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廣東體育社團經濟推行“開源節流”的指導思想,本文提出三項對策建議:-、抓住百年不遇的亞運商機;二、爭取對弱勢社團給予穩定性財物資助;三、抓好經常性開源節流的十二條措施。
關鍵詞:開源節流 體育產業 商機
經濟是基礎。體育社團的穩定經濟來源是其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然而,這又正是目前體育社團的薄弱環節。為此,本文就社團經費多元化與實體化方面,致力于探索廣東寬裕型小康地區體育社團經費多元化籌集的可行渠道,旨在為廣東體育社團的經濟開源節流、實體化提供決策咨詢。
一、抓住亞運商機,全力拓展體育產業
亞運商機就在身邊,誰能抓住這一商機,誰能緊執亞運商機的“牛耳”,這是廣州四、五十個體育單項運動協會和大批基層體育社團正要思考與謀劃的問題。這一大批體育社團的決策者在亞運商機熱潮中如何成為“特別投資者”,怎樣變為體育產業的經營者和開拓者?為實現上述目標,起初需借用從四方面(優勢、弱勢、機會、威脅)考慮的這一工具掃描,分析整個行業和市場,獲取相關的市場資訊,為決策提供依據。在當前市場經濟社會和體育社團所處在的特定條件下應遵循四個步驟:〈一〉分析自身的長處、優勢與政策界限。在商機如潮、財源滾滾面前,不要忘卻自身社團的宗旨、明確自身的性質(非營利性);〈二〉找出自身的行業機會,瞄準相關聯營與合作的商業行業對象;〈三〉策劃今后三、四年的可能實現的任務;〈四〉擬定今后三、四年的緊密結合各協會特色的可行的行動計劃。
北京奧運的熱潮,北京奧運的商機、經驗……將輻射廣州。第16屆新亞運將帶給廣州新機遇、新經濟。面對無限商機就在身邊的大好形勢,廣州體育界的各協會、社團如何發現廣州亞運商機、尋找商機、把握商機呢?
增活力、愛生活——玩轉商機。凡屬群眾有興趣愛好的三大球、兩小球的單項運動協會,以及貼近生活的協會,如游泳、劃船協會等均可以迎亞運的名義,用名教練做指導、名運動員做陪練作宣傳;以康體健身、增活力為內在動力,直接舉辦各種形式練習班、健身營、夏令營、友誼賽、表演賽等。這些活動的報名費及門票要估計參與群體的經濟承受能力,適量定價。若具備相當設備的健身性的協會可直接組織或與旅游公司聯營戶外野營——體驗生活的各種有償活動。
添興致、調感情——娛樂商機。與亞運攀得上關系的有共性的娛樂商機,其品種繁多,琳瑯滿目,如品味生活的中國茶文化、演藝與享受兼得的演藝吧、異域夜色的酒吧、魅力誘惑的咖啡文化、減壓妙方的泡湯館、溫泉浴等等。同時,又與體育運動拉得上線的娛樂商機也有不少,如中國功夫的武術館(班)、身心合一的瑜伽館、道家院、富有挑戰性的室內攀巖、戶外野戰、室內外射擊場等活動中心、富有魅力的名牌運動器材、高級服裝店等等。
與上述娛樂商機有直接和間接關系的武術、太極拳、舉重健身、跆拳道、拳擊等協會(或社團)大可就此搭建舞臺,施展妙計,開源生財,為開拓體育產業爭得一席之地。特別是與本屆亞運會新增設運動項目——滑輪、體育舞蹈、龍舟、圍棋有對應關系的溜冰、舞蹈、水上運動等單項協會更大有用武之地,組織推介新技術、培訓人才、策劃基層和地區性競賽等活動,大可收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遠效。
觀光游玩、旅行驛站——介入旅游及其住宿商機。與戶外活動、體育旅游有關的一些協會,應想方設法,可間接的介入旅游及其住宿商機。協同旅游公司、簽訂股份制的協義,從介紹費、導游費、分紅等方面獲利。
懷情紀念、繽紛購物——引導、介入用品及紀念品商機。各協會或社團的專業人員要運用精通本項特色之優勢,設計研制各種能體現各項運動特點、特色和精華的工藝品以及生活用品等,如活靈活現的民間刺繡和剪紙、饒有興趣的泥偶玩具、多姿多彩的工藝產品、富有紀念意義的亞運金、銀幣等。
二、對弱勢社團,力爭政府職能部門給予穩定的資助
當前廣州市非奧運項目多數協會和部分奧運項目協會仍處于弱勢群體,對他們的經濟及其體制問題,要從時間與空間上深刻認識他們的階段性特征、以及由政府選擇到社會選擇的轉型期特點,采取結合實際的有助和諧發展的策略與政策,不宜搞理論化和一刀切。力爭在公益性事業、或體育彩票基金、或原掛靠單位的相關款項中分撥給弱勢社團,作為活動或基礎性經費。
