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化學課程立足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改變過去偏重學科知識的傾向,提出五大方面的學習主題和相應的內容標準,并在設計這些主題時充分考慮科學探究在學習具體化學內容時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看出對深層次人文精神的側重。那么,作為農村中學的化學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基本觀念與態度,在農村中學化學教學滲透環保教育呢?
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環境意識教育
使學生了解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認識人類與周圍環境相互依存的性質和含義,從而培養學生愛護環境,改善環境的意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我國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也是新課程所強調的“增強社會責任和使命意識,以及培養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比如在初三教材第一章“水”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對我國水資源狀況的介紹。目前,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比較嚴重。在全國640個城市中,缺水城市達300多個,其中嚴重缺水的城市114個,日缺水1600萬噸,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全國每年因缺水少產糧食700~ 800億kg。早在1994年,聯合國自然資源委員會指出“世界正面臨一場全球范圍的水危機”。
在初三教材第四章“空氣”的教學中,應適當介紹相關的大氣污染和相應的環保知識。如“臭氧空洞”、“溫室效應”、“白色污染”、“酸雨”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諸多環境問題和生態問題。在接觸到有機化學的時候,我們仍可以做相應的補充和拓展。比如教到烷烴的鹵代反應時會接觸到“致冷劑氟里昂”,高空大氣中O2吸收紫外線可變成臭氧(O3),而冰箱中的致冷劑氟里昂在紫外線作用下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能加速臭氧的分解,從而破壞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同樣超音速飛機的尾氣及發動機尾氣中的NO也能加快O3的分解(反應式如下:NO+O3→NO2+2O;NO2+O→NO+O2。其中NO的作用是催化劑),加劇臭氧層的破壞程度。
二、在平時的練習中體現環保意識
例如出示練習:1.目前,大多數汽車使用燃料是汽油和柴油,它們燃燒是產生的一些有害物質排放到空氣中,會造成污染。(1)請寫出汽車尾氣中兩中主要污染物。(2)請你提出可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空氣的兩項措施。
2. 工業上用銅屑和濃硝酸為原料制取硝酸銅。在實際生產中,需把濃硝酸用等體積的水稀釋。試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用稀硝酸而不用濃硝酸的原因是___。(2)從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角度考慮,設計制取硝酸銅最適宜的方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
分析:(1)比較稀硝酸、濃硝酸分別與銅反應的方程式,Cu+4HNO3(濃)=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發現生成等物質的量的硝酸銅,用稀硝酸時,消耗原料較少,且產生污染物的量也較少(從環保角度思考)。
(1)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
此類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去探索減少環境污染的措施和更加環保的生產方法和新工藝。最好能夠找到既環保又高效的雙贏解決方案。而當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出現沖突時人們往往面臨的是兩難的抉擇。什么才是最佳方案是值得學生和我們深思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樹立起來的正確和高尚的價值觀將遠遠勝過化學知識本身。
三、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環保意識
化學無處不在,它與我們的吃、穿、住、行緊密聯系,教學中要努力把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化學,用化學,開闊學生視野,在鞏固和深化課內知識基礎上,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應用化學知識。
環保并不是空洞的概念,聯系生活實際,它會很具體。你還可以建議你的學生,在生活小事中為環保盡力。這里就有幾點:比如早起讀書,效果好又省電;在上廁所時節水,使用二段式馬桶水箱,大便后全放,小便后則放一半的水;建議水資源重復利用,如淘米水、洗菜水、洗臉水和洗澡水用水桶收集起來用以涮拖把再沖馬桶,等等。要讓學生知道:水不是自己家的,每月付的幾塊錢水費完全體現不了水的價值。再如上街購物自備購物袋,每天少用幾個塑料袋也可減少垃圾;盡量購買用可再生或可分解包裝材料包裝的商品,減少包裝所產生的垃圾;把舊報紙、玻璃瓶或碎玻璃收集起來賣給回收廠;使用可再充電的電池,等等。
生活中有諸多看似雞毛蒜皮的的小事,如若都能做好也決非易事。關鍵在于我們要教育青年人養成環保的意識,這才是最重要的。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