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讓學校教學管理更有效,并使之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呢?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學校實際情況,筆者對新課程下的小學教學管理作一些思考和實踐。
一、強化課程改革目的、目標的再認識,激勵教師增強使命感
為了真正使學校教師學習、認識新課程,強化引領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目的、目標的再認識,學校搜集、整理相關基礎教育資料引導教師分析、比較出基礎教育存在的不足,激發教師重學新課標、認識新課程的使命感。
1. 引領教師再認識課程改革的目的。
學校在進行新課改實驗前和實驗中及時針對性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新課程,充分強化教師認識和再認識課程改革的目的,使每個教師十分明確課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實施素質教育;調整更新教材,改革教學方法;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真正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弘揚個性;為了深化教育改革,利于與世界教育接軌,實施科教興校;為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2. 強化教師再認識課程改革目標。
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如何實現課程改革目標?學校首先是對傳統的課程、課堂教學方式以及其中的缺陷進行分析。引領教師們通過分析、比較再認識課程改革的目標,針對課程改革目標進行課改實驗,改革課堂教學。
二、強化教師發展
理解新課標,走進新課程,引領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指導學生轉化學習觀念。這一層面,重點突出強化教師發展的維度,讓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師的兩層深刻內涵:一是為人民服務的教師;二是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因此,學校在強化教師發展,主要突出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迎接課程改革對全體教師提出的新挑戰——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2.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應注重轉變角色———體驗教師的人生價值,樹立新型教師觀。
3. 引領教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改革共同發展。包括(1)強化教師與新課程共同發展;(2)引導、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3)引領教師加速專業化發展。
新課程的實施必將加速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將課程理論與教學理論相結合,有機同步實踐,強化教師參與研究性學習,做學習型教師,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研發與實踐,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方法和優化途徑。
三、強化教師教學實踐智慧與課程理論智慧的同步結合
為了實現教學環境的優化,學習氛圍的創設,適應學生個性的張揚,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引領教師將教學實踐智慧與課程理論智慧有機和諧同步,激勵教師真正走進新課程,實現與課程改革的共同發展。
1. 精心備課,強化教師突破備課新觀念。
2. 專心課堂,強化教師突破課堂教學新理念。
學校潛心引領教師把握課堂教學新理念,重點從課堂教學的理論層面和操作層面進行突破。
其一,是理論層面:①教學理論方面強化引導師生樹立新的知識觀。明確知識是媒介,是學生學習的橋梁,知識有特定的背景、氛圍,必須扣準時代的脈搏,探索知識更新的規律。②耐心指導學生樹立學習觀。只有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生存、成長、發展的必由之路,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才能升華為自主學習的動力。③強勁推動教師更新教學觀。課內課外還給學生自主、自學、自究的發展空間,教師適時恰當科學準確的點撥、啟發、講解、引導,學生互動、合作、交流,師生互動、互促、互進,真正發揮教師教學主導作用。
其二,是課堂教學的操作層面:①科學引導學生借鑒學習方法,形成各自有效的學習技能和方法。②培養學生自己構建知識體系。教材只是培養學生的載體、中介、橋梁。學校強化教師用教材教,以教材為范例,為引發點,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將書本知識,通過學習、研究、吸收內化為自己的思維知識,加工構建成新的活的知識體系。③優化課堂教學流程。采取專題講座、名師課錄像觀摩、骨干教師示范課、印發教改信息、交流互動等形式。經過一年來的推廣和實驗,教師達成了共識,一致認為,自學自究、小組學習形式、組內討論互動、歸納、大組互動交流、教師指導、點撥、總結、評價,更有利于把知識的掌握為立足點轉為學生發展、成長為立足點。
3. 潛心細研,強化教師以教材為主線。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是教與學的主線。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要以教材為載體、為典范、為引發點,潛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