經濟發達、資金充裕的香港地區政府,為體現政府對發展本地區體育事業的導向作用及推動作用,1993年財政司建議撥款1億港元予康體發展局,作為“1億港元政府撥款信托基金”。香港康體發展局連同運用該局的信托基金,以及香港體育學院信托基金于1996~1997年度共撥款4790萬港元給與香港射藝總會、香港業余田徑總會、香港羽毛球總會、香港棒球總會、香港籃球總會、香港健美總會等52個體育總會和香港業余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作為有關活動經費。
自1992年以來這項穩定性資助已形成制度,各年度均有一定數量的金額資助體育總會及體育協會,其中尤以1994~1996年度的金額最多。1994年在香港康體局1.54億港幣的經費中,用于香港地區各體協的補助是3500萬港幣。
香港康體發展局的撥款以項目分類計算,有重點發展項目、主力發展隊標體育項目(410萬元)、其它體育項目(精英運動員的最高資助額為85000元,傷殘運動員的最高資助額為45000元)、資助舉辦大型運動會(121萬元和689萬元)、資助在本港舉行大型國際賽事(90萬元)等。
從上所述,不難看出香港康體發展局等三項信托基金對香港體育總會和分會的經濟資助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此可見,政府的撥款資助本地區體育社團的經費來源中仍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源頭。社會經濟發展較遜于香港的廣州體育社團,在現階段以及未來階段,所屬的上級單位和掛靠單位的撥款更是不可缺少的過渡措施。
三、抓好經常性的“開源節流”的措施
當前,我國推行產業化發展戰略下的體育經濟政策,正在進入國家集體和個人興辦體育新局面的時候,國家鼓勵各類體育機構通過提供有償體育服務籌集資金等政策。例如發行體育彩票;優惠的稅收政策;渠道多元化的投資政策。
建立健全會員定期交納會費制度。會費是體育社團維持基本運轉的費用來源之一。根據社團的類別與會員自身經濟狀況,可分別提高會費的標準,并在社團章程或其他制度中,鼓勵“名譽會員”,“重大貢獻會員”多交會費和捐贈的固定金額,以利于社團有穩定的經費來源。
興辦經濟實體以實業養社團,走社團自我發展道路,增強體育社團協會自身的造血功能。
充分發揮各單項協會的技術優勢,聯合相關單位努力開拓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的實力,提高國外和國內轉移新技術、新工藝的能力,用新工藝改造傳統體育商品。增強體育消費市場活力,研制和生產更多的優秀運動器材、優秀體育電子產品、高級體育時裝等,提供健康服務的新項目。
策劃大型活動的啟動資金。這是爭取政府資助和社會贊助的有效途徑。
設置參賽報名費。根據參賽級別、當地經濟水平,適當確定報名費標準是自身創收的有效方式。
擬定培訓費收入。各種形式的訓練班的培訓費收入是開源節流的重要來源。
場館練習費收入與表演費收入以及賽事冠名權、賽事標志等收入。后者的無形資產開發在富裕地區是體育產業,自創收入的可觀經濟收入。
體育相關的商務收入。例如小型的內部廣告費收入,飲料及小商品零售收入等。
臨時社會捐贈。舉辦有意義的大、中型賽事是爭取社會臨時捐贈以及推行體育賽事活動招商的好機遇。
爭取企業在協議期的穩定性贊助。仿照國外和其他富裕地區向要擴大社會宣傳、影響的大企業簽定穩定性(3-5年)資助協議。積極向社會“開源”,謀劃爭取企業穩定性贊助的策略,要力求做到體育依托社會力量發展,企業借助體育平臺作宣傳,共同協商,互惠互利,實現雙贏的原則,既要拓展體育賽事活動的社會影響,同時又要利用賽事平臺宣傳企業。
主管或掛靠單位的資助性撥款。根據社團的協會的不同業績、組織活動的大小,向他們實施鼓勵性的經濟資助政策。
加強財務監督管理。保障社團經費用于事業的發展,把好“節流”關,杜絕浪費現象和不必要的經費開支。
參考文獻:
[1]付菁編著,發現北京奧運高機.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中國體育科技1997[9]17~21.杜利軍 國外體育經費探源[J]
[3]香港康體發展局, 1996~1997年香港康體發展局年報[M]
[5]約翰·司徒偉等,香港體育管理體系運作沖突分析[J].體育科學1996(6)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