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濤
【摘要】企業培訓是滿足企業和員工雙方需求的行為,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一項高回報的投資。所以做好培訓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企業培訓 重要性 必要性 關注因素
企業中的培訓是根據某些員工或某一崗位的工作需要,通過結合書面的講解或其他的溝通方式,對這些員工進行教育,以達到更新他們的知識、技能、理念,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以期影響他們的行為,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促進團隊更快、更健康地發展的行為活動。
一、企業培訓的重要性
1.培訓是企業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可以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
成熟的企業培訓有助于企業制度的落實與深入人心。在培訓中,員工不斷了解企業的價值觀和使命,明晰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經營理念,加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企業的規章制度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培訓作為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對于企業文化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培訓或者培訓不完善的企業文化,一定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企業文化。同時,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為培訓指引發展的方向,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使培訓能持久、有效、健康地開展下去。二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如此企業培訓才能不斷進步、不斷發展,具有更加廣闊的前景;企業文化才能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真正成為企業的靈魂和支柱。
2.培訓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手段之一,是企業持續競爭力的“發動機”
中國在加入WTO之后,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尤其是國際級、世界級的競爭,然而一個企業,如何超越競爭對手、如何面對新的時代、新的挑戰以及新的競爭;但最關鍵的思考就是人才的競爭。所以哪一個企業擁有最多、最優秀、最適合的人才,這個企業就會蓬勃地發展。所以如何挑選人和如何培訓人變成了一個重要的話題。
二、企業培訓的必要性
1.從企業生產管理上看,企業需要加強員工培訓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環境更具多變性,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要求企業不斷加大投入,研發新技術、新設備,應用新的管理理念,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所追趕或超越,而這些依靠員工在校所學的知識是不夠的,只有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才能保證員工的知識與技術水平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
2.從調動員工生產積極性角度看,企業需要加強員工培訓
企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除了企業以招聘形式引進所需的各式人才外,立足企業現有人力資源,加大開發也同等重要。一個好的企業應該能夠成功的調動各級員工的積極性,讓他們為企業獻技獻策,創造價值。
三、企業培訓應關注的因素
1.努力轉變培訓觀念
“性格決定命運,思路決定出路”。想做好員工培訓工作,首先從企業管理者角度必須對企業培訓的意義予以重新認識,要轉變企業領導人“培訓無用”和“培訓萬能”的觀念。其次是改變員工的“培訓是福利”和“培訓是負擔”的觀念,要讓員工真正認識到培訓既是員工應該得到的權利,也是員工必須盡到的義務。另外,企業不要先入為主地認為普通的員工由于是工作內容相對簡單、重復性高,因此不需要什么培訓,應該讓管理層多接受培訓。其實,普通員工的基本職業素質、知識、技能情況,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最后,要重新定位培訓在企業生產中的地位,把企業培訓看成是關系企業未來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2.不斷進行培訓創新
(1)形式的創新。所謂體驗式培訓,就是以活動開始,“先行后知”,通過員工在活動中的充分參與,來獲得個人的體驗,然后在培訓教師指導下,團隊成員共同交流,分享個人體驗,提升認識。目前,體驗式培訓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效果及持久的優勢脫穎而出。
(2)內容的創新。現代企業的發展不但需要專才,更需要通才。一個組織要做強做大離不開員工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因此,管理者既要堅持學以致用、對不同層次員工確定不同的培訓方式、方法、內容和標準,也要注重挖掘員工多方面的潛能,注重培訓的廣泛性與學科的交叉性,努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3.作好培訓工作,必須擁有足夠的教學資源投入
培訓教育與學歷教育不同,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更新,同時是企業文化的孕育與灌輸。所以一方面要求培訓教育的師資隊伍的水平要高,要求任教培訓的師資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同時還應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企業在培訓過程中還應有針對性地對一些仿真系統進行建設,提高學員的實際應用技能,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外聘教師或送學員外出進修。這一切都需要有財力、物質等教學資源的充分保障,才能做好培訓工作。
4.科學設置培訓課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訓課程就是培訓師手中的利器。課程設計的好,培訓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培訓課程的設置應注重科學性,實用性,前瞻性,重點突出。
(1)應進行市場需求分析,要了解企業外在的環境如何,企業現在的發展情況怎樣,企業未來的可能方向,企業內部的員工知識結構,與企業未來發展差距在哪,差距多少,等等。
(2)進行課程設計。明確了要培訓的方向,就可以根據這個方向了解有哪些課程或技能的學習可以對這個目標起到有效彌補或增益,編排課程。
(3)進行動態過程控制。由于培訓的員工大都來自其他部門,作為培訓機構的管理部門和任教教師對其不可能知之甚深。所以要了解員工的已有的知識技能情況,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商討最有效的互動教學方法和各課知識的銜接,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4)進行學習效果反饋評估。作為一個封閉的信息循環系統,反饋環節必不可少。沒有反饋環節,無法得知培訓工作效果的好壞,也無法嘗試更新改進。具體的反饋形式可以有多種:與受訓員工面談、問卷、對受訓員工若干年的追蹤調查等,總結經驗與不足,為以后培訓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近年來,人們都在談論知識經濟的挑戰,實際上知識經濟最核心的問題是人的素質問題。說到底,企業培訓是一種雙贏投資,一方面員工的工作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力將得到不斷提高,從而增加企業產出的價值,使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員工整體素質得到提升,獲得的是一份終生保值的財富。
參考文獻:
[1]繆清照,劉煥榮.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培訓的變革.石油教育,2003,(1).
[2]王俊.知識時代的企業培訓.成人教育,2001,(5).
[3]教育培訓管理模式改革初探[N].中國商報,200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