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月
【摘要】合理的教學結構,良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還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激發他們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珠算課的“七環”教學結構是行之有效的、合理的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論。
【關鍵詞】組 問 講 導 練 結 業
技能課以傳授操作性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偏重動手和運用為主要目的,適應其自己的教學規律特點及其課堂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或“環節”)及其順序。不同類型的課有不同的結構。合理的教學結構,良好的教學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不僅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還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激發他們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
我認為珠算課的“七環”教學結構是行之有效的、合理的。所謂“七環”就是技能課按組、問、講、導、練、結、業七個環節進行教學,即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授新課、典型指導、全員練習、鞏固練習、布置作業。七個環節不僅各具教學功能,而且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
珠算課中的“組”,目的在于使學生作好上課前的準備,做計時練習、指法練習,使學生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進入狀態,保證技能課能夠順利進行。組織教學是技能課按計劃進行的首要保證,貫穿全課的始終,特別是教師、學生動手實操的環節,組織教學更顯得突出。
“問“,目的在于復習已學過的操作技能知識,檢查學生對學過的技能知識掌握和程度,為新操作技能的掌握打好基礎。提問復習的方法應多樣化,如:聽算、讀題、計時計算等。提問檢查后,一般要給予評分,并即時糾正學生回答問題中錯誤的操作方法。提問檢查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使全體學生思考,再指定抽查學生。
“講”是講授新的技能操作內容,主要講授與掌握新的操作技能有關的理論知識、操作要領,以及對在傳授新技能而進行生動形象示范演示過程的講解。珠算課的教學要以數學原理闡述珠算的算理、算法,使學生在理論指導下理解珠算的運算過程以及速算方法。這是技能課的中心環節,這一環節要求教師本人進行規范性操作過程示范,珠算課要求教師一定有高超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帶著羨慕的衍生聽課,要邊操作邊講解,應做到動作分解、緩解進行,讓學生充看清教師的每一個操作細節,尤其在指法教學,計算技巧,計算方法中對學生至關重要,對學生將來提高速度準確率起著關鍵的作用。必要時教師還應按照教學要求運用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方法使用掛圖、投影、多媒體待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關鍵是教師要講清楚掌握新操作技能的要領以及應具備的基礎知識、新舊操作技能之間的聯系,為學生的模仿操作打下基礎。
“導”是個別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全體學生面前對新的操作方法進行模仿操作,其余的同學觀察思考。在試操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啟發式教學手段與學生一起討論在試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深究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讓學生充分明白其中的道理,懂事應該如何正確操作,掌握其技能,使全體同學受到啟迪。
例如,我在講授連加法中的豎式加法的方法,介紹一目多行打法的幾種常見打法時,先寫出一個2筆的豎式題,讓學生自己一個一個的上盤一個數的上盤相加,再寫出一個5筆的豎筆的豎式題,學生用了很長時間完成。接著引入問題:“若要打一道十五筆數相加的題呢,是不是也要一個數一個數的總是用這樣的加十五回呢?”學生們在下面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都對這個問題進行著積極的思考并設想著問題的最佳解法。“一次三筆、五筆、十筆”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表達了觀點,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時教師表揚了同學的設想,并引出了主題“一目多行加法的方法及一目多行棄九方法等。因為讓學生參與了思維的整個過程,所以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可比較深入的了解。對具體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勤思,善想,敢于標新立異,最后由教師引導到正確的思想上。
在“組”、“問”、“講”、“導”四個環節之后,給予小結,特別要肯定學生模仿試操時的成功之外,同時也應提出某些操作過程中失敗的關鍵所在,激發學生想親自手操作的熱情。
七環中的“練”是在教師指導下全體學生獨立操作練習。這是技能課最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獨立獨立操作能力,掌握新的操作提高操作技能熟練程度的關鍵所在。要以基本算法為主,在基本算法中,應側重加、減算的教學和訓練。讓學生掌握使用算盤進行四則運算的基本方法,務必理解算理算法,在課堂教學中,力求精進多練,同時應選擇一些國內外珠算技術最新成就介紹給學生,使學生適當掌握珠算的速算及奇巧計算技術,要選用合適的計算方法,珠算運算的方法很多,究竟選用哪一種來練習為好,可以因人而異。因為各種方法都是前人創造出來的經驗,學習和運用這些經驗,往往與各人的心理、習慣等因素有關。例如,除法,有人認為歸除好,有人又覺得商除好。事實上,算盤打得好的,其方法亦不盡相同。所以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或喜愛選定一種方法做重點練習,技術才提高得快。在有了較好的基礎之后,也可以兼學其它方法,達到精通的地步。至于初學者,切忌今天學這種,明天學那種,結果一樣都學不精。
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提出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在正確第一,加快速度的思想指導下,從難、從嚴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勤學苦練的好學風。我在此環節一方面要求學生大膽獨立進行操作;另一方面要巡回指導,即時發現學生實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不正確的操作動作和姿式,給予即時糾正,發現普遍性的問題應即時停止全體同學練習,集中講解錯誤產生的原因及糾正方法。嚴忌沒有教師指導下的“放羊”式操作練習。通過“練”定環節的教學、要教會學生運用理論導去指導操作。動用理論思考、分析、解決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同時引學生重視操作技能,掌握好過硬的本領。
“結”是教師在“講”、“導”、“練”的基礎上對這節課進行歸納、總結,從而使所講的新的操作技能在課堂上達到基三鞏固,使學生掌握能夠運用新的操作技能獨立作業的本領。
“業”是教師在完成新的操作技能教授后,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安排家庭作業。目的是督促學生在課后對新掌握的操作技能進行復練和運用,達到進一步熟練,上升技巧能獨立操作運用的能力。教師要計劃好時間,布置作業時要從容,對內容、要求、注意事項要交待清楚,必要時還要做出示范。決不可采取放任自流的方法,教完了之,沒有作業,也不可匆匆忙忙草率地向學生布置作業。
教學環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部分,每個環節又體現了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層次,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
在實際珠算課的教學過程中,每一節珠算課應包括哪些環節,各占多少時間,哪個在前,哪個在后,也沒有統一刻板的公式,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計算技術.
[2]珠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