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深圳、東莞等地的崛起,農村中一些剩余勞動力紛紛加入打工潮。博羅縣柏塘鎮的許多中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少年和兒童。我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成了留守生,他們正處在人生的轉折時期,父母的關心和管教卻減少了。這些學生沒有很強的分辨力和自控能力,在減少了管束的情況下,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他們很難把握。雖然有教師的關心和教育,有祖輩的疼愛,但這些始終都沒有學校、家庭和社會結合起來教育的好。所以,一小部分的農村留守生成了“問題生”。轉化他們成了教師的重要任務。
用耐心去說服
俗話說:“學壞容易,學好難。”農村留守生中的問題生的不良行為,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更不是一兩天就能完全轉變好的,即使轉變了,只是一時半時,并不一定是長久的。所以,教育者必須要有耐心。2004年我帶的班上有個小陸,父母都去深圳打工了,逢年過節才回來一次,爺爺奶奶管不了他,于是他經常遲到、曠課、打架。我每次都找他談話,問及原因,談接下來怎樣改,或跟他談人生、談生活、談理想等。你跟他談了,明后兩天他不會遲到、曠課,過了兩天他又重犯了,我又耐心地跟他談,跟他談多了,逐漸地,他也就慢慢地改過來了,成了一名守紀律的好學生,初二的第二學期他被評為學校“三好學生”。
關心和愛護問題生
農村留守生中的問題生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不良行為和習慣,主要是缺少關愛。他們認為自己在同學和老師的心目中已經是“垃圾”,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學生小陳的父母均到東莞打工,很少回家,家中只有小陳和他的妹妹,由于缺少關愛,他經常去網吧或游戲機室,無心向學。我定期和他談心,讓他感覺老師是愛他的、關心他的,并不定期派學生干部去他家座談,幫忙做家務,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同學的關懷,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通過不同方式的關心和愛護,小陳慢慢轉化過來,并認真投入到學習中去,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和同學們及時給他表揚和鼓勵。同時,他也受到了學校的表揚。
用親子游戲活動加強親子溝通
這些問題生與父母缺少溝通,即使是父母逢年過節回來,也只是簡單的問候,沒有更深一層的溝通。為加強他們之間的溝通,我設計了一個親子游戲:由一家人共同把一堆氣球從甲地搬到乙地,不分先后,只要完成了就有獎勵。2003屆的小張,父母均在深圳打工,一年才回來幾次,他的伯父無法管束他,導致他無心上課,甚至在課堂上搗亂,影響極壞。后來,我每個月都舉行一次親子游戲,加強了他們一家人的溝通。小張不再調皮,上課專心了,更不會搗亂課堂秩序,他的表現和成績都有很大的轉變,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贊揚。
組織參加各種社會團體活動
農村留守生的問題生之所以問題多,也是缺乏對社會和生活的了解,不知生存形勢的嚴峻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作為一名新課改下的教育者,有必要要求他們適當參加一些社會團體活動。如帶他們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去工廠做暑期工等。通過參加社會團體活動,讓他們體驗生活和社會,達到轉化目的。
建立檔案追蹤制度
其實,每個問題生的缺點或不良習慣不止一個。要想他們的問題不再有,必須建立檔案追蹤制度。就是從初一開始,給這些問題生建立一個檔案,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父母親姓名、戶口所在地、家庭住址、存在的問題、轉化措施等等。然后每個月或每個學期都進行總結,該問題生的哪個問題改了,哪個問題還沒改,沒改的要怎么辦,采取怎樣的措施、手段,直至初中畢業。這樣班主任就心中有數了,什么時候該怎樣做,什么時候不該怎樣做,什么措施應繼續推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問題生的問題逐漸逐漸減少了,甚至不再有了,真正達到了轉化目的。
總之,農村留守生中的問題生的不良行為和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成的,同時,也是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的嚴重脫節所造成的。所以,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去轉化他們、關愛他們,使他們能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為國家、社會和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