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教學經歷了傳統的語法中心教學法,到功能教學法乃至如今流行的交際教學法,改革創新成為必然趨勢。但不能否認,目前,我們的英語課堂還有一系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聾啞英語”現象、死記硬背、師生間一對多的單一學習形式現象等。“主題教學+合作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較好地改變這些現狀。
理論依據
1. 現代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人的認識不是外部灌輸的結果,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建構主義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而小組合作性學習正是遵循了學生占主導地位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
2. 支架式教學理論依據?!爸Ъ苁浇虒W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笨蚣軕凑諏W生智力的“最鄰近發展區”來建立,通過腳手架的支架作用,不停頓地把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更高水平。體系可分為搭建支架、進入情景、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以及效果評價。
主題教學
主題教學是以反映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為教學內容,以“主題——話題——細節”為主要教學步驟,在主題重申、研究、運用、擴充、評價五個過程中,實現學生自主建構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主題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新課程教材的編排采取的就是一課一主題,涉及到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人物、游記、歷史、科普、生活等方方面面。
主題教學模式以語言教學交際論、建構主義以及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摒棄了傳統的綜合英語課以課文閱讀理解為主的教學方法,同時綜合了研究性學習、任務型教學的優點,以研究、討論為主要教學活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
“主題教學+合作性學習”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分析,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情境創設。信息資源設計。自主學習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強化練習設計。它的特點是從傳統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并且“用交流的方式學習交流性的語言”。操作時,主題教學的一課一主題,將三維目標落實到每一課時,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同時將合作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探究和體驗的過程,促使學生快速進入興趣學習狀態。而主題與小組活動的結合,使組員們都能發揮優勢,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主題教學+合作性學習”教學模式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同時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組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主題教學+合作性學習”的基本教學流程如下圖:
成功的主題與合作性學習相結合教學模式,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素:個體責任性、團隊合作性、引導正確性、形式多樣性、評價合理性。教學模式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教師在操作時可能片面注重形式,忽視最終目標,課堂上雖然出現了生生互動的熱鬧場面,但是學生們記住了多少,能否實現從說到寫,都需要評價來檢測。另外有對于個體差異性的考慮,小組內有沒有出現掉隊生的問題。基本上由教師預設主題選擇、過程設計、提出問題、難易程度量化處理等,留給學生課堂生成的時間空間依然不足,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外及時完成對學生的反饋指導。
責任編輯 魏文琦