電視臺、報刊亦曾多次報導鼓吹。對此全國一些有正義感的報刊多次提出批評,省內很多美術家也都十分氣憤。今天,國家一再提倡藝術創作要健康,要有利于提升中國人民情操與精神境界,有利于中國的經濟建設,有利于發展中國的民族文化事業,有利于社會的安定,有利于青少年美術愛好者的健康成長。四川美術在前進中的不良現象到了應該認真加以糾正的時候了。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都)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