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的實施和推進過程中,廣大教師在不斷探索、實踐、思考中既感受到新課程理念的魅力,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思考、擔憂,如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下降、大量的干擾信息導致課堂效率低下等.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課堂計算教學的實效呢?
一、讀懂教材,鉆透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鉆研教材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只有讀懂教材、鉆透教材文本,才能輕松駕馭課堂.
1. 系統讀懂各冊教材的全面內容,掌握其來龍去脈,明確其中各個部分教材與整體的關系.如為了理清“數與代數”之整數部分的內容,我把這部分內容系統整理成表格,從表格中尋找各部分教材內容之間的關系就一目了然了.如認識二十以內的數與學習二十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認識百以內的數與學習兩位數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及表內除法;認識萬、億等較大的數與學習比較復雜的加、減、乘、除四則計算法則等.有了全局觀念,講課時才可以做到前后呼應,前邊做好鋪墊工作,后邊就可以做到逐步整理,使已學的知識得以再現,便于學生形成認知結構.
2. 深入鉆研自己所教的那冊教材,對準備教的一節或一段教材都要進行細致地分析與研究,仔細揣摩編者意圖,透徹理解所教教材的地位、重點、難點和關鍵.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1)通過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引出筆算豎式,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2)突破筆算乘法的難點.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進位問題,二是因數的中間和末尾有0的問題.在進位中,先出示不連續進位的,再出示一次進位到連續進位的,兩種情況都以兩位數乘一位數為主.其中“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理解筆算的算理,再為類推連續進位提供基礎.
二、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可以反映教師鉆研教材的力度.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回歸點,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與有效的基礎,它明確教學的主攻方向,影響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教學的深廣度等.教學目標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如在教學“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時,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①在舊知識的遷移下通過改數、討論、交流,經歷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筆算過程.②自主探究計算規律,通過歸納、概括經歷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筆算的形成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乘法,獲得成功的體驗.③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是提高有效教學的保證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在教師組織、引導下的自我建構、自我生長的過程.教學設計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文本預設,精心設計的教學過程是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下面以我在教學“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時的幾個片段為例談談有效設計的做法.
片段一:復習舊知識.
①口算:1×2+3,4×2+1,1×5+2.
②先估一估再筆算:12×3.
設計意圖:口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熟練的口算能大大提高筆算的準確率.乘加口算的復習主要為后面兩位數中十位上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加個位上的進位作鋪墊.筆算前的估一估是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也是驗證筆算結果的依據.筆算是鞏固兩位數乘一位數“乘的順序”以及“積的書寫位置”,復習每一位上乘得的積不滿10的乘法.
片段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你能改變12×3中的一個數字,使它某些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的乘法嗎?想好后把它寫在練習卡上,先估一估結果大約是多少,然后在練習卡上用豎式算一算.
設計意圖:練習卡是可以貼到黑板的,主要方便下一環節組織交流、討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過渡自然.
片段三:創設探究學習情境,體驗成功.
①學生匯報交流改數、用豎式計算的情況.
②抽查點評、組織學生討論.
③歸納小結.
④引導比較.
⑤看書質疑.
設計意圖:有效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是提高有效教學的一種手段.這一環節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探索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新課程下的計算教學,由于學習方式的轉變,教材體系的變化,必然會導致一系列新的問題出現,涉及有效性的因素還有很多.因此,如何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始終是課堂教學所追求的方向.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