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恰當、合理的變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變”現象中發現“不變”的本質,探求“不變”的規律,不僅能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而且能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增強應變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與創新意識.本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習題課的變式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一、對例題、習題由表及里,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因而所設計的嘗試學習問題必須遵循人的認識規律,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多訓練、快反饋的方法,使學生認識活動劃分為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若干遞進層次,使學生逐步地多次獲得成功,保護學生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學“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時,我設計如下題組:
1. 在△ABC中,已知其周長為18,B(-4,0),C(4,O),則頂點A的軌跡方程是.
2. 在△ABC中,已知B(-4,0),C(4,0),若AB-AC=8時,則頂點A的軌跡方程是;若AB-AC=6時, 則頂點A 的軌跡方程是 ;
3. 在平面上, 已知點P(x,y),F1(-c,0),F2(c,0),PF1-PF2=2a,若a=c時,則點P的軌跡方程是;若a>c時,則點P的軌跡方程是;若a 上面的題組中,從橢圓的定義引入,同時通過計算,讓學生由特殊到一般類比歸納出雙曲線的定義,不僅加強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類比、歸納、抽象和概括能力. 二、探索例題的非常規解法,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教師應注意深挖細琢例題,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提出新假設、新論斷,通過探求問題的非常規解法,帶給學生意外的驚喜,以訓練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例如,求證:+<2. 常規解法是:因為+和2都是正數,所以要證明+<2,只需要證明(+)2<(2)2,展開得10+2<20,即<5.因為21<25成立,所以(+)2<(2)2,即證明了+<2. 很多學生對該解法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在獨立完成如-<2時容易犯將該式兩邊平方的錯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引導學生用新的方法,獨立地組織自己的思維進程,訓練學生的思維. 非常規解法是: +==<== 2. 學生驚喜之至,問題得到巧解,既補充和延伸了課堂教學,消除了學生的疑慮,排除了干擾,又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精神、科學的批判精神和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何樂而不為? 三、精選變式習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教材往往只是研究問題的最基本形式,即使把有關問題弄清了,也只能是把握問題的某個方向,因此,教師要挖掘習題深層次的知識,縱橫聯系,多角度地考慮問題,使學生思維呈現輻射狀. 教材中關于焦點弦有這樣一道題:過拋物線y2=2px的焦點的一條直線和這拋物線相交,兩個交點的縱坐標為y1,y2,求證:y1y2=-p2. 筆者啟發學生,對此題進行變式.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便得到了如下一系列的結論. 1. 拋物線的通徑是最短的焦點弦. 2. 過拋物線y2=2px的焦點的一條直線和拋物線相交,兩交點的橫坐標x1,x2,求證:x1x2=. 3. 一條直線與拋物線y2=2px相交于Q、P,設P(x1,y1),Q(x2,y2),如果坐標滿足y1y2=-p2(或x1x2=),那么這條直線經過拋物線的焦點. 4. 拋物線y2=2px的焦點弦的傾斜角為α(α≠0),則焦點弦的長度為. 5. 如果拋物線的焦點弦為AB,F為焦點,則+=. 6. 以拋物線的焦點弦為直徑的圓必與其準線相切. 7. 拋物線的焦點弦兩端點的切線互相垂直. 8. A(x1,y1),B(x2,y2),C(x3,y3),是拋物線y2=2px上的三點,如果FA,FB,FC成等差數列(F為焦點),那么①x1,x2,x3成等差數列;②y12,y22,y32成等差數列. 9. 過拋物線y2=2px的焦點作互相垂直的兩條弦,則以此兩弦為對角線的內接四邊形的面積的最小值是8p2. 10. 設拋物線的對稱軸與準線相交于點A,過點A作拋物線的割線ABC,過焦點F與ABC平行的弦PQ,則AB·AC=FP·FQ. 上述10個變式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變式過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將與拋物線的焦點弦相關的問題研究得一覽無余,如果指導學生把拋物線改寫成圓、橢圓、雙曲線,又可以得到一系列新的結論.這樣,能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使之達到熟一類,通幾類的效果. 四、引導學生對習題探究和猜想,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學要求,以學生為本,精心設計習題,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索的天空,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例如,在教學“已知圓的方程是x2+y2=r2,求經過圓上一點M(x0,y0)的切線方程”這一問題時,作如下變式. 變式1:已知點M(x0,y0)是圓x2+y2=r2內異于圓心的一點,則直線x0x+y0y=r2與圓的交點個數是 ; 變式2:當點M(x0,y0)在圓x2+y2=r2外時,直線x0x+y0y=r2的幾何意義是什么? 變式3:當點M(x0,y0)在圓x2+y2=r2內(非圓心)時,直線x0x+y0y=r2的幾何意義是什么? 學生利用平面幾何的知識,會很快得到切線方程是x0x+y0y=r2;但對于變式1,比較多的學生受到原題的影響,看到直線方程是x0x+y0y=r2,就想到直線與圓相切,于是填上1,也有不少學生看到M(x0,y0)是圓x2+y2=r2內的一點,于是斷定直線與圓必相交填上2,其實只須利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判斷方法即可得到公共點是0的標準答案;對于變式2,引導學生探索:過點M可作圓的兩條切線P1M,P2M,設切點為P1(x1,y1),P2(x2,y2),則由原來例題的結論,得切線P1M的方程為x1x+y1y=r2,切線P2M的方程為x2x+y2y=r2,因點M(x0,y0)在直線P1M,P2M上,所以x1x0+y1y0=r2,x2x0+y2y0=r2,由此可得P1,P2在直線x0x+y0y=r2上,而過兩點的直線有且只有一條,所以x0x+y0y=r2為弦P1P2的方程;對于變式3,可引導學生探索:過點M作圓的動弦P1P2,過P1,P2作兩切線,并相交于點P3(x3,y3),由變式2的結論可得動弦P1P2的方程是x3x+y3y=r2,又因點M(x0,y0)在P1P2上,則x3x0+y3y0=r2,以x,y分別代替x3,y3,則直線x0x+y0y=r2是以動弦P1P2的兩端P1,P2為切點的兩切線的交點P的軌跡方程. 這樣,通過對問題層層遞進,逐步挖掘、深化,不僅使學生產生“有梯可上,步步登高”的成功感,而且讓學生始終處于愉快的探索狀態,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活躍.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