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現代人越來越忙碌,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也因為缺少溝通而越來越大。父母與孩子可能成了陌生人,老師與學生可能成了敵人。在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里,心與心的距離猶如大海上漂浮的冰山一般,看似不遠,卻都各自為陣,只顧自己。冰山的融合,其實只需要那一點點溫度而已。我想只要有那一點點的溫度,冰山會融合,心靈間的橋梁也能穩固。
最近時常在網絡上看到“80后”“90后”這樣的稱謂。我自己是一名高中教師,正是“80后”,我校大部分教師也都是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而我的學生們正是年少輕狂的“90后”。在“80后”與“90后”之間,師生應怎樣溝通?怎樣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情呢?俗話說,教師就是與人打交道的,而且注定了是和自己有代溝的不同齡人打交道,勢必需要溝通藝術來輔佐我們的教學。具體點說,首先就是師生間要相互了解,其次相互尊重,最終達到亦師亦友的狀態,這樣的結果肯定對教學有幫助。
記得我畢業后第一次帶的班是高二漢文文科班,第一次開班集體會議,我定了一個“心與心的溝通”這樣一個話題,目的是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我一直認為我們年齡差距不大,是個優勢。我要求大家暢所欲言,相互了解。本來我以為需要我不斷啟發和引導,學生才會開口,但出乎我的意料,一個膽子很大的學生,可能是受全班同學的委托,想要考考我,一上來就問我高考的分數和高中的成績。我如實地回答我的數學并不算好,高考還算理想等等。從學生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們還是比較滿意,因為實話不用修飾就能動人。坦誠是溝通的必備條件。接著他問我從什么時候開始談戀愛,并讓我談談對中學生早戀的看法。我知道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最敏感的話題。我從理解的角度和學生談論了這個話題。一向被家長、老師打壓和制止的早戀,在我的觀點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成長發育過程。雖然不值得提倡,但也不至于大驚小怪,而不同時代人觀點的沖突就需要我們的溝通來化解。我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展開這次班會課的主題,同時也向學生打開了心靈傾聽的大門。我相信傾聽是良好溝通的開始。的確,后來不少學生主動來找我談心,讓我幫助解決他們心里的種種問題,有的只是想和我聊聊天。
相互了解之后就是需要贏得學生的尊重。首先教師就要尊重學生,及時交流,才可能有師生的相互尊重。我曾在班里就對班級任課教師的喜愛程度做過一個問卷調查。我們班一共有56名學生,任課教師8名,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喜愛3名教師,不怎么喜歡5名教師,其中1名甚至是學生非常反感和討厭的。學生喜歡的3位老師常能聽到學生的主動問候,而且沒有被學生們起外號,他們上課時的課堂紀律比較好,學生成績也相對不錯。可見師生關系在課堂教育中的重要性。
依然記得大學時看過的電影《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我十分欣賞片中的基廷老師,他不僅能和學生很好地溝通,而且影響了那些學生的一生。正是有了基廷老師的教誨,尼爾才會放開自己、展現表演天賦,諾克斯終于大膽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孩,膽小的托德也找回了勇氣。劇中有句很經典的臺詞:“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我很遺憾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老師,所以很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這樣的老師,教育后來人。也希望我們有更多的基廷老師。
年輕的“80后”教師有跟學生溝通的良好條件,年齡的優勢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更容易交上朋友,那么我們就要把握好機會,積累經驗。21世紀人們的溝通方式很多,網絡、短信、電話等。現在很多教師給自己的班級建立網站,或者QQ空間,讓大家暢所欲言,我覺得是個好方法,自己也正在嘗試當中,我們需要把握好尺度。總之,現代溝通的手法多樣,新穎點也無妨。我認為教師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但最為重要的還是平常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不管科技多么發達,我覺得眼神的感化和語言的交流勝過一切的手段,因為真實,所以可信,有了信任,才有溝通的基本前提。
當“80后”遇上“90后”,21世紀年輕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應該呈現出一番新景象。讓我們多一些真實,少一些客套,用純真來直面青春,用行動來影響叛逆,用真理來說服歪理,用理解來解讀孩子的心靈,用最真誠的關愛認真地了解學生,用心去傾聽和溝通。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