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
【摘要】在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同時又是它的出發點和基本任務。高校思政課急需“核心價值”積極引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學全過程,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學。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高校思政課教學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領和支配的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學,是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高校主導地位、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性質、實現高校培養目標的要求。
一、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趨向多元化
當代大學生是在理想世界、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綜合作用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他們所展示的理想、情感、興趣乃至煩惱、郁悶、渴求等都需要我們“讀懂”,才能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引導。
1.兼容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政策對個人利益的承認和肯定,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追求進取務實和協調并重的價值選擇,表現出明顯的兼容性。
2.主體性
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極大地張揚了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就整體而言,他們的價值取向正在由傳統的社會本位轉向個人本位,主要表現在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主體,注重自我設計、個人奮斗,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
3.多樣性
一是價值評價標準的雙重性、多樣性。理論上的認知標準和實際中踐行的標準不一致。當代大學生習慣于以集體主義的價值標準要求別人,對自己卻采取利己主義的價值標準;二是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大學生價值觀念的來源呈現出多元化傾向。三是價值實現途徑的多樣性。大學生在價值實現的途徑上,傾向于既靠自己努力。又爭取別人幫助,傾向于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實現自我價值。
4.矛盾性
由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群體利益分配的差別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當代大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大學生在價值選擇上,既有對傳統道德的懷念和依戀,也有對新的價值嘗試的激越和沖動,既有對價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悅,也有對現實社會的迷惘和困惑。價值觀困惑和矛盾體現在三個反差上:道德與道德實踐的反差,校園內外的反差,即實際存在的道德雙軌的現象I理想教育與社會現實的反差。
5.時代性
青年的性格就是時代的性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公平、效率、競爭、自立、誠信的時代特征。
6.不穩定性
在傳統與現代、進步與落后雙重價值的沖突和互動下,價值相對主義成為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又一特征。
針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思想變化和行為活動特征,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恿政課教學。
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學全過程,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學
1.將優秀文化作為切入點,高校思政課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學體系
黨的十七大報告突出強調了文化的重要性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文化建設中的關鍵地位。縱觀文化發展史?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積淀豐厚,碩果累累。它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基礎和重要來源,其中蘊涵的民族精神,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為大家喜聞樂見,是教育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思想營養。
2.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大學生頭腦,高校思政課要牢牢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性、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因此,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大學生頭腦。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教育當代大學生,武裝頭腦,塑造靈魂。
3.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教育。高校思政課要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社會主義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中理想教育位列首位。胡錦濤指出:“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治國理致的旗幟,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這個理想是全社會的共同理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當代大學生是一個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群體,思政課應重視對大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教育,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4.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高校思政課應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思政課教學,首先要理解和把握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高校思政課以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己任,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5.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高校思政課教學應打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全面、系統、準確的表達。它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發揚了我們黨的優秀革命道德傳統,概括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新經驗。集中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時代精神和時代風尚。高校思政課教學就是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培養當代大學生,形成褒榮貶恥的新風尚,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傳播科學理論、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陣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黨理論創新的又一重要成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視野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更為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曾長秋,陳玲玲.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知識性與引導性的統一[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3]馬艷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高校“兩課”教育[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