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行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困境
教務管理不僅要講質量,還要講效率。隨著學分制的不斷引入,教務管理工作不斷有新的需求,雖然有一大批愛崗敬業的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工作者終日忙碌在崗位上,但是管理人員普遍存在著熱情有余而能力不足尤其是創新能力偏低的現象,在管理觀念上過分強調工作的服務性和規范性,強調剛性的“管”,柔性的“理”不足,只僅僅滿足于完成上級教務部門和其他部門布置的工作和任務,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在管理模式上僵化現象嚴重,造成整個教務系統出現一種機械、反復、低效的局面。
二、造成高校教務管理工作困境的根源
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源歸根結底是仍然深受傳統教學管理模式的影響,現行高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理念不能適應社會新形勢的特點,仍較為落后,許多教務管理人員缺乏對學分制條件下教學管理的本質、內容、方法、特點和規律深入的了解,“以管為本”、“任務導向”的觀念和工作意識仍是管理中的主流價值取向。
隨著新形勢下的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的日益信息化、現代化,對高校的教務管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們要摒棄過去那種“剛性”過強、“柔性”不足、強調共性、忽視個性的傾向,改變“制度淡化、管理弱化、手段老化”的傳統教學管理模式,要消除現行教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基于本校(院)實際實施教務管理上的創新。要將先進的教務管理理念貫徹到二級學院的教務管理工作中,營造一種激活教務管理人員創新力的管理機制,為管理者提供創新的環境和機會。提高教務管理水平。
三、創新二級學院教務管理理念的思路和路徑
(一)創新教務管理新理念
它包含兩個方面:其一:變“客體管理”為“主體管理”、變“被級管理”為“主動管理”。傳統的教務管理組織缺乏自主性。二級教務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按照上級要求被動進行,在一般人的眼里,教務員只是被動的操作者、執行者,從事的是簡單的重復勞動,說白了就是一個勤雜工。這種偏見,直接導致了高校教務員的整體地位長期處在低下的狀態。因此,為了提高教務管理的效率與質量,二級教務管理人員應該樹立教務管理新理念,在工作中要做到三變:變被動為主動,變事后為事前,變一般為滿意,提高管理的條理性,增加管理的主動性。其二:淡化在管理中以“管”為主的思想意識。長期以來,教務管理重“管”輕“理”。思想僵化,態度生硬,給人以“被動接受和服從”的感覺,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剛性的“管”與柔性的“理”應該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以“師生為本”的“理”應是教務管理工作的潤滑劑,因此,應淡化以規定性、強制特點為主的“管”的管理觀念,建立以溝通、協調和說服等特點為主的“理”的管理觀念,強化教務管理工作為教學、教師和學生服務的思想和意識,真正做到管理“以師生為本”。
(二)機制創新,規范管理
管理者只有樹立了教務管理新理念,才能用創新的獨特的思維去思考,根據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趨勢和發展方向,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切實可行、便于操作的規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建立并完善課程新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新體系,力求教務管理制度要“內容精練,規定明確、條例簡明、注重實效”,提高管理水平。
(三)管理創新
教務管理錯綜復雜,千頭萬緒。在管理方法上動腦筋,對其進行創新,往往能使復雜的問題簡易化、困難問題簡單化。例如:每周一的例會制度和每天上下班“一分鐘管理”都很適合二級學院的教務管理。每周一的例會就是針對學校里安排的前周時間的任務做個總結和落實以及本周的事情做個安排,每周一的教務會議,能夠給相關人員及時的提醒,既做到分工,又能夠協助。每天的“一分鐘管理”中讓管理人員能夠每天上班前明白今天的任務,下班前檢查工作中完成的情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只有在管理上進行了創新,才能理清教務管理思路,在復雜、繁雜的教務管理中處理好“人流”、“物流”、“財流”、“時間流”、“信息流”等難題。
(四)加速實現教務管理的現代化
加速實現教務管理的現代化,必須做到管理思想、管理組織、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人才的現代化。近些年來,各個高校紛紛興建校園網,建立信息中心,構建了高校現代化教務管理支撐平臺,實現全校和各院的教學資源共享,信息現代化給教務管理工作帶來嶄新的局面。教務人員從繁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基本上走上了“規范化、信息化、網絡化”之路。
(五)營造良好的教務管理氛圍,激活教務管理人員創新力
“任何人都有可能真正被激勵起來,人們應當在能夠培植自我激勵、自我價值、充分自信的氛圍中工作”。教務管理環境是由內、外部分組成的,外部環境指的是學校的整體發展狀況,教務管理與廣大師生和其他部門的互動關系,學校和學院要重視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工作,擺正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在學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將工作重點放在提高二級學院教務管理人員的個人業務、能力、聲譽與地位上,努力給二級學院教務管理人員提供培訓、進修的機會,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勵機制,總之要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鼓勵創新,提供一個有利于教務管理發展的自由空間,這樣才能提高教務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不斷為教務、教學法管理進行探索與創新。
內部環境指的是開展教務管理活動的直接依據和條件,其中以教務管理人員的人際氛圍和團隊精神力量對教務管理效率的影響最大。要讓教務管理者明白:教務管理既是行政管理,又是學術管理。教務管理工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只當“收發員”,“通信員”“傳聲筒”,以及只是被動應付一些上傳下達的事務性的工作觀念。只有觀念更新了,才能適應新時期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要求,才能明確自身的定位問題,才能樹立主體意識,主動自覺地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激活創新力。養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好習慣。不斷思考新問題,產生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取得新成果。
總之,面對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二級教學管理工作者應該營造創新氛圍,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新理念和思維方式,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引進先進的管理體系。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本領,從創新的成功中獲得成就感,成為理論型、實踐型、才能型的教學管理人才,使教務管理工作能夠上層次、上水平,永葆蓬勃的生機和青春。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商學院校級課題“教學院部關于實施質量工程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07年47號)
(馬海燕,湖南商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教務辦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