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振國
【關鍵詞】中學 美術教學 探析
美術課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文化課,通過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集中的審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豐富審美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理想,激發創造美的欲望和熱情,下面就本人多年美術課教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美術課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中學生進行繪畫或雕塑練習,必須首先要觀察對象,觀察是學生認識對象和描繪對象的主要途徑,學生只有通過觀察和認識對象,才能可能較好地表現對象。
因此,美術教育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借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一般說來,受過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美術創造時,觀察事物就比較敏銳,細致完整,對形狀、明暗、空間、色彩的區別、判斷、理解分辨能力比較準確。
二、直觀性是美術教學的基石
人們認識事物往往是從感覺開始的,所以只有感覺到了,了解事物才能具體,全面,印象就深刻。直觀性強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尤其符合視覺造型藝術特點,因為它有利于從直覺感和升華到本質的認識。有許多美的問題,往往難以言語表達,必須借助直觀手段才能獲得明確的概念。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那便可以利用代替他們的代表。我們可以制定本或模型為教學之用。例如,在初中的美術課《利用各種板材進行單調版畫版畫(靜物)》練習時,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制作的圓錐體與講桌上的粉筆盒組成一組靜物,讓學生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先觀察后進行練習,結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可見直觀美術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美術教學的基礎。
三、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美術教學中,命題畫,創作畫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好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創作畫就是學生在平時生活積累的基礎上,豐富想象和大膽的表達相結合的產物,美術老師要利用創作畫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美術教學的語言要求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式工具,它是教師組織教學傳授知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因此,一堂課效果的好壞,教師的教學語言無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美術教師的語言要求是:首先要形象化,因為美術是造型藝術。在美術范疇內的一切作品。理論方法都離不開具體的形象化。其次,語言必須清晰,簡明扼要層次分明且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再次,語言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美術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正確的運用專業術語,使語言內容具體生動活潑,語言寓于情趣,具有感染力、吸引力。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高度集中的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總之,中學美術課教學要在初中學生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等特點的基礎中,以直觀性這個教學原則為基石,力求語言的形象化、科學化、趣味化、簡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