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偉 潘奕辰
摘要:運用團體動力學的理論,針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設計了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訓練活動的方式方法和實施程序,并進行了具體的實踐。以探索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效果,為地方高職院校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經驗。
關鍵詞:人際交往;團體輔導;地方高職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8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會議中專門提到,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在教育方面更加重視了職業(yè)教育發(fā)展。2007年,中、高等職業(yè)教育在校生分別達到2000萬人和861萬人,還建立、健全了高等職業(yè)學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而2008年的主要任務,依然是堅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特別是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要加強職業(yè)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深化職業(yè)教育管理、辦學、投入等體制改革,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政府對職業(yè)教育的重視可見一斑。
近幾年,高等職業(yè)教育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勢頭,但長期以來形成的高職教育低人一等的社會歧視,以及不斷加大的就業(yè)壓力,給高職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沖擊。許多研究者調查發(fā)現,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很低,許多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心理障礙也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的第一要素。因此,探討適合當今高職院校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的有效教育方式,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人際交往團體輔導活動簡介
人際交往能力訓練活動是以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運用團體動力學、精神分析理論和需要層次理論作指導,在具有專業(yè)輔導經驗教師的帶領下,通過一系列具體的心理輔導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接納并認識他人;在互動中學習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和經驗,培養(yǎng)積極的交往意識和心態(tài);并將學習到的新知識、新經驗應用到日常人際交往實踐之中,以不斷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它的優(yōu)點是:(1)為參與者提供一個寬松的活動空間,使他們在共同的交往中能彼此了解、相互影響,同時也可以反映出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2)使參與者通過一系列的心理互動過程,促進自我探索,自我認識,并嘗試改變自己,學習新的人際交往知識和行為,產生新的體驗,達到自我發(fā)展與成長的目的,從而改善人際關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據某高職院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反饋,目前該校學生在交往能力和交往需求之間有著很大的矛盾。比如“你進入學校后感覺最使你煩惱的問題是什么?”結果有78%的學生選擇的是“人際交往能力不足”。在人際交往中最缺乏的是“不懂得該怎樣表現和表達自己”,“不知道怎樣才能處理好與同學、老師的關系”。
針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該校招聘了40名有人際交往訓練需要的學生進行“大學生人際關系輔導活動”。通過具體的心理輔導實踐,使參加人際交往能力訓練活動的學生,獲得了基本的人際交往知識和新的交往經驗,學會了基本的人際交往技能,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人際交往輔導活動的實施
整個團體輔導訓練主要從認識層面和操作層面探討人際交往問題。認識活動部分首先是大家應遵循活動規(guī)范原則:(1)保守秘密,尊重每位成員的隱私;(2)坦率真誠地與其他團體成員進行交流,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3)按時參加每次團體活動,不遲到,不缺席,參加團體活動時,注意力集中;(4)尊重他人,仔細傾聽,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fā)言;(5)廣泛交流,避免只與自己喜歡的團體成員溝通等。其目的就是讓成員了解活動規(guī)則,保障成員權益和團體運作,為促使成員產生歸屬感、責任感和依存感創(chuàng)造條件。然后是一系列的熱身游戲和相互認識的環(huán)節(jié),如“名字串聯”活動,它可使得原本陌生的團體成員迅速熟悉,活動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在“人際關系中的我”活動中,學生通過填寫“老師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班上同學眼中的我”、“寢室同學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等,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際關系。經過幾次的相互接觸,學生在以后的活動中不再拘謹,而是越來越敢于袒露自我,接納他人。
在操作層面部分,團體成員通過目光接觸、傾聽、回應等溝通技能的練習和體驗,學習到了如何才能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如在“同情心練習”游戲中,每位成員用匿名的方式寫下自己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困難,讓大家學習感同身受一起幫忙來解決。活動中,學生發(fā)現,其實自己面臨的許多人際交往困擾是大家共有的,例如:如何克服怯生、如何把握異性交往的尺度、如何面對人際沖突等。交流中,學生各抒己見,紛紛用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經驗幫助身邊的同伴解除困惑。最后,團體成員在紙上寫下了自己今后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發(fā)展目標以及對同學的衷心祝福,并把它作為“愛的禮物”送給了周邊的同學。
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實踐的思考
輔導結束后,40名成員中,有21人認為收獲不小,占52.5%;17人認為有一些收獲,占42.5%。同時,他們還寫了接受輔導后的心得體會,認為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能使團體成員形成積極的人際交往認知,增強自信心,克服在新環(huán)境下與陌生人交往的恐懼和不必要的擔憂等等。總之,團體輔導是一種很好的交流心情、釋放壓力的活動形式,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有積極意義。
通過此次在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中開展人際交往能力訓練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給我們以下體會與思考:(1)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適應能力的過程。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同一時間內的多人輔導,這不僅能夠彌補高職院校專業(yè)心理咨詢教師不足的問題,也可以借助團體成員的互動、互知、互信以增進輔導的效果。(2)團體輔導中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能充分發(fā)揮學員的積極主動性,尊重每個人的個性特點和問題,重視學員的自我感受,真正關心學生的心靈成長,并且有利于成員反省自身身上存在的缺點與不足,形成積極的交往品質。(3)從心理的成熟度與復雜程度看,高職院校的學生高于中學生,因此對他們進行團體心理輔導需要更高的心理分析水平和較多的個別輔導,對輔導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責任編輯:宋